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芳

【摘要】目的 探究廣泛性焦慮障礙治療中,認知行為療法與度洛西汀聯合使用價值。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10月為病例選取時間,共選取82例患者,將應用度洛西汀治療的患者納入A組內,將在A組基礎上,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患者納入至B組內,均分41例,比對組間效果。結果 比對組間SAS評分,B組更低,顯著性差異存在,P和中界點0.05進行比較,更小;比對組間SF-36評分,B組高,差異有顯著性,與中界點0.05進行比對,P更小。結論 廣泛性焦慮障礙治療期間,應用認知行為法+度洛西汀,可幫助患者將不良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提升。
【關鍵詞】廣泛性焦慮障礙;認知行為;度洛西汀
【中圖分類號】R74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1
廣泛性焦慮障礙為慢性精神焦慮障礙的其中一種,患者發病后會出現連續性的運動性不安,該病癥具有反復性發作、病程較長等特點,使患者的生活質量、社會工作造成嚴重影響[1]。所以應對該種病癥采用合理治療方式,以將效果提升[2]。鑒于此,本次研究以82例患者為例,分析該病癥高效方法,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7月~2019年10月為病例選取時間,患者共選取82例,兩組各41例,A組男/女為19/22,平均年齡(歲)39.0±6.7,病程(月)5~23。B組男/女為18/23,平均年齡(歲)39.0±6.3,病程(月)14.0±2.7。
1.2 方法
A組:度洛西汀,開始使用計量一天30毫克,治療三天后將藥物計量加到60毫克每天,按患者病情實際情況保證藥物計量在一天60毫克到120毫克之間。
B組:以A組為基礎上配合認知行為療法(1)保障醫患關系良好:醫護人員在開展干預時,態度溫和,對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在為患者講解病情時候,確保語言簡單、易懂,確保患者積極治療;(2)為患者解釋疾病治療方案、原理,并為患者認真講解人行為與情緒間相互關系;(3)開展暴露聯想,指導患者做呼吸放松鍛煉;為患者講解自我調整情緒的方法;(4)將日患者常生活、有關行為和情緒記錄下來,并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糾正并反饋,創建正性思維,和患者家屬做好溝通和交流,保障患者家屬可以及時糾正患者不正確思維。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SPSS21.0,采取(x±s)表示數值變量,t檢驗,應用百分比表示分類資料,x2檢驗;若是P和0.05比較更小,代表組間差異大。
2 結 果
2.1 比對組間SAS評分
對兩組SAS評分比對,B組低,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表1顯示相關數據。
2.2 比對組間SF-36評分
比對組間SF-36評分,B組更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 討 論
廣泛性焦慮障礙,指患者對現實生活有著極高的期望值,同時在發病之后對內心感受、身體產生了認知曲解。患者生活水平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應探究最佳治療手段[3]。當前,對廣泛性焦慮障礙的治療方式有藥物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等。度洛西汀屬于上腺素的再攝取抑制劑,能夠對去甲腎上腺素、五羥色胺進行雙重抑制,其不僅能夠起到抵抗抑郁癥的效果,也能起到抗焦慮的效果。但是患者有焦慮癥、抑郁癥出現,和人體自身精神因素、所在的環境等存在一定關系,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對該病癥治療的最佳方式,該種治療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協助患者將自動式負性理念識別,采用反復鍛煉、整合的方式,幫助患者將負性思維糾正,創建正確認知方案,達到幫助患者將行為、情緒改善的目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比對組間SF-36評分,B組更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對兩組SAS評分比對,B組低,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
綜上所述,廣泛性焦慮障礙治療期間,應用認知行為+度洛西汀,對幫助患者將不良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徐良雄,石聿樹,熊昌娥,等.認知行為團體治療對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04):486-489.
[2] 葉文輝.認知行為治療聯合藥物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20,26(0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