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伽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危險性的評價,以減少由拔牙引發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方法 將口腔科收治的89例要求拔牙的心血管病患者納入研究,以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針對患者開展拔牙危險性評估,評估結果為高風險者暫緩拔牙,低風險者于心電監護下拔牙。結果 高風險組及低風險組拔牙時心率及血壓指標對比差異不顯著;89例心血管病患者圍拔牙期均無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結論 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期間,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可為醫師提供可靠的危險性分析結果,便于醫師實施針對性處理,進而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心血管病;拔牙;危險性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心血管病拔牙患者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發群體[1]。目前,如何評估心血管病患者的拔牙危險性、提高拔牙安全性,已經成為心血管病患者拔牙管理面臨的首要問題。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是一種風險評估工具,為確定其在危險性估價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主要針對89例患者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9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診的89例要求拔牙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齡(57.4±15.2)歲;36例原發性高血壓,25例冠心病,18例心衰,10例心律失常。
1.2 方法
所有心血管病患者均接受拔牙危險性評估:(1)拔牙危險性評價。選用譚智等[2]編制的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開展拔牙危險性評估,分別從有無危險因素(慢性腎病、腦血管病史等)、代謝當量、擬拔除牙齒或殘根狀況、是否伴活動性心血管疾病等多個方面,綜合評估心血管病患者接受拔牙手術可能面臨的危險性。根據各評價指標得分狀況,確定拔牙風險等級。本組89例患者經評估后,32例納入高風險范疇,另外57例患者納入低風險范疇。(2)評估結果處理。①低風險者。允許患者拔牙。②高風險者。根據患者得分為高風險的指標分布狀況,實施針對性處理。32例患者中,10例僅1項指標為高風險,22例患者均為2項及以上指標處于高風險狀態。對于伴危險因素者,根據其危險因素類型開展相關檢查,并結合檢查結果實施針對性處理,如對于糖尿病患者,指導患者連續2周定期使用胰島素,待伴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復于穩定狀態后,予以拔牙;由活動性心血管病所致高風險者,直接歸入心內科,根據其疾病類型實施對癥處理;牙齒或殘根狀況差者,以抗菌藥物、洗牙等處理清除局部炎癥,改善牙齒或殘根狀況后,給予患者拔牙處理;代謝當量低下者,囑心血管病患者通過自理能力訓練及適度運動鍛煉,提高代謝當量。所有高風險患者經適當處理后,均再次采用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展開二次評估,經危險性評價確認轉為低風險后,方可拔牙。(3)拔牙。術前做好解釋工作及心理安撫,待心血管病患者準備充分后,正式開始拔牙。以2%利多卡因(含1:20000腎上腺素)行局麻。麻醉生效后,給予心血管病患者連接心電監護儀。以微創拔牙設備進行拔牙期時,密切監測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率及血壓指標波動。術中出現心率、血壓異常升高者,立即停止手術操作,給予患者充分安撫,并觀察停止拔牙后各項體征的波動狀況。一旦發現心血管不良事件,需在中斷拔牙的基礎上,實施吸氧、用藥等針對性處理。
1.3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4.0軟件統計。P<0.05:差異顯著。
2 結 果
2.1 體征
依據心血管病患者的評估結果,分成高風險組(n=32)、低風險組(n=67)。拔牙期間,組間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監測結果差異不顯著。見表1。
2.2 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狀況
89例患者圍拔牙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
3 討 論
隨著心血管病患者規模的不斷擴大,這類患者的拔牙風險管理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結合既往經驗可知,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期間容易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原因在于:(1)高齡。老年人是心血管病拔牙患者群體的基本構成。這類患者在健康狀況、耐受狀況等方面的特殊性,增加了其拔牙期間的風險性。(2)拔牙刺激。拔牙期間,分離牙齦、拔除牙齒或殘根等操作可引起心血管病患者的應激反應,患者可在應激反應刺激下出現血壓、心率異常波動,進而誘發心絞痛、心臟驟停等一系列心血管不良事件。(3)不良情緒。心血管病患者容易因擔憂拔牙疼痛、擔心影響正常進食等而產生負性情緒。而在拔牙期間,不良情緒的持續容易加劇患者的體征波動,并通過對機體血液循環、心臟功能的不良影響這一途徑引發心血管不良事件。
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由6項風險評價指標構成。在心血管病患者的拔牙風險評估中,該工具可從用藥狀況、疾病史、合并活動性心血管病狀況等多個方面,為醫師提供真實可靠的風險等級數據,便于醫師參照心血管病患者的評估結果實施合理處理。
心血管病拔牙風險管理中,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管理方法的應用優勢在于:(1)精確劃分患者風險等級。心血管病患者拔牙管理中,既往管理模式多由醫師根據個人經驗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容易受主觀性因素的影響,且部分經驗不足的醫師容易因出現疏漏而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相比之下,評價表管理則為醫師提供了由6項指標構成的完善評價模式,醫師可結合評價結果精準定位心血管病患者的風險等級。(2)減少拔牙期間的體征波動。相對于非心血管病拔牙患者而言,心血管病拔牙患者拔牙期間主要受心血管疾病帶來的不良影響,而表現出明顯體征波動。于拔牙風險管理中引入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管理法后,這項估價工具的應用可準確篩查出高風險者,并借助暫緩拔牙聯合針對性處理模式,減少高風險心血管疾病帶來的風險性。本研究提示:拔牙期間,高風險組心率、血壓雖然高于低風險組,但組間差異不顯著。(3)抑制心血管不良事件形成。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管理模式下,醫師可利用評價表中的多項指標,早期識別出拔牙期間容易產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禁止這部分患者立即拔牙,經對癥處理至評價結果恢復正常(低風險)后,允許其接受拔牙手術。此外,該管理模式還利用動態心電監護技術,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拔牙風險。本研究提示:89例患者均未見心血管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宜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拔牙管理中,引入基于心血管危險分層評價表的危險性評估,精準鑒別容易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風險者,進而保障心血管病患者的拔牙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鄭 玲,王瑜婷,王芳芳,等.1119例心血管病患者心電監護下拔牙的臨床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9,17(04):215-218+251.
[2] 譚 智,劉 萍,沈 鋰,等.利用心臟危險分層評價指標對心血管病患者進行拔牙風險評估的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0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