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森

【摘 要】目的:分析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醫院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分析對象,根據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成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的藥物治療和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增加運動康復護理,使用SANS(陰性癥狀量表)和SAPS(陽性癥狀量表)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和臨床護理基礎上,接受運動康復護理以后,SANS和SAP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之間的對比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運動康復護理方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很好的護理效果,應該得到更為廣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慢性精神分裂癥;運動康復護理;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慢性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患者家屬的日常生活質量,帶給家庭比較繁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等[1]。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病程在超過兩年以后,會表現出明顯的思想內容貧乏、情感淡漠以及行為退縮等陰性癥狀,并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幻覺以及妄想等陽性的癥狀會逐漸減少,而精神衰退的現象則會日益凸顯[2]。為此,采用科學、合理的治療方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進行控制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運動康復護理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有效率[8],具有比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對運動康復護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分析對象,根據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成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2例,年齡33-48歲,平均年齡(38.25±5.33)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45±1.02)年。觀察組男患者26例,女患者19例,年齡33-47歲,平均年齡(37.78±4.89)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30±1.21)年。兩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齡分布情況、病程時間等基本資料相近,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做對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使用利培酮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每天服藥1次,每次1mg,1周后增加劑量到每天2-4mg,2周后增加劑量到4-6mg,此后維持劑量不便。給予患者生活指導、飲食指導和健康宣教等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藥物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運動康復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全面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制定個體運動計劃,例如乒乓球、太極拳等,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2)組織患者參與集體運動訓練,指導患者跳廣場舞、做手語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鐘。給予運動表現良好者適當的獎勵和鼓勵,調動其參與積極性。
1.3 評價指標
使用SANS(陰性癥狀量表)和SAPS(陽性癥狀量表)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7],量表評分滿分分別為120分和170分,分數越高證明患者癥狀越明顯,病情越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有效率
觀察組SANS和SAP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癥狀改善情況更優,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論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呈現出緩慢增重的現象,主要臨床表現為思維障礙、情感變化、感知障礙以及妄想等,十分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4]。對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有效的治療除了要使用利培酮等藥物以外,還應該輔以運動康復護理手段,結合患者的體育運用愛好和習慣,為其制定詳細的運動康復計劃,并且引導患者積極參與集體運動活動,放松心緒、調節情緒,同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6],拉近患者彼此之間的關系,互相鼓勵、共同康復,以此達到有效的治療[5]。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接受康復護理以后,組內患者的SANS和SAP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癥狀改善情況更優,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具有很高的護理價值,應該得到更為廣泛的推廣和臨床使用。
綜上所述,運用運動康復護理方式護理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病癥,提高臨床護理有效率,是一種高效、可靠的護理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周醇.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運動康復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6):2-4.
磨麗莉,潘巧淑,周芳珍,等.運動治療聯合心理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7).
李燕紅.運動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及癥狀行為的影響[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5):137-138.
周晨曦,李崢.精神分裂癥患者運動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6, 16(10):1416-1419.
潘巧淑,磨麗莉,周芳珍.運動治療及心理護理在精神分裂癥康復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8,31(16):30-32.
簡天蓉,羅成鳳,穆世銘.運動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563-565.
何建軍,馮杏.運動療法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0(12):1759-1760.
高彩虹,黃臘根,劉丹丹.體操運動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9,57(2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