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剛
【關鍵詞】代謝綜合征;通調三焦;雞鳴散;留濁敗精;開上、疏中、導下
【中圖分類號】R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筆者師承江蘇省名老中醫季光教授,蒙恩師多年悉心教誨以及自己近十年的臨床探索研究,運用雞鳴散開上、疏中、導下三焦同治之法治療代謝綜合征,取得一定療效,現將愚見闡述如下。
1 三焦的理論溯源
三焦者為六腑之一,最早見于《黃帝內經》,是對人體上、中、下三焦的總稱;《中藏經》認為三焦“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認為三焦作為通道系統,聯系著全身。三焦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有名無形等存在,歷來醫家對其形態也提出了較多的看法,如從宋代至清代均有醫家認為三焦是人體“油膜”,直至現代孔光一“三焦膜系”理論的提出[1],認為人體所有的膜層均屬于三焦;也有認為三焦是位于膈下功同心肺之宣發諸氣、形如有型臟器之“孤腑”,發展至認為此“孤腑”就是胰腺[2];也有認為三焦就是淋巴系統[3],然而大多數醫家均認為三焦為一個整體,是人體上中下三焦功能的高度概括。就三焦功能而言,《靈樞﹒營衛生會篇》所言“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可以看出三焦在人體氣血津液與水谷精微代謝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素問﹒靈蘭秘典論》言“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筆者覺得可以從“水”和“道”認識三焦,“水”字高度概括了三焦生理功能,即包括通行氣血津液、水谷精微,實際上這就是五臟六腑的全部功能;然而這些功能的發揮,需要“道”的聯系維持,簡言之“道”就是三焦交通身體五臟六腑、上下內外的重要通道,所以三焦就是一個整體框架管道結構,通過對氣血津液的氣化作用聯系并協調周身臟腑功能,是臟腑功能的綜合表現[4]。
2 對代謝綜合征的認識
(1)代謝綜合征已逐漸成為一個臨床和公共衛生共同面臨的危機,代謝綜合征的發病率已達到流行病學的規模。近3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致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及糖尿病患病機率顯著增加,對這些疾病的高發的診斷及防治就顯得格外重要[5]。2004年我國內分泌醫生根據中國人肥胖、代謝異常的風險數據,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國人的MS新定義[6]。現代醫學認為代謝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與肥胖、胰島素拮抗激素水平變化、遺傳變異相關;治療多以降糖、降壓、調脂等,由于服藥多、經濟壓力大,患者臨床依從性差,預后改善不明顯;隨著病程進展,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明顯升高[7]。
(2)中醫學無代謝綜合征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于“肥胖”、“消渴”、“積聚”、“脅痛”、“痰飲”、“肥氣病”等范疇。《素問﹒經脈別論篇》言“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皮,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人體正常食入的飲食,經過胃脾的腐熟運化,形成的水谷精微轉化為氣血、津液,通過三焦輸注全身內外上下,使五臟六腑生理功能發揮作用,而此過程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動態平衡過程,這一過程中如果某個環節出現異常,均可發病[8]。如長期過食肥甘厚膩,缺乏運動,一方面可致水谷精微在體內堆積形成膏脂,另一方面使脾胃受損,運化失司,濕濁內生,醞釀成痰,濕濁之邪聚于肌膚、經脈、臟腑或與氣血相互搏結,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瘀;亦有年老體弱,臟腑機能衰退,如脾胃運化減弱或肺氣虧虛、肝失疏泄、腎陽虛衰,氣機失調、氣化不足,排泄減少,致使留濁敗精增多,故可見代謝綜合征是一個慢性、持久、廣泛涉及全身臟腑的病變。而臟腑功能之間的維系主要由三焦完成。大多數醫家認為本病本病病理因素主要為痰、濕、濁、瘀[9];治療大法也多以健脾化濁法[10]、清熱利濕法[11]、疏肝導濁法、益腎化濁法[12]、化瘀泄濁法[13]、清熱化痰法[14]等為主,這些治法可以理解為是代謝綜合征三焦氣化失常某一個環節的側重,而三焦同治則是治療代謝綜