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君
【摘要】目的 探討心臟瓣膜手術后ICU時間延長的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本研究對象,并依據是否出現ICU延遲分為延遲組(24例)與非延遲組(76例)。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調查,并對導致其術后ICU時間延長的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結果 非延遲組患者合并術前腎功能損傷、冠心病、術后呼吸衰竭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發生率均低于延遲組(P<0.05),兩組性別(女)、年齡、合并糖尿病、體外循環時間≥120min、血紅蛋白≤125g/L、術前/術后心房纖顫及心包積液的發生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均為導致患者ICU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 合并冠心病、術后呼吸衰竭以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均為導致患者心臟瓣膜手術后ICU時間延長的獨立因素,針對上述因素采取積極、有效應對措施,能夠有效縮短患者ICU滯留時間,促進其預后。
【關鍵詞】心臟瓣膜手術;ICU時間延長;單因素;多因素
【中圖分類號】R65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臨床中,導致心臟瓣膜疾病發生的原因相對較多,其中風濕是欠發達地區及國家發病的重要原因。對心臟瓣膜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期間,經體外循環的瓣膜置換術是其主要治療方案[1]。但經臨床調查顯示,心臟外科手術后患者重癥監護室(ICU)停留時間的延長能夠促使其近、遠期死亡率顯著升高[2]。本研究經過對心臟瓣膜術后患者ICU時間延長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從而為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及死亡率等提供有效理論指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本研究對象,并依據是否出現ICU延遲分為延遲組(24例)與非延遲組(76例)。延遲組男12例,女12例,年齡46~70歲,平均(56.1±12.5)歲,其中主動脈瓣置換10例,二尖瓣置換8例,雙瓣置換術6例。非延遲組男37例,女39例,年齡48~73歲,平均(56.3±12.7)歲,其中主動脈瓣置換33例,二尖瓣置換25例,雙瓣置換術18例。兩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且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同時獲得倫理委員會準許。
1.2 方法
通過采用回顧性調查的方式,將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統一記錄并分析,調查內容主要包含患者性別、年齡、是否存在糖尿病/冠心病、是否存在術前腎功能損傷、術后有無發生呼吸衰竭、體外循環時間、血紅蛋白含量、是否存在術前/術后心房纖顫、有無進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以及是否存在心包積液等的存在情況。并對上述調查內容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中ICU延遲是指患者術后在ICU時間>5 d。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 21.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之后進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2 結 果
2.1 心臟瓣膜手術后ICU時間延長的單因素分析
非延遲組患者合并術前腎功能損傷、冠心病、術后呼吸衰竭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發生率均低于延遲組(P<0.05),兩組性別(女)、年齡、合并糖尿病、體外循環時間≥120 min、血紅蛋白≤125 g/L、術前/術后心房纖顫及心包積液的發生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
2.2 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多因素分析結果
術后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均為導致患者ICU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具體見表2。
3 討 論
心臟瓣膜疾病患者經瓣膜置換術治療后,極易發生ICU住院時間延長的情況,促使患者住院醫療負擔增加的同時對其術后康復也會產生嚴重影響[3]。在本研究的100例患者中,有24例發生ICU住院時間延長情況,延遲發生率為24%。因此,通過對可能導致ICU住院時間延長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有效分析,并采取積極預防措施,有助于促使患者預后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提升其治療效果[4]。本研究經過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顯示:非延遲組患者合并術前腎功能損傷、冠心病、術后呼吸衰竭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發生率均低于延遲組(P<0.05);術后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均為導致患者ICU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由此可見,術后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均能夠促使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ICU住院時間延長,從而對其術后康復產生不利影響。術后呼吸衰竭是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在術后1周至1個月內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情況,心臟瓣膜病極易引發血流動力學紊亂,從而導致肺動脈高壓及感染等情況出現,而對于術前就已存在呼吸功能障礙的患者其術后呼吸衰竭的發生率則相對較高[5]。經體外循環后早期肺泡膜的血管阻力及通透性明顯增加,致使其表面活性物質喪失,肺泡中炎癥細胞浸潤、白細胞聚集情況以及血管外肺水腫的明顯增加致使患者呼吸功能損傷的情況加重[6]。術后機體循環功能障礙、心排血量降低以及多種臟器功能損傷同樣能夠導致術后住ICU時間延長。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是患者術后住ICU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對患者進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治療期間應注意時間及模式的合理選取,從而使其住ICU時間延長顯著縮短。對心臟瓣膜病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加強對其術中管理,體外循環停機后應進行常規超濾,促使其心肌及全身水腫情況迅速降低,肺滲出情況減少,心臟功能得到有效改善,進而縮短患者術后住ICU時間延長,利于其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合并冠心病、術后呼吸衰竭以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均為導致患者心臟瓣膜手術后ICU時間延長的獨立因素,針對上述因素采取積極、有效應對措施,能夠有效縮短患者ICU滯留時間,促進其預后。
參考文獻
[1] 代思思,李 曼,張延榮,等.心臟瓣膜手術術后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與短期預后分析[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9,035(004):352-357.
[2] 蘇麗靜,顏藝鷺,黃文娟,等.心臟術后ICU患者譫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9,31(2):165-171.
[3] 龔晨晨,劉 旭,唐 艷,等.心臟外科術后重癥患者預后危險因素分析:一項連續5年的回顧性研究[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9,31(7):873-877.
[4] 吳春濤,劉 蘇,唐 閩,等.心臟瓣膜病病人營養風險篩查及營養支持與術后臨床結局的相關性分析[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9,026(002):104-108.
[5] 馮 典,方開云,高 敏,等.尼可地爾對體外循環下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早期預后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8,038(012):1430-1433.
[6] 陳 凌,孫 杰,陳 昊,等.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接受普通外科手術安全性評價[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9,39(11):12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