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梅 石海寧

【摘 要】目的:探討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體會。方法:選擇2019年10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窒息新生兒作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43例)和觀察組(n=4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復蘇護理,觀察組在窒息復蘇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療效:包括住院時間和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患兒的Apgar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可以有效改善窒息的情況下,減少住院時間,加快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護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新生兒窒息是由于胎兒出現缺氧,宮內窘迫導致新生兒在出生后沒有呼吸的癥狀。臨床表現主要為面部蒼白、口唇暗紫等,會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所以對新生兒的窒息護理中進行復蘇干預是極為重要的。護理風險管理是先對新生兒進行護理風險的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將其落實在窒息復蘇護理的每一項操作中,盡量排除護理工作中的風險[1],使護理效果得到保障,確保新生兒的生命安全。
目前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的研究較少,因此以窒息新生患兒作為對象,探討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46例窒息新生兒作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3例,男22例,女21例,重度窒息19例,輕度窒息24例,順產兒26例,剖宮產兒17例;觀察組43例,男24例,女19例,重度窒息23例,輕度窒息20例,順產兒25例,剖宮產兒18例。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復蘇護理。護士配合醫生對窒息的新生兒進行搶救,先進行初步復蘇,正壓通氣后進行胸外按壓,之后對病情進行觀察監督,叮囑患者家屬遵醫囑用藥。
觀察組:在窒息復蘇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首先準備好急救藥物和急救器械;新生兒出生后對患兒的呼吸道及時清理,必要時可吸痰或拍背,若患兒沒有哭聲,進行氣管插管的搶救;將新生兒的臍帶在約4-7cm處剪開;對新生兒的呼吸、心率等數據進行監測,及時對醫生進行反饋;及時消毒,做好隔離,防止感染,也減低并發癥的發生;建議產婦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2],加快患兒的恢復速度;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監督小組,對患兒的情況進行跟蹤,及時調整對患兒的治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
(1)護理療效:包括住院時間和新生兒Apgar評分變化。Apgar評分包括:皮膚顏色、對刺激的反應、心率和呼吸;共10分,8-10正常,4-7輕度窒息,0-3重度窒息。
(2)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85分為滿意。并發癥有顱內出血、缺氧性腦病等。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療效
護理后觀察組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患兒的Apgar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
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窒息的現象極易導致患兒殘疾甚至死亡,使患兒呼吸、循環系統出現障礙,還有可能出現混合酸中毒的現象[3],對新生兒的危害極大。因此在進行窒息復蘇護理搶救患兒時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是極為重要的。針對于護理中的有風險的操作,通過分析其原因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法,并進行執行。將產生風險的可能性降低。比如在急救前做好準備、對新生兒的呼吸道進行清理、進行輔助呼吸管理[4]等,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都有很好的效果。這一護理管理模式的實施,極大的 提升了護理質量。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患兒的Apgar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說明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可以加快患兒的恢復速度,減少住院時間,改善患兒的窒息情況。本研究中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說明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可以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可以有效改善窒息的情況下,減少住院時間,加快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許寶瑩, 朱劍蘭, 黃敏燕,等. 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急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9, 016(024):3633-3635.
涂青青, 藍魏芳, 賴麗梅,等. 優質護理在新生兒窒息復蘇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急救醫學, 2018, 038(0z2):244.
繆紅, 董承顏. 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兒科門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 醫學臨床研究, 2018, 35(003):612-614.
Espinoza M L , Cheung P Y , Lee T F , et al. Heart rate changes during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fter asphyxia-induced bradycardia in a porcine model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J]. Heart, 2019, 104(1):F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