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有富
摘 要:農藝是一個涉及作物的選種,培育,蟲害防護,土壤、農產品二次加工及保存等多個方面,還包含農具以及機械化設備的應用等等。本文以農業生產中農藝技術的應用研究為主要內容,結合當下農藝技術對農作物的影響和提升農藝技術水平的對策為主要依據,從保證農作物正常成長、科學施肥提升產量、可以改善農作物外部環境、借助專門農藝技術人員等多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強農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價值,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藝技術;農業生產
1 農藝技術對農作物的影響
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又是人口大國,農業經濟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業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目前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地區農民的思想還停留在靠天吃飯的原始思想上,耕作方式也十分落后。隨著我國農業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推廣農業技術,為了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文將分析農業技術發展的方向。農業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主要體現在農作物種植上,農業技術的使用一般是準確和科學的,對農作物的發展影響深遠。
1.1 保證農作物正常成長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好的農業技術才能使我國農業發展更進一步。首先,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養分,但施肥的時點、施肥量和施肥類型都需要準確把握。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長節點需要不同的養分。施肥不當會導致肥料過度浪費,甚至造成作物顆粒無收。合理科學的施肥有助于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結構,有效避免土壤硬化和富營養化。而且,如果植被之間的距離太大,會浪費土地,影響授粉。如果植被之間的距離太小,會造成植被茂密,影響光合作用、養分吸收和供肥不足,從而導致減產。因此,合理密植對作物產量也非常重要。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溫度、光、氧、土壤和微量元素等外界條件。因此,通過延長光照時間,分析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種類和含量,做到科學管理,才能促進作物更好地生長,從而提高作物產量。
1.2 科學施肥提升產量
施肥料是作物生長最重要的一步,不能盲目浪費各種有用資源,否則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因此,我們應該使用農業技術。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整個過程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尤其要注意對不同時期作物需求的微量元素進行分析。平衡化肥和有機肥也是一項基本內容。然而,根據實際情況,許多農民在種植作物時更加注重化肥的使用。作物種植過程中,化肥一旦過量使用,土壤就會板結。進而導致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嚴重短缺。因此,在農技人員施肥的方式上,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和生長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優質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高產和穩產。
1.3 改善農作物外部環境
作物在實際生產中會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水分、光照、溫度等,我們可以不斷改善外部環境,以滿足作物的生產條件,進而提高整體產量。溫室技術是改善外部環境最常見的案例之一。主要是借助改善農作物需要的光照、溫度以及微量元素等進行分析,通過這些基本條件的改進,可以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環境,從根本上提升農作物基本產量。
2 提升農藝技術水平的對策
2.1 提升農藝技術人員能力
農業技術發展鏈中的第一個重要環節是與農作物直接接觸的農藝技術人員。隨著農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農作物乃至農業的產量。然而,人們對專業有偏見農學。因此,培養合格的農藝技術人員是非常重要的。
注重農藝技術人員的價值以及培訓, 從根本上提升農藝技術能力是一種最佳手段。 在農藝技術發展歷程中,農藝技術人員不但屬于參與者,并且屬于奉獻者,在農藝技術實際使用中,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和作用。所以,要意識到農藝技術人員在整個工作中的價值,要采取相對應策略對人員工作進行獎勵和鼓舞,為其制造良好工作環境,使得人們愿意接受農藝工作崗位工作,并且還針對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強化專業人才技術水平和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術性人才。
2.2 農藝與農機融合發展
農學與農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二者可以相互促進。在現實生活中,要注意實際,充分結合農學和農機的內容,借助農機栽培形式改良和調整作物,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業技術的整體能力和水平,使農業朝著優質高產的方向發展。
2.3 掌握要素內容
農藝技術本身的內容比較廣泛。在實際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有必要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分類和改良。因此,要從整體上提升農業技術的能力和價值,就必須將不同的步驟有機地匹配起來,使農業技術的價值和作用最大化。比如在選種苗木時,一定要結合當地氣候、環境等綜合條件選擇適宜的內容。施肥期間要高度重視有機肥和化肥的使用,滿足作物的需要,以作物自身的農藝技術形式對作物進行綜合分析,使作物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和作用。
3推動農藝技術與農業機械協同發展
除了農業技術,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業技術與農機一體化是我國現代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農業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農機的支撐,另一方面,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農機的進一步發展,二者相互促進,密不可分。因此,農業機械與農業技術的協調發展,需要根據農作物的生長規律、栽培工藝、地形環境特征等進行相應的研發工作,還要通過政策傾斜和項目扶持相關示范區的整合,建立相應的農業技術與農機協調發展,加大相應的資金投入,對群眾新技術、新工具的使用給予適當的傾斜補貼,調動其使用積極性,從而有效促進農機與農技的協調發展。當農機的研發不能滿足農藝學的要求時,農學家也需要培育植物品種,以滿足農機作業的可能性。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使農機和農技發展成為一個平臺。
4結束語
總之,由于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可耕地面積的減少和生活水平的發展,導致人們對糧食質量和產量都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國想要在農業發展的領域取得長足的發展,想要進一步加快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有效的提升我國糧食的質量與產量,就必須對農業技藝有足夠的重視,幫助我國農藝技術的提升,如此才能幫助我國農業技術取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德先.農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 ,2017(23):27.
[2] 張華 ,羅俊 ,袁照年 ,etal.甘蔗機械化種植的農藝技術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3,34(1):78-81.
[3] 王海林.試論農機農藝融合的重要性與迫切性[J].南方農機,2019,50(5):64.
[4] 李瑤瑤.基層農藝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意義及強化途徑[J].現代農業科技,2018(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