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出院12個月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混合結締組織病;綜合性護理干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覃秋玉 趙富華 許雪清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方法 將80例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2組患者住院期間均予常規護理及健康教育,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延伸護理干預,干預期為1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出院時、出院12個月的自我管理行為、健康狀態。結果 出院時,兩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12個月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自我管理行為得分、健康狀態(健康責任、營養、運動鍛煉)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混合結締組織病;綜合性護理干預;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3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是一種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核抗體和抗提取抗核糖核蛋白抗體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上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癥、皮肌炎、多發性肌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特征的臨床綜合征。該類型疾病長期不合理使用激素者超過30%,增進不合理使用激素者高達80%,而能堅持使用慢作用要的患者只有1.2%[1-2]。為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做好疾病和生活方式的管理,降低疾病的復發延緩疾病的進展,本研究對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進行了綜合性延續護理干預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間在我院入院的80例按照sharp診斷標準(美國)確診為MCTD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治療方案、臨床癥狀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護士詳細了解有關疾病的病情、心理反應、社會角色、家庭、經濟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向患者提供相關的報刊文摘、健康小冊子,借助文字或圖片與患者討論疾病的基本知識的性質、診斷、治療方法、預后、對不同個體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其以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對待疾病,樹立與疾病共存的勇氣和信心。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護理干預,干預期為12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以自我管理培訓為主的延伸護理服務。向患者傳授自我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用藥的依從性和運用認知技巧,識別藥物不良反應進行自我臨床癥狀管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延伸綜合護理干預包括(1)出院后7 d,電話或返院復查時隨訪,護士根據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問卷及相關內容,了解患者院外生活中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護理干預。(2)出院后患者第一周,第四周、第八周,6個月,到醫院復查時,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強化健康教育,并檢查護理干預措施落實情況。(3)出院后12個月復診時,使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效能及健康狀況。延伸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藥物治療指導、日常保健知識、如何預防感染、合理飲食、日常生活注意事項、避孕知識、堅持治療的重要性、預約專科門診。延伸護理服務在患者出院后第一周,第四周、第八周,半年,及一年有專科護士進行電話跟蹤隨訪各一次;并進行再次強化疾病的基本知識及治療,了解疾病恢復情況;出院后健康行為落實情況、服藥情況等;有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進行家庭訪視及心理疏導,爭取家屬的參與及支持;根據患者家庭情況作出個性化的運動建議,督促患者建立和保持健康行為,指導患者減壓的方法,解決患者提出的健康問題等。每季度組織出院患者回院參加健康講座一次。
1.3 觀察指標
健康狀態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對患者的生活狀況進行評估:HPLPⅡ是1995年由Walker等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PLP)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共含52個條目、6個維度[3-4],內容包括:健康責任、壓力管理、運動、營養、人際關系和自我實現[5-6],采用Like4點計分,每個條目的4個選項(從不、有時、經常、常規進行)分別計1分、2分、3分、4分,總分52分~208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越好。目前,HPLPⅡ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人群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研究,效果較好,信度在0.9以上,是發展較完善的測量工具[7]。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2 結 果 2.1 健康狀況得分分布情況 按照《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評分得分在良好以上表示生活方式健康,良好以下表示生活方式不健康,需要改進。得分52~89為差,90~126為一般,127~163為良好。164~208為優。兩組患者的健康狀況得分分布情況:兩組患者入院時健康狀況得分分布沒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在出院12個月后觀察組健康狀況得分分布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MCTD患者生活評分 2.2.1 在未進行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方式的平均得分 觀察組(106.6±17.94)對照組(110.95±19.3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8.47,P=0.402)。 2.2.2 兩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一年后隨訪,兩組生活方式的平均分
