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玲 張小雯 鄢建華
【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兒輸液外滲預防中DI評估聯合PAOE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90例輸液新生兒,隨機分為實驗組47例、對照組43例,實驗組予以DI評估聯合PAOE護理、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靜脈外滲總發生率為6.38%、對照組為34.88%,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理念、護理方式、護理人員責任感、護理服務態度等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輸液新生兒予以DI評估聯合PAOE護理干預,能顯著減少輸液外滲發生,減輕新生兒痛苦,提升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輸液外滲;DI評估;PAOE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靜脈輸液為治療新生兒疾病常用手段,能快速減輕患兒痛苦,降低患兒不適。有關文獻報道,新生兒靜脈輸液中發生藥物外滲超過23%,可知其發生率較高,因此,加強對輸液新生兒輸液外滲預防干預,提升患兒生存質量意義重大[1]。本次研究,對我院部分輸液新生兒應用到DI評估聯合PAOE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90例輸液新生兒,隨機分為實驗組47例、對照組43例。實驗組,男27例,女20例,日齡4~15 d,平均(7.65±0.65)d,體質量2~6 kg,平均(3.06±0.06)kg;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日齡4~16 d,平均(7.69±0.64)d,體質量2~7 kg,平均(3.09±0.10)kg。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主要為保障一次性穿刺到位、加強輸液巡視、結合藥物性質選擇適宜給藥方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體位管理、約束管理,正確拔針、皮膚觀察等常規護理。
實驗組DI評估聯合PAOE護理,內容如下。(1)DI評估:①藥物評估。輸液前,評估藥物濃度、性質、PH、滲透壓,針對刺激性較大藥物,如高滲透壓、高濃度、高PH值等,因其易對患兒血管內膜產生強烈刺激,損傷內膜,致使注射部位周圍皮膚發生炎癥反應,增添患兒痛苦,因此,可在保障藥效前提下適當調整藥物濃度,減輕對血管內膜損傷。②靜脈評估。依據新生兒狀態選擇適宜靜脈與穿刺部位,先對患兒全身狀態及局部靜脈血流情況,最大程度避開血運循環較差,以及有靜脈瓣與關節的血管,最宜選取腋下、手背等血流較快,彈性較好,粗直血管,減少藥物外滲靜脈炎發生。(2)PAOE護理。①血管護理。輸液治療前后應用喜遼妥對穿刺點及周圍皮膚予以涂抹,具體涂抹方法為,將喜遼妥于患兒穿刺點周圍約3~5 cm范圍內,靜脈走向區域10~15 cm范圍內進行涂抹最后再予以3M透明膜覆蓋相應部位表面,保障藥物效果,針對輸液時間較長者,輸液過程中補充一次喜遼妥涂抹,減少靜脈外滲發生或減輕靜脈炎。②加強細節護理。輸液前,護理人員應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血管反復穿刺,減少藥物外滲情況發生。為患兒進行無刺激藥物輸注時,應在刺激性藥物輸入前輸入,針對輸注刺激性藥物患兒,應先保障通路通暢后再輸注,輸入完成后,應再次輸入無刺激藥物,避免刺激藥物在血管內及周圍組織內滯留,同時把控好輸注時間,刺激性藥液最佳輸入時間不應超過2 h,若因特殊情況超過2 h者,應另進行評估,并在治療要求基礎上,進行30 min無刺激藥物注射,達到保護性間隔目的,上述操作完畢后,再予以刺激性藥物輸入,同時加強輸液期間患兒監測,如皮膚、溫度、腫脹情況等觀察,發現異常查找相應原因,及時針對性干預,避免刺激性藥物外滲誘發靜脈炎。③加強輸液觀察與交接管理。輸液期間,間隔20 min巡視一次,觀察管路是否通暢,滴速是否適中,發現異常及時處理。交接班時,將易動、哭鬧、輸注刺激性藥物的患兒作為重點交接對象,加強護理,減少靜脈外滲情況發生。④加強靜脈外滲風險教育干預。依據患兒家屬不同文化程度,采取適宜的宣教方式,對其進行靜脈外滲相關知識健康宣教,宣教方式主要包括發放靜脈外滲健康知識宣傳手冊、播放宣傳視頻、口頭宣教等,宣教內容主要包括告知輸注治療常見風險,注意事項,如何有效預防等,提升患兒家屬對靜脈外滲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并鼓勵患兒家屬進行知識反饋,依據反饋結果,針對患兒家屬掌握的薄弱處加強宣教,熱情回答患兒家屬所提出的問題,便于及時消除患兒家屬心中疑惑,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完成對新生兒的救治。
1.3 療效判定/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靜脈外滲發生率。主要包括0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計算靜脈外滲總發生率。評定標準,依據靜脈炎分級標準進行評定(中華護理學會),0級:穿刺部位無癥狀。Ⅰ級:穿刺部位皮膚發白,出現水腫,直徑<2.5 cm,未見疼痛。Ⅱ級:穿刺部位皮膚發白、皮膚水腫,直徑為2.5~15 cm。Ⅲ級:皮膚水腫,直徑>15 cm,伴有輕度疼痛。Ⅳ級:局部皮膚發白且有緊繃感,呈半透明狀態,水腫直徑>15 cm,伴有明顯疼痛。
(2)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對患兒家屬從護理理念、護理方式、護理人員責任感、護理服務態度等方面的滿意度進行評分,各項滿分為25分,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效果越顯著。
1.4 統計學分析
軟件SPSS 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計數資料行t檢驗、x2對比,P<0.05差異顯著。
2 結 果
2.1 兩組靜脈外滲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靜脈外滲總發生率為6.38%、對照組為34.88%,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實驗組47例,0級1例,Ⅰ級2例,Ⅱ級0例,Ⅲ級0例,Ⅳ級0例,總發生率3例6.38%
對照組43例,0級1例,Ⅰ級3例,Ⅱ級8例,Ⅲ級2例,Ⅳ級1例,總發生率15例34.88%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理念、護理方式、護理人員責任感、護理服務態度等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靜脈給藥在新生兒治療及搶救中占有重要地位,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但隨著臨床深入研究發現,在其輸液過程中,很易受患兒本身(血管隱蔽、彈性不佳)及藥物性質(高濃度等刺激藥物)等影響,發生輸液外滲,影響治療效果同時,增加患兒不適,因此,予以有效護理措施干預,減少輸液外滲情況發生,提升新生兒生存質量意義重大[2]。
本次研究,對我院實驗組應用到DI評估聯合PAOE護理,對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發現,實驗組靜脈外滲總發生率較之對照組更低(P<0.05),護理滿意度評分較之對照組更高(P<0.05),可知DI評估聯合PAOE護理干預效果更為顯著,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
綜上,對輸液新生兒予以DI評估聯合PAOE護理干預,能顯著減少輸液外滲發生,減輕新生兒痛苦,提升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 云.淺析進行靜脈輸液的嬰幼兒發生液體滲漏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當代醫藥論叢,2017,015(010):175-176.
[2] 宋 蕾.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防止新生兒輸液外滲中的應用效果探微[J].健康周刊,2018,00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