林錦洪 柴婷婷 林茗君
【中圖分類號】R25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失眠癥是以頻繁而持續的入睡困難和(或)睡眠維持困難并導致睡眠感不滿意為特征的睡眠障礙[1]。由于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睡眠質量不高已成為不少現代人的“頑癥”,失眠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它已逐漸“纏”上中年人甚至青少年,越來越多的人忍受著失眠的困擾。近年來,筆者用自擬棗仁珍珠安神湯治療失眠,臨床效果甚佳,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50例觀察病例,均來自廣州市南沙區第二人民醫院中醫專家門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其中,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齡18—65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0余年。
1.2 診斷標準 入選病例標準參照《中醫內科學》中不寐的診斷[2],且排除器質性病變引起的不寐。
2 治療方法
以自擬棗仁珍珠安神湯治療,并根據病情需要隨證加減。處方組成:酸棗仁20克、川芎15克、茯苓30克、甘草5克、知母1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麥芽30克、大棗10克、珍珠母60克、夜交藤30克。加減:舌尖紅、心煩重者,加黃連10克;心煩、夜尿多、上盛下虛、心腎不交者,加交泰丸(黃連10克、肉桂10克)、五味子10克;頭痛明顯有定處者,加丹參20克;氣虛加太子參20克。每日一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前兩周每天服藥,第三周開始隔天服用,1個月為一個療程。1個月后評價療效。
3 療效標準與治療效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實用中醫精神病學》[3]中失眠的療效標準而擬定。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在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睡眠時間較治療前有所增加,但不足3h;無效:睡眠無明顯改善或反加重。總有效率= (痊愈+顯效+有效)/n×100%。
3.2 治療效果 經一個療程治療后,50例患者中,痊愈23例,占46%;顯效14例,占28%;有效11例,占22%;無效2例,占4%;總有效率占96%。
4 病案舉例
李某,女,59歲,2019年4月3日初診。患者反復睡眠障礙,自27年前懷孕產子后出現心煩、入睡困難,有時整晚不能入睡,容易反復,春季加重,早上起床后感覺疲倦、頭暈眼花、心悸,記憶力減退。現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胃納一般,二便正常,舌暗紅,苔白,脈細。證屬心肝不足、心腎不交,治以疏肝養心、鎮靜安神,輔以引火歸元。給予棗仁珍珠安神湯合交泰丸加減。酸棗仁20克、茯苓40克、川芎15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麥芽30克、炙甘草10克、珍珠母(先煎)60克、夜交藤30克、肉桂5克、川黃連5克、太子參20克,水煎服,日服一劑,早晚分服,連服6劑。4月10日復診,患者自述服藥后稍能入睡,但未能深睡,繼續服用上方,減太子參,加黨參30克、龍骨(先煎)30克,連服12劑。4月29日復診,患者病情好轉,逐漸穩定,能入睡,神志清,精神可,舌淡紅,苔白,脈弦細。囑患者再服上方6劑,鞏固療效。
5 討論
失眠,中醫稱之為“不寐”。中醫學認為,失眠是機體諸臟腑功能運行失調,氣血、陰陽失和所引發的紊亂狀態。筆者結合多年臨床經驗,以自擬棗仁珍珠安神湯治療失眠。該方為《金匱要略》[4]的酸棗仁湯合甘麥大棗湯加疏肝重鎮藥組成,疏肝養血,鎮靜安神。方中酸棗仁養肝血、安心神、寧心入寐為主藥;川芎活血祛瘀,調養肝血;茯苓、大棗、小麥、夜交藤補益脾氣,養心安神助睡眠;知母補不足之陰,清內炎之火;生甘草清熱和藥;柴胡、白芍疏肝解郁;珍珠母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以定煩躁。本研究表明,失眠患者在排除器質性病變后,以自擬棗仁珍珠安神湯治療,效果良好且不易復發,在服用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發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尤其是對中年女性患者效果甚佳。人到中年,心力交瘁、心血暗耗、神不守舍,特別是女性絕經前后,內分泌改變,易致“臟躁”,即西醫所說的更年期綜合征。本方以疏肝養血為主,旨在治本,輔以安神鎮潛之品,以期神守心宮、心神安定、臥寐必寧矣。此外,患者就診時要耐心溝通、安慰,囑其盡量避免情緒波動,并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參考文獻
中國睡眠研究會.中國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17,97(24):1844-1856
吳勉華,王新月.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149-154
王彥恒.實用中醫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89-98
張仲景.金匱要略[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