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鳳
【摘? 要】環境監測工作對環境保護各方面都有著支撐作用,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能夠強化環境治理、環保執法等工作的開展。文章通過對環境監測應用實踐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提高環境監測水平的方法措施。
【關鍵詞】環境監測;監測應用;監測技術;技術問題
1.環境監測應用實踐中發現的現實問題
1.1監測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監測事權上收后,環境基層境監管部門日常監測信息來源主要是自動監測,而自動監測系統因為經費的限制,布點數量存在著明顯不足的情況,分布不夠合理,致使影響到監測數據的實際使用。對于空氣監測和水網交錯的豐水城市,大部分地區盡管對監測點位進行了適當的優化,但是基數較小,無法體現出代表性。部分工業集聚區中涉及較多的大型企業,有的還有冶煉、化工和電廠聚集的情況,但是僅有個別水質、空氣環境監測點,一旦發生污染事件難以快速鎖定污染源,使得相關工作的開展受到嚴重阻礙。
1.2環境監測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影響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雖然我國出臺過一些環境監測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但是還是存在一些較明顯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對環境監測規范的限制不夠嚴格,環境監測工作的對接缺乏系統性等方面。由國家環保局頒布的《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內容比較籠統,實際運用過程中缺乏可行性,這項法規中也沒有涉及具體管理措施,而且時效性較短,已經不能適應當代環境建設的要求,急需做出適當的改善和創新。因此只有制定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規,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才能促進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實施。
1.3操作規程缺乏標準性以及規范性
在環境監測實驗室的實際操作落實階段,操作規程缺乏標準性以及規范性也是影響其質量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針對操作流程方面的問題,主要是人為因素導致的。通常如若在操作過程中,某一環節出現了缺陷,難么最終就會對數據的精準性造成很大干擾,從而導致環境監測實驗室的作用無法發揮到極致。同時,在獲得數據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夠科學且合理地對信息進行處理,或者采用的計算方式缺乏精準性,不能夠依照標準進行選擇,最后也會影響環境監測實驗室作用的發揮。
2.提高環境監測應用水平的方法措施
2.1科學增設監測點位
在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今天,各個地區開始積極地投入到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中,并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大對環境監測的投入。部分城市除了適當的設置國家直管的自動監測站外,還依照環境治理的需求,增加了加密監測方案。相關監測設備的合理運用,使得工業區發生污染的時候,可以及時了解到污染源所在,為環境保護部門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以保證可以及時制定出應對方案,由此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收獲相對理想的應急效果。
2.2健全環境監測相應的法律法規,提高對環境監測技術的重視
面對諸多環境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研究,深入分析,制定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來應對環境問題。當然,環境監測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這需要政府部門對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和具體化,以尋求環境監測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讓環境監測工作有法可依,為執法人員的執法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2.3提高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
當前,環境監測日益趨于現代化,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環境監測單位要加大對監測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環境監測單位要重視人才培養,定期開展培訓教育,不定期考核老員工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以提升環境監測水平。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升監測人員的思想素質,使其擁有較強的責任感。二是加強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監測人員專業技能,保證環境監測操作正確。三是以人文本,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的成就感,加大對監測人員的引導,使其主動參與環境監測,持續提升環境監測質量。
2.4強化對儀器設備的管理維護
在實驗分析過程中儀器設備的性能對實驗數據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保證其運行穩定性,需要加大對儀器設備的維護,有效的進行管理,確保其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和價值,規避各類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應該依照具體現狀,建立維護以及管理機制,有效落實。同時,在對儀器設備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嚴格的控制,無論是在運行操作上還是在對信息數據獲取的過程中,都必須具有較強的規范性以及標準性,操作人員一定要熟知操作的規范和流程,確保儀器設備的利用能夠達到最優。此外,在應用設備應定期送專門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定、校準,在儀器使用有效期內,還應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確保其不會因為外界等因素的干擾而產生變化,進而全面提高儀器設備數據信息獲取的精準度。
2.5推進質量管理能力建設
質量管理能力建設是一門系統性工程,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提升。從國家的角度出發,需要不斷更新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標準和規范;從環境監測活動的量值溯源角度出發,實施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從監測計劃、合同評審、分包、現場采樣、運輸、保存、流轉、標準物質、耗材物資領取、分析、質控、報告等各環節實施質量控制;從監測要素出發,需要對所開展的環境水、廢水、空氣、廢氣、噪聲、土壤等各類環境要素的監測活動過程均實施質量控制;從人的角度出發,需要配備合理的專業人才隊伍,并且對全體人員的崗位職責制定質量管理職責手冊;從技術的角度出發,需要綜合采用實驗室比對、能力驗證、上崗證考核等質控手段提升質控水平,以及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如GPS定位拍照等先進技術手段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從資金的角度出發,為質量管理工作配備充足的資金,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技術和水平等。
2.6協調與監測機構的關系,通過第三方檢測進行有效補充
構建起合理的環境監測管理工作機制,可以推動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市場發育的階段,基層環境監測機構彰顯出了自身的存在價值。污染源的監測常常受到企業生產情況的影響,在不同時間段以及條件下的監測數據重復性較差,甚至無法體現出可比性。污染物濃度較低且接近于臨界值時,監測到的數據信息難以保證基本的準確度。因此,第三方監測機構應該積極落實考核與監督,構建起合理的防范及懲戒機制,使得監測數據信息更加準確。同時,應該高度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確保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技術水平可以穩步提升,收獲理想的監測目標。
3.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環境問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直接相關,而且環境問題還會影響到社會生產建設秩序,因此相關部門需要針對環境問題加強研究并制定策略措施。結合當前存在問題相關部門還應該做好檢測技術的創新與檢測制度的完善,切實保證環境監測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吳劍.新形勢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問題與對策初探[J].廣東化工,2016(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