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基


【摘要】目的 觀察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53例小兒腹股溝斜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6例,對照組27例。觀察組采用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觀察兩組患兒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切口疼痛時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隨訪1年觀察疝復發的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切口疼痛時間分別為(39.13±5.56)min、(4.17±0.58)d、(3.59±0.37)ml、(2.24±0.07)cm、(2.68±0.72)d;對照組分別為(46.37±6.54)min、(6.24±0.92)d、(4.65±0.42)ml、(2.41±0.09)cm、(3.27±0.95)d。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切口疼痛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陰囊異常1例,縫線反應1例;對照組陰囊異常3例,切口滲血2例,皮下血腫1例,縫線反應2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69%(2/26)低于對照組29.63%(8/2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疝復發率為0,對照組為16.67%(4/27)。觀察組疝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效果較好,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和復發率。
【關鍵詞】腹股溝斜疝;小兒;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傳統手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中圖分類號】R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腹股溝斜疝是小兒常見的疾病,傳統治療是經腹股溝切口后疝囊高位結扎,傳統的治療操作復雜,對小兒的創傷較大,且術后復發率高[1]。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技術廣泛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2]。具有微創、恢復快等優點[3]。本研究觀察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53例小兒腹股溝斜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6例,對照組27例。觀察組男25例,女性1例;年齡1~12歲,平均年齡為(3.10±0.52)歲;疝環直徑2~4.5 cm,平均疝環直徑為(3.08±0.26)cm。對照組男25例,女性2例;年齡1~13歲,平均年齡為(3.17±0.56)歲;疝環直徑1~4 cm,平均疝環直徑為(3.01±0.24)cm。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兒胃腸道準備,排空膀胱,全身麻醉。觀察組采用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在臍上作切口,放入腹腔鏡探查腹腔,判斷有無炎性積液存在,必要時解除組織粘連和切除壞死組織。在內環口體表處作小切口,腹腔鏡疝氣針貼緊腹膜,環繞內環口,避免損傷患兒的輸精管,刺破腹膜穿過結扎線,將疝氣針環繞內環口刺破腹膜穿出,內環縫線呈荷包狀。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
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在內環口體表處作切口,探出白色疝囊,采用荷包縫合關閉疝環,避免損傷輸精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切口疼痛時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隨訪1年觀察疝復發的情況。
1.4 數據統計分析
使用SPSS 20.0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的方式進行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的方式表示,統計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統計結果有顯著性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手術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切口疼痛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陰囊異常1例,縫線反應1例;對照組陰囊異常3例,切口滲血2例,皮下血腫1例,縫線反應2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69%(2/26)低于對照組29.63%(8/2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疝復發率的比較
觀察組疝復發率為0,對照組為16.67%(4/27)。觀察組疝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結 論
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自愈率低,如果確診無手術禁忌癥時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區的肌肉隨著生長會增強,疝囊高位結扎術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腹股溝疝內環結扎術是腹股溝斜疝常用的治療方法,傳統的手術可能會損傷精索導致隱睪或者睪丸萎縮[4]。開放式疝囊高位結扎術需要逐層切開,應激性強,創傷大,并發癥較多。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技術用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不用剝離精索結構避免并發癥的發生[5]。腹腔鏡視野開闊,對腹股溝的損傷較小[6]。
本研究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切口疼痛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陰囊異常1例,縫線反應1例;對照組陰囊異常3例,切口滲血2例,皮下血腫1例,縫線反應2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69%(2/26)低于對照組29.63%(8/27),(P<0.05)。觀察組疝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應該避免解剖和游離組織,防止切口出血和縫合反應,也能減少切口瘢痕攣縮[7]。在腹腔鏡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根據疝囊的大小采用合適的操作,避免過多解剖腹股溝管,減少對腹股溝管壁的影響。
綜上所述,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效果較好,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和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周宇翔,李 勇,肖雅玲.經臍兩孔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12):2439-2440.
[2] 黃 惠,陳新岐,饒 智,等.預防腹腔鏡小兒腹股溝疝術后復發的手術策略[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8,39(7):534-538.
[3] 朱琳琳,徐偉玨,劉江斌,等兒童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與傳統疝囊高位結扎術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9,40(2):122-126.
[4] Daniel Pucheril,Brian Chun,Deepansh Dalela,et al.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epair of Extraperitoneal Ureteral Inguinal Hernia with Mesh Placement[J].Journal of Endourology Case Reports,2017,3(1):97-100.
[5] Lava Y Patel,Brittany Lapin,Matthew E Gitelis,et al.Long-term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pain following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a patient-centered analysis[J].Surgical Endoscopy,2017,31(5):1-13.
[6] Feehan BP,Fromm DS.Laparoscopic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Overview of"True Herniotomy"Technique and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J].South Dakota Medicine the Journal of the South Dakota State Medical Association,2017,70(5):217-223.
[7] Igor Belyansky,Jorge Daes,Victor Gheorghe Radu,et al.A novel approach using the enhanced-view totally extraperitoneal(eTEP)technique for laparoscopic retromuscular hernia repair[J].Surgical Endoscopy,2018,3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