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張思 雷艷萍
【摘要】目的 探究中醫整體護理干預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期間7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劃分對照組(n=37,常規護理)和觀察組(n=38,中醫整體護理干預),比較兩組中醫證候評分、疼痛程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視覺模擬(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應用中醫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其疼痛程度。
【關鍵詞】中醫整體護理干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證候評分;疼痛程度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指膝關節局部損傷及炎癥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面軟骨變性、軟骨下骨板反應性骨損,導致膝關節出現一系列癥狀和體征[1]。該病在老年群體中較常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其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活動受限等,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式[2]。在中醫學領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被歸于“痹癥”范疇,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需實施中醫整體辨證護理。本研究選取病例簡要論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中醫整體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時間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實驗對象7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通過隨機數字表方式,把實驗對象劃分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8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1.54±3.83)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2±1.08)年。觀察組男女各18例;年齡最小者46歲,年齡最大者74歲,年齡均值(60.49±4.38)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03±1.41)年。兩組基礎信息(性別、年齡、病程)未見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保持病房環境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定時通風,提供飲食指導,及時處理并發癥。觀察組實施中醫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中藥熱熨:熟地、山藥、杜仲等中藥打粉的膝復康藥包熱熨膝關節5-15分鐘、每日1次,連續14 d;②情志護理:時刻關注患者心理狀態,給予情志疏導,采用移情、共情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使其心情愉悅,積極配合護理工作。③膳食護理:根據患者證型予以辨證施食,進食當歸粥等強筋健骨的食物,注意日常補鈣、肝腎滋補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禁食辛辣刺激,戒煙酒。④推拿運動:指導行膝復康推拿保健操每天1~2次:手指點穴三陰交、陰陵泉、陽陵泉等穴各20次;掌心按揉髕骨、雙手搓擦膝關節兩側各2分鐘致關節發熱;患肢垂直于地,用滾推揉搓法對大小腿肌群按摩各5分鐘;高凳坐位,小腿遠端綁縛3~5公斤沙袋后抬高至水平位,兩腿各20次;小腿下垂前后及旋轉擺動共5分鐘。
1.3 觀察指標
①中醫證候評分[3]:中醫癥狀包含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單項分值0~3分,分值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
②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VAS)評分法[4]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游動標尺(長度10 cm),含可滑動游標,共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感,10分表示劇烈疼痛,分值越高,痛感越強。
1.4 統計學處理
篩選實驗數據填寫至Excel表格中用統計學工具(版本:SPSS 23.0)讀取。計量資料(中醫證候評分、VAS評分)呈現形式(x±s),驗證方式t;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x2檢驗。P<0.05提示實驗數據有顯著性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兩組之間數據比較差別明顯(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V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對照組患者VAS評分(3.51±0.44)分,觀察組患者VAS評分(3.48±0.53),兩組比較差異不顯著(t=0.266;P=0.39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VAS評分(2.23±0.67)分,觀察組患者VAS評分(1.39±0.44),兩組比較差異不顯著(t=6.434;P=0.000)。
3 討 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為退行性病變,中醫認為其與筋骨失養、肝腎虧損有關,嚴重影響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甚至導致其無法正常工作及生活[5-6]。雖說,該病尚無有效治療方式,但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既往常規護理過于單一,僅從環境、飲食等方面為患者提供臨床護理指導,有效性不強,難以達到預期康復效果。近年,中醫整體護理逐漸被應用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實施效果好。
優選中醫整體護理應用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從中藥熱熨、情志護理、膳食護理、推拿運動護理等多個方面為患者提供臨床護理指導,使臨床護理工作更加科學、全面、有效。中藥熏洗能夠達到舒筋活血、祛風濕、去痹癥效果,有利于緩解腫脹、疼痛、僵硬等癥狀,使患者的關節功能得到明顯改善;情志護理則能夠調暢氣機,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護理依從性和配合度;在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提供膳食指導,有助于幫助患者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通過補充強筋健骨的食物,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關節功能;推拿、運動護理的目的在于加速炎癥吸收。中醫整體護理能夠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提供多元護理服務,滿足其身心訴求,加速患者康復。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中醫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比對照組低,兩組之間數據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提示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應用中醫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其疼痛程度。
綜上,依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癥狀、特點,實施中醫整體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的關節疼痛、僵硬、腫脹等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疼痛程度減輕,說明該護理模式有效性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然而,受限于實驗時間、樣本數量,以至于實驗結果普遍性有所缺失,未來一段時間,將擴充樣本數量,開展同類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 榮.循證護理干預對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3):107-110.
[2] 張 靜,劉 娟,陳媛媛.中醫特色通痹護理配合康復訓練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8,24(5):120-122.
[3] 周香萍.全程護理干預在膝關節置換術后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12):1946-1947.
[4] 農秀明,廖桂華,賴若蕓,等.壯藥酒阿是穴按摩聯合燙熨在膝骨關節炎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5):565-568.
[5] 周 晶,嚴 波.康復護理在膝骨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恢復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9,34(2):215-216.
[6] 胡曉紅,王鎖良,黎巧玲.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延續性護理對老年膝關節炎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2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