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秋
“內循環”驅動旅游業全面復蘇的同時,也推動了餐飲業的強勁增長。為了應對國慶“黃金周”旺盛的消費需求,餐飲商家們使出“十八般武藝”,通過線上平臺和數字化手段吸引顧客到店,提升對門店的消費體驗。
從城市的到店餐飲交易額來看,上海、北京、成都、深圳、重慶等市場規模較大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名列前茅。根據商務部披露的數據顯示,四川、浙江、內蒙古、廈門等地重點監測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3.0%、23.4%、21.7%和18.3%,廣州到店餐飲訂單量同比增長超30%。旺順閣(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十一“黃金周”營業額同比上年黃金周分別增長8%、2%,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北京匯賢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與去年黃金周基本持平。國慶、中秋當天,大型頭部連鎖企業甚至出現單間難求的現象。
據北京市商務局發布數據顯示,假期8天,重點監測的百家企業實現銷售額65.7億元,同比增長18.6%。第三方數據顯示,餐飲消費人氣明顯回升,監測的重點餐飲企業營業額恢復至同期九成。期間,餐飲企業創新活動迎接國慶消費熱潮,推出新品優惠、加大招牌菜品供應、推行小份菜和半份菜,帶動餐飲銷售回暖。眉州東坡、同和居、全聚德等多家餐廳引領“國泰民安、國慶吃面”新風尚,為祖國慶生。北京老字號餐廳守“老”辟“新”、精心改良,讓消費者節日嘗新菜、享優質就餐體驗??救饧旧墶皯阎斜г隆苯浀渲星锍苑?,砂鍋居帶來盤中賞月品月的“月色蜜汁丸子”,又一順推出月色肚包肉等新菜,玉華臺新版荔枝蝦寓意紅紅火火。便宜坊、烤肉季兩家老字號銷售額實現正增長。
作為曾經的疫情暴風眼之地,武漢受到了全國的關注和熱捧,火熱的旅游也拉動了餐飲業的發展,武漢餐飲業迎來了全面復蘇。據不完全統計,國慶8天長假,武漢各景區周邊餐飲營業收入同比上漲10%。游玩黃鶴樓后到戶部巷打卡,到中山大道和江漢路購物再到吉慶街,成了游客的首選;到兩江四岸看夜景的游客,把沿江大道的餐飲和酒吧塞得滿滿當當;光谷步行街每一家餐廳都是排隊等候叫號;紅鼎豆撈漢街店最高峰一天接待超過1500人次;四季美湯包、蔡林記熱干面、長青麥香園等老字號都是門庭若市,外地的游客紛紛都在為熱干面加油。同時,婚宴、親朋聚餐、在線訂餐成為國慶餐飲市場主角,武漢市內大型餐飲酒店婚宴同比上漲10%,家庭聚餐消費同比上漲6%。
早在今年國慶長假之前,江蘇啟動了以“品質生活·蘇新消費”為主題的促消費活動,特別是特色餐飲備受群眾青睞,揚州富春、冶春等老字號門店賓客盈門、門庭若市,外賣更是“一包難求”。受疫情影響推遲的喜宴壽宴,集中到這次雙節期間補辦,給上半年經營困難的住餐業帶來了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假日期間,無錫市重點監測 26 家餐飲企業共實現銷售1.5億元,同比增長19.7%;鹽城市重點監測住餐企業的就餐率超 80%,酒店入住率超70%。
據媒體報道,從國慶期間的環比增幅數據來看,二三線城市則有亮眼表現,太原、大連、嘉興在二線城市中位列前三甲,增幅分別為113.2%、104.6%、91.2%。東北城市大連、哈爾濱、長春均進入前十之列。隨著假日消費在境內的全面回升,低線城市的餐飲消費迎來“逆襲”。數據顯示,國慶期間,三四五線城市的餐飲消費與9月份同期相比,增幅達78.3%,是一線城市增速的2.3倍。這一點,從全國到店餐飲交易額的商圈排名中也可看出,吉林通化市的江南路中東城市廣場比肩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熱門商圈,擠進了前六。
紅紅火火的餐飲消費,直接帶動了餐飲商家的創新經營意識。利用線上平臺和數字化經營手段為顧客提供更好服務、吸引更多顧客到店消費,成為眾多餐飲商家備戰長假的發力點。美團大數據顯示,節前兩周,全國到店餐飲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四成,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杭州成為餐飲在線預訂消費TOP5的城市,火鍋、日本菜、燒烤、西餐、江河湖海鮮成為熱門品類。媒體報道數據顯示,東南亞菜、韓國菜、中東菜、日本菜的訂單量同比增長42.8%、36.2%、30%和22.3%。應季的江河湖海鮮品類同比增長超100.1%。其中,大閘蟹的交易增長最為迅猛,高達355.9%。
無錫日料品牌太郎の家壽喜鍋創始人張坤接受采訪時說,門店9月份開始備戰國慶,一方面增加人手、對所有門店員工進行培訓,確保消費者到店后能獲得良好的消費體驗,另一方面在外賣平臺下線工作餐,上線6.8折的宵夜套餐。國慶期間,該品牌6家門店的線上營業額環比9月份同期提高了43.6%,門店最高增幅接近60%。此外,開放夜宵的門店交易額環比增幅為194.5%,夜宵時段營收占全天營收的34%。線上經營的不斷精進,也大大提升了門店的客流轉化。國慶期間,門店的客流有50%來自線上,部分人氣旺的門店,線上客流占比高達60%。
老字號借助平臺引流,也在黃金周迸發出活力。蘇州裕面堂·精品蘇式面館,是一家始于光緒年間的老字號面館。門店國慶期間的日均到店客流超兩千位,日均翻臺率超1800%,遠高于工作日500%-600%的翻臺率。
“黃金周”外出旅行“逛吃逛喝”,也促進了地方特色菜的交易增長。全國餐飲消費環比增速TOP5的地方菜品類為西藏菜、內蒙古菜、西北民間菜、徽菜、福建菜。其中,西藏菜的交易增幅高達243.6%。地方特色菜的消費熱潮也側面說明西藏、內蒙古、西北地區、安徽、福建等地成為“黃金周”旅行熱門目的地。
節日餐飲市場強勢回暖的同時,綠色節約新理念蔚然成風。北京餐飲企業加大宣傳引導,推進“分餐制”“公筷制”“雙筷制”,引導著消費者理性消費;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推動廚余垃圾減量,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良好氛圍。北京華天集團開展光盤獎勵活動,設置“光盤”監督員,倡導文明新“食”尚;北京藍色港灣美食街商戶采取“一對一”服務、適量點餐等措施,切實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北京朝陽大悅城積極開展“悅節儉、悅文明”活動,攜手消費者踐行“用餐零浪費”的文明行為。河北部分餐飲企業推出小份菜、半份菜,讓顧客吃得飽吃得好,云南部分餐飲企業開展“餐飲美食薈萃促消費”活動,引導消費者按需點菜、剩菜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