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朱澤藝
【摘要】目的 研究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引流器的護理。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接治的180例傷口治療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90例和對照組9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中心負壓治療,研究組先采取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吸引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傷口愈合時間要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之間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傷口治療患者采取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吸引治療,其治療效果較為顯著,能有效縮短患者的傷口愈合時間,有利于較的護理,該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引流器;研發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通過了20多年的臨床應用,該技術已證實具有創面血液循環改善的效果,以及可有效減輕組織水腫,并能夠較好的促進肉芽生長,可加快感染腔的閉合以及感染創面的愈合,以及方便進行護理[1]。為此,本次對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引流器的研發與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接治的180例傷口治療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90例和對照組9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齡21歲~67歲,平均年齡(46.78±5.74)歲。研究組患者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齡22歲~68歲,平均年齡(46.47±5.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取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吸引治療,傷口材料使用(廣州衛信工貿公司)自粘性無菌敷料包,用有透明貼膜、海綿;生物薄膜(英國施樂威公司)。治療前按照患者傷口情況予以沖洗、清除壞死組織并給予消毒,根據患者的傷口大小,裁剪自粘性無菌敷料包裝中的海綿大小適宜,將引流管前段置入海綿中,將海綿置入創面內,根據需求貼上生物薄膜或自粘性無菌敷料,將負壓儀和引流瓶進行連接。按照患者創面大小和深度對負壓值進行調節為0.017 MPa~0.060 MPa。負壓吸引儀和引流瓶可裝在患者上衣口袋,或裝入挎包,休息時將小挎包掛放于床欄,有助于患者治療期間的活動。
對照組患者采取中心負壓治療,傷口材料選用一次性使用負壓引流護創材料套裝,含貼膜以及海綿等。傷口創面清創以及封閉方法與研究組一致,最后連接中心負壓裝置。
1.2.2 護理方法
(1)保持引流管通暢:患者回病房后先檢查便攜引流管的數量及位置,負壓引流管保持負壓狀態,確保引流管通暢,維持有效引流,負壓太大則會導致引流管吸附癌組織上,導致軟組織損傷;引流不暢則會導致切口內積血,提高了感染的發生率。避免引流管受壓、扭曲以及堵塞,通暢術后1小時對引流管進行一次擠壓,擠壓方法為護理人員站在患者術側,雙手握住距插管處10~15 cm的排液管,擠壓時雙手相接,后面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閉塞,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對引流管快速擠壓,使擠壓與手掌的反作用力剛好與引流管的直徑重合,若引流管發生堵塞時,可采取手擠壓膠管或用注射器進行沖洗,若引流管發生漏氣情況,要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預防并發癥。
(2)觀察患者引流液性質:患者術后1到2天內尤其是24小時內,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以及引流量。必要時前2小時按每小時進行記錄,1小時引流量>200至300毫升,要及時告知醫師,并協助醫師予以相應得的處理。24小時對引流量進行總結,并予以記錄。在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引流器的護理過程中,將引流液倒入量杯中予以測量,再進行記錄,以確保出入量的準確性。對患者的血壓、脈搏以及尿量及意識予以密切觀察,若發生異常需要立即告知醫師,并進行及時處理。患者發生頭痛、惡心時,應將負壓改為正壓引流,以及短時間內引流較多,并且顏色鮮紅的患者,同樣將負壓改為正壓引流。并且要及時的告知醫生,并顯著醫生給予處理,若引流量較少,可能因管道出現堵塞以及受壓、扭曲和漏氣等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對此情況予以觀察以及處理。
1.3 療效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通過治療后,其中研究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17.45±5.78)天;對照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31.67±11.78)天。研究組傷口愈合時間要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之間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組間差異:傷口愈合時間(t=10.281,P=0.001)。
3 討 論
在外科手術后,止血通常不能完全徹底,術后放置引流條或不放置,讓引流條引出淤血或者機體自行吸收。通常情況下淤血積存一定的量才會從引流條滲出,但經常因創面閉合致引流不暢面產生血腫,血腫肌化后形成瘢痕,從而對患者的機體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2]。
此次研究對患者采取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吸引治療,負壓引流可作用于閉合創面內,對合創面內正壓與負壓同時存在,對皮瓣的血運產生抑制以及促進兩種相反作用。負壓引流可對組織毛細血管予擴張,且能夠對內皮細胞間的連接予以加強,顯著降低輕皮瓣術后水腫的情況。促進血管出芽增生,進而對創面微循環予以改善,有助于創面愈合[3]。同時負壓引流可是有效降低合創面之間滲出,對組織間貼附及纖維組織增生起到促進作用,能夠早期形成生物性結合,確保縫合后組織營養供給,促進傷口愈合[4]。患者可以隨身攜帶且不受中心負壓限制。降低血腫發生,加快愈合,減少瘢痕擦產生[5]。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得知,兩組患者通過治療后,研究組傷口愈合時間要短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結果比較可以充分證明,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引流器對傷口治療效果要優于中心負壓治療。
綜上所述,對傷口治療患者采取微型攜帶全自動負壓吸引治療,其治療效果較為顯著,能有效縮短患者傷口愈合時間,有利于較的護理,該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方素萍,蘇若瓊,張漢陽,等.微型負壓吸引儀的研制及臨床應用[J].護理研究,2018,032(015):2456-2458.
[2] 柳東之.一次性定容負壓引流裝置的研制與應用[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8,030(005):484-485.
[3] 楊 燕,趙肖娜.應用持續沖洗防止VSD負壓引流管堵塞的護理體會[J].養生保健指南,2018,021(045):80-80.
[4] 姜 萍,蔣晶紅.生肌紗條結合自制負壓引流裝置用于一例Ⅳ期壓瘡患者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34(19):134-135.
[5] 陳明園,龔近秋.VSD負壓引流治療腰椎術后椎間隙感染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9):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