研究組(135.15±12.27)明顯優于對照組(116.6± 19.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a=14.53,P1=0.000)。
2.2.3 出院后12個月隨訪,對兩組患者進行生活方式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在健康責任、營養、運動鍛煉得分對比分別為:對照組(18.43±4.38)、(18.95±3.26)、(19.88± 4.03)觀察組(29.81±3.27)、(26.03± 2.82)(24.20±3.83)三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MCTD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多數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認識不足,有些患者在癥狀緩解時不服藥或不按時服藥,有些患者未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病情復發并且加重。有研究表明,健康行為對疾病良好結局有明顯的正性效果[8]。
患者住院期間對其進行常規護理干預:首先建立干預基礎,當患者新入院時應態度熱情、誠摯,關心體貼患者,取得其高度的信任;然后再詳細了解有關疾病的病情、心理反應、社會角色、家庭、經濟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專業護士向患者提供相關的報刊文摘、健康小冊子,借助文字或圖片與患者討論疾病的基本知識的性質、診斷、治療方法、預后、對不同個體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如采取理解、安慰、幫助、鼓勵、支持等措施,因勢利導,調動患者積極的心理因素,從HPLPⅡ評分可以得出兩組患者出院后12個月生活方式的平均分:觀察組(135.15±12.27)對照組(116.6±19.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a=14.53,P1=0.000)。說明該種干預給患者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因疾病遷延不愈造成的各種社會及心理問題得到緩解,其中關于健康責任、營養、運動鍛煉三方面改良效果顯著。
3.1 健康責任
實驗組的MCTD患者較對照組患者而言能通過更多的途徑獲得疾病相關資料,通過多媒體的不斷刺激,跨越了時間的地域的限制,使對照組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更為關注。通過現代發達的資訊管理,我小組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多種途徑的宣傳,發放電子及紙質宣傳資料,使我院周邊地區的患者也可以進行在線答疑及健康咨詢,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識增強,主動向醫務人員反映身體狀況,主動進行復診,主動參與診療方案的制定的比例較以往有所增高,出院12月后HPLPⅡ量表健康責任評分觀察組(29.81±3.27)分明顯優于對照組(18.43±4.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a=7.51,P1=0.000)。
3.2 營養
由于MCTD疾病的多樣化,對飲食的要求各不相同,患者的選擇面相對其他疾病患者更為狹窄。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及獲得相關知識的渠道不一致,使患者對飲食的關注重點與疾病相關的需求有偏差。經過規范化的宣教及多渠道的培訓,患者自發自覺的關注飲食健康,關注度上升。并且能夠知曉并遵循醫囑,對相關疾病需要改善的飲食或飲食方式進行積極的改善。出院12月后HPLPⅡ量表營養評分觀察組(26.03±2.82)分明顯優于對照組(18.95±3.2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a=7.18,P1=0.000)。
3.3 運動鍛煉
我小組針對MCTD疾病患者引進了日本的手部鍛煉操和脊柱鍛煉操及八段錦等保健操,為患者制定合適的鍛煉和治療方案。部分患者因疾病原因導致的局部肢體功能障礙而放棄鍛煉的情況,在多種不同的鍛煉方案里都找到了適宜的鍛煉方式。并在各種運動方案的指導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與患者共同制定鍛煉方案的方式使患者參與及積極性和熱情增加,出院12月后HPLPⅡ量表營養評分觀察組(24.20±3.83)分明顯優于對照組(19.88±4.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a=4.63,P1=0.000)。
4 小 結
綜合性護理干預多次強化疾病的基本知識及治療,了解疾病恢復情況;出院后健康行為落實情況、服藥情況等;多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爭取家屬的參與及支持;督促患者建立和保持健康行為,指導患者減少危險因素,解決患者提出的健康問題等。綜合性護理干預彌補了院內護理干預的不足,可對癥狀緩解后產生麻痹思想及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對疾病重視不夠的患者再次強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持續的健康相關知識,為探索延伸院外綜合護理干預提供了一種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Robert W,Hoffman D,Mareos EM.Immume pathgenosis 0f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 short analytical review[J].Clin Immunol,2008,128(1):81.
[2] 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風濕病相關肺血管/間質病學組.2018中國結締組織病相關間質性肺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18.8(57):558-565
[3] Pender NJ,Murdaughc L,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37.
[4] 周曉榮.護士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74-376.
[5] 董 寧.護士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24(5):10-12.
[6] 毛慧娜.出院患者護理服務模式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5,19(7):1294-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