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娟 周秀娜 史學方
摘 要:“續論”的提出為二語習得提供了新的切入點,也為進一步提高語言學習和教學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徑。含“續”的語言學習任務在外語教學中起重要作用。
關鍵詞:續作;讀后續寫;聽讀續寫
在英語教學中,圍繞“續”設計語言學習任務是關鍵。設計可從“續”論的基本理念出發,針對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兩個環節,以“續” 促學表明 “續”與語言學習之間的關系。“續”運用于理解和產出之間,理解的主要途徑是 “聽”和“讀”,產出的主要方式是“說”和“寫”。第二語言學習和使用還應包括 “譯”。按“續”的主要產出方式劃分,有“續說”、“續寫”和“續譯”三類,可統稱為 “續作”。
一、讀后續寫
讀后續寫是近年受到關注的教學方法。讀后續寫教學的優勢是把語言與文化結合,學會以他人使用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讀后續寫的促學機制來自于協同效應即學習者重復,模仿原文中的語言形式的現象。讀英語之后續寫能夠抑制母語漢語遷移、阻止漢語語境知識補缺英語,讓英語寫得更地道、犯錯誤率也更底。另外,閱讀材料的趣味性影響后續寫作,趣味性強的閱讀材料更能吸引學生閱讀,產生較強的協同效應,從而降低英語使用的犯錯率。
讀后續寫這種做法古來有之。在我國外語界,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的外語寫長法就已常用讀后續寫去激勵學生寫長文(王初明等,2000),直到“學伴用隨”原則被提出后(王初明,2009),讀后續寫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才被逐漸認識和重視起來。讀后續寫任務的設計主要基于“互動協同”的教學理念。以互動協同模式為基礎,王初明(2010)提出了外語學習的有效路徑:互動--理解 --協同--產出--習得。他認為,學習者的理解能力總是優于其產出能力,在與高于自己語言水平的人互動時因語言能力不對稱所產生的語言協同效應,即語言學習拉平效應,是對話產生語言學習效應的機理,也是提高學習者語言水平的潛在動因。在拉平過程中,理解與產出之間互動而催生協同效應,較弱的產出能力在與理解能力的協同中不斷得到提高(Wang & Wang 2014;王敏,王初明,2014)。換言之,外語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語言理解和產出結合的緊密程度,兩者結合強化協同,引發拉平效應,結合得越緊密,協同效應越強,外語學習效果也就越佳(王敏,王初明,2012)。王初明也指出,協同效應不僅發生在人際互動的對話過程中,閱讀時學習者與所接觸的閱讀材料互動也能產生協同效應。
該效應如何影響二語寫作語言輸出的準確性。陳君(2013)采用“有聲思維法”探索了學習者在讀后續寫過程中所運用的語言能力以及這些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二語輸出的準確性來檢驗讀后續寫的促學功效。姜琳,陳錦(2015)全面呈現了讀后續寫對英語專業學生寫作語言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發展的影響。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從理論推導和實證研究層面都對讀后續寫的促學功效進行了論證,證明讀后續寫任務用于二語教學大有裨益。
基礎英語課堂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語言的意義存在于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離開了語言使用的具體環境,就很難確定語言的意義,任何話語的意義都不能脫離相應的“情景語境”。教師在讀后續寫教學中要扮演一個合適的角色,促進英語的有效輸出,通過教學過程和教學評估,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讀后續寫使得學習者的閱讀和寫作目的明確,與原文銜接較好,迫使學習者跳出自己的“舒適區”,磨練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回讀與讀物互動,強化協同效應,做到學以致用。
讀后續寫的效果是目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讀后續寫仍需大量的教學實驗,英語教學不只是教學理論,更是指導實際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需操作性強,有助于學生發揮潛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無論是國人學外語還是外國人學漢語,無論是在外語環境,還是在第二語言環境里學習,語言學習任務只要含“續”,促學效應均十分顯著。
二、讀后續說
讀后續說。同學之間互動對話,外語水平接近,母語背景相同,由于互動有 協同效應,易致使用母語特征的外語。為了學習地道的外語,在沒有本族語者互動的情況下,可采用優質閱讀材料,抹去結尾,讓學生先閱讀,充分理解之后再針對讀物內容開展對話。讀物內容應具有一定挑戰性,能夠引發深入討論,語言難度適中并易于模仿。基于讀物開展互動,與讀物語言協同,有助于補齊外語水平不足的短板。
三、聽后續說
聽后續說。典型方式是面對面互動對話,其促學優勢是:輪番聽后續說,理解和產出結合十分緊密,互動力度強;由于“續”的過程伴隨著豐富的語境,互 動能將語境信息融入使用中的詞語,如此學到的語言有助于后續流利得體使用。學習者與本族語者互動對話是最佳語言學習方式之一,對話過程中有語言使用的樣板供模仿,有互動引發的拉平效應,易于學到地道的語言表達式。
四、聽讀續寫
聽讀續寫。挑選一篇讀物,將結尾抹掉,請發音標準的本族語者朗讀并錄音。讓學生邊閱讀邊聽錄音,或者由教師直接朗讀,讓學生邊聽老師朗讀邊閱讀,如此反復數次,然后讓學生續寫。此法在語篇層次上強化詞語發音與文字的匹配,增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續寫,可明顯改進寫作質量和語言表達力。
總之,語言是通過“續”學會的,學習高效率是通過“續”達到的。因此,有“續”就能提高語言學習效率,就能加速語言習得。我們要圍繞“續”開展教學,設計并實施含“續”的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王初明, 牛瑞英, 鄭小湘. 以寫促學:一項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試驗[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0.
[2]王初明. 讀后續寫: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J]. 外語界, 2012.
[3]王初明. 讀后續寫何以有效促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
[4]王初明. 以“讀”促學[J]. 現代外語,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