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勤
摘 要:21 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在讀者的信息素養教育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教育內容方面存在著忽視信息道德培養的傾向。文章分析了信息道德的內涵,指出讀者存在信息道德意識薄弱、信息道德活動不遵循規范的問題,提出圖書館可通過創造良好的信息道德環境以及增強信息道德教育內容予以解決。
關鍵詞:讀者教育;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教育
1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用戶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高校圖書館在用戶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方面也更加豐富。開始時重點介紹紙質印刷型文獻的檢索方法與技能,后來逐漸增加了國內外常用數據庫的檢索知識、網絡信息資源的使用技巧、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等相關內容。雖然到目前為止,信息素養尚沒有一個統一概念,但從我國學者對信息素養的分析來看,它應包含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個方面的內容。[1]也就是說,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不僅要讓用戶具有信息資源知識,掌握信息資源的檢索、獲取與利用能力,還要注意培養用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而圖書館目前用戶信息素養教育中,這兩方面的內容卻偏少。[2]本文在分析信息道德內涵基礎上,指出圖書館應加強信息道德教育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為同行借鑒提供幫助。
2 信息道德內涵
2.1信息道德概念
信息道德是指整個信息活動中的道德,它是調節信息生產者(擁有者) 、信息加工者、信息傳遞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3]即信息用戶在發布、傳播、查找、獲取和利用信息的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道德行為規范。如遵守各國信息傳播與使用的相關法律和規定;在信息創造、信息傳遞、信息使用時能正確處理各個方面的關系及自身應承擔的相應責任;不發布和傳播封建迷信、虛假言論、淫穢信息;查找信息時要通過正規渠道,不要非法進入沒有權限的系統;不探尋他人的隱私、商業機密;獲取和利用信息時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保護知識產權等。
2.2 信息道德三個層次
信息道德包括三個層次,即信息道德意識、信息道德關系和信息道德活動。信息道德意識指與信息有關的道德觀念、情感、信念等,是信息道德的第一層次。信息道德關系位于信息道德的第二層次,指建立在一定的權利和義務基礎之上的,以一定的信息道德規范形式表現出來的個人之間、組織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的信息關系。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是被經濟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所決定、所派生出的人與人之間的信息關系。信息道德活動是信息道德的第三層次,包括信息道德行為、信息道德評價、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道德修養等。信息道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信息交流中所采取的有意識的、經過選擇的行動;信息道德評價指依據一定的信息道德規范對人們的信息行為進行的善惡判斷;按一定的信息道德理想對人的品質和性格進行陶冶就是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修養則是人們對自己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行為的自我解剖、自我改造。 [4]
3 圖書館應加強信息道德教育的原因
3.1 讀者信息道德現狀
當前讀者的信息道德狀況普遍不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信息道德意識薄弱。圖書館的讀者對象多為在校大學生,他們的心理情感尚不成熟,由于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及匿名性使得其真實身份被掩蓋,道德主體變得模糊不清,再加上社會監督機制的無力,使得一部分學生在網上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如:或好奇或想顯示自己的能力而盜用別人的QQ號、銀行密碼,非法侵入他人電腦探尋隱私或搞破壞,隨意轉載別人的作品而不署名,在微薄、論壇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傳播虛假、淫穢信息等。第二,信息道德活動不遵循規范。有的讀者搜索信息時,會通過非正當的手段進入沒有權限的系統而隨意下載。在獲取信息時,不懂得資源共享。在閱讀的書刊上亂寫亂畫,甚至偷去書刊。在利用信息時,不尊重知識產權。還有些讀者為了完成論文而修改或者捏造實驗數據、弄虛作假,甚至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
3.2圖書館信息道德教育缺失
圖書館通過多種形式向讀者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利用新生入館教育介紹圖書館的館藏布局、規章制度、電子資源;舉辦各種學術講座講解網絡免費信息資源、圖書館訂購的電子數據庫的查找與利用;開設文獻檢索課向讀者系統教授各類信息源以及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條件好的圖書館還開通了在線信息素養教育,指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通訊技術和數據庫等現代技術為手段,通過互動式網絡教學的方式來培育和提高用戶的信息知識、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使讀者在方便時可自主學習。雖然形式多樣,但從其內容可看出: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偏重于檢索的方法和技能,忽略了信息道德規范教育。
4 圖書館加強信息道德教育的措施
4.1創造良好的信息道德環境
圖書館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寶藏,各種優秀書刊對于讀者高尚思想品德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圖書館要做好書目導讀工作,當信息的導航員。精心挑選名人傳記、優秀的文藝作品引導讀者閱讀,使他們在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的同時又陶冶了高尚情操。通過開展“文明讀者”評選活動使讀者了解圖書館的各項規章制度,了解利用圖書館獲取知識時哪些行為是文明的、哪些行為時不道德的。可不定期進行辯論比賽,讓讀者對現實中發生的信息道德熱點問題進行辯論,使他們在搜集資料及爭辯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還可通過參考咨詢服務, 引導讀者以積極的心態和正確方式獲取信息。
4.2 增強信息道德教育內容
在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各種形式中增強信息道德方面的內容。對新生進行入館教育時,除了向讀者發放讀者手冊,舉辦講座、現場觀摩外,還可把相關內容做成視頻或課件放在網上供讀者學習。新生只有在網上完成考核,才能自動開通借閱權限,這有利于讀者更好地學習圖書館的各項規章制度,是良好信息道德培養的開端。文獻檢索課教學中和舉辦講座時,可增加有關學術規范和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如講授如何撰寫論文時,告訴讀者怎樣標引參考文獻、怎樣添加注釋、哪些行為屬于抄襲和剽竊等。講授專利知識的時候,可從法律和技術兩個角度詳細介紹專利權的相關知識,讓讀者于道德上尊重、法律上的保護首創者及所有者的權利,將侵犯知識產權視為不道德行為。在開展在線信息素養教育時,可在圖書館的網頁增加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鏈接。如《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知識產權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05)等。也可在網上開辟專門的信息道德版面,發布社會上發生的信息道德典型案例,并以此為出發點展開話題討論,從而幫助讀者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使用的相關法律及道德倫理,使他們在發布、獲取、傳遞和使用信息資源時能夠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
參考文獻:
[1] 閔紅武.十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研究綜述[J].圖書與情報,2008,(4):63-67
[2] 彭奇志,沈艷紅,嚴而清等.從信息檢索教材審視信息素質教育的變革與發展[J].圖書館建設,2010,(10):98-102.
[3] 鄒志仁.試論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18(3):61-63.
[4] 張立彬,齊景紅.信息道德建設芻議[J].圖書與情報,2006,(3):19-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