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澤
【摘要】目的 探析嚴重創傷患者采用創傷急救護理對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在我院急診室2019年2月~2020年2月中收錄的68例發生交通事故和意外造成的嚴重創傷的患者,以抽簽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實驗組采用創傷急救進行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探析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結果 實驗組有效搶救時間快于對照組,對照組搶救成功率(97.05%)高于對照組(85.29%)。存在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搶救嚴重創傷患者時采用創傷急救護理可提高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和降低死亡率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創傷急救護理;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搶救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隨著近年來交通事故、跌傷、高空墜落等意外發生率逐年增加,為此護理人員應提高創傷急救護理重視。嚴重創傷患者在搶救過程中更需要專業的護理方法,第一時間控制患者傷情,減少致殘以及死亡率的的發生,為患者爭取最大生存機會[1-3]。選取在我院急診室2019年2月~2020年2月中收治的68例發生交通事故和意外造成的嚴重創傷的患者進入臨床研究,在搶救嚴重創傷患者時采用創傷急救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和降低死亡率的發生,本次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在我院急診室2019年2月~2020年2月68例嚴重創傷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有患者34例,其中實驗組有1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齡15歲~59歲,平均年齡(37.75±4.65)歲;對照組1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齡9歲~62歲,平均年齡(35.56±4.87)歲;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的差異(P>0.05),不存臨床統計學意義。本研究方案已得到我院和研究對象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入院患者應實時體征檢測及相關癥狀并做檢查,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并記錄,保證患者呼吸通暢。實驗組采用創傷急救進行護理:①檢查患者病情,按照病情聯系相應科室會診,確保急救工作順利進行[4-6]。②從患者入急救室開始,醫生應將患者病歷交接護士,護士自我組成一個小組,觀察患者全身情況,并對患者呼吸、血壓、心跳、意識狀態、四肢等進行全面檢測。并隨時向醫生匯報實時情況。③在醫囑未下達前,應盡快為患者下靜脈針、上尿管,并采血、留尿進行化驗。④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與小組人員隨時溝通交接,提高鼓勵人員的默契配合度[7-12]。⑤將患者搶救過程中所用藥物的情況做準確記錄。⑥ 通過專業的技術、整潔的面貌、溫和的態度與患者溝通,讓患者對治療充滿信心,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分析
將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有效搶救時間是指患者從接診到完成搶救的時間。搶救成功率是接診到術后穩定無加重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將所有數據進行分析,組間數據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當P<0.05時,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臨床對比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有效搶救時間
實驗組有效搶救時間(45.76±18.56)min,對照組有效搶救時間為(96.31±29.37)min,對照組和實驗組對比,對照組患者搶救有效時間低于實驗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對比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搶救成功率
實驗組34例患者搶救成功率為97.05%,死亡1例。對照組34例患者搶救成功率為85.29%,死亡5例。對照組和實驗組對比,實驗患者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急救醫生需要充分提升其急救意識以及急救水平,從而真正發揮出急救護理的作用。所以此次探析中,創傷急救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縮短有效搶救時間。經比對對照組和實驗組之間有顯著的差異,存在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成功驗證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創傷急救護理可以及時確定患者傷情,可以改善醫院的救護流程,進一步改善護理質量,降低患者致死率。創傷急救護理可以顯著提高醫院的急診救治質量,減少人員死傷率。因此,在臨床急診救護中創傷急救護理有極為重要的推廣價值與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韓 雪.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9):164.
[2] 吳瑛輝.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8):44,53.
[3] 杜旭航,吳瑛輝,魏潤玲.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5):18-19.
[4] 王 麗.嚴重創傷急診患者的搶救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3):1424.
[5] 楊雪麗,熊正瓊,李 怡.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應用于急診創傷護理中的效果[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6):158-159.
[6] 黎雪燕.老年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的急救及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3):79,90.
[7] 張玉婷.創傷性休克患者急救護理補液速度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9):119.
[8] 侯雪婷,李 蕊.急救護理路徑應用于非創傷性腦卒中護理中對神經功能缺損、綠色通道停留時間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3):149-150.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013059.
[9] 李 晶.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在急診創傷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7):62.
[10] 耿延花,張倩倩.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對急診創傷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4):150-152.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9.24.062.
[11] 孟凡迪.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創傷性休克患者急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5):145-146.DOI:10.3969/j.issn.1672-0369.2020.05.059.
[12] 陳婷婷,李春娟.創傷急救護理小組在重癥創傷患者急救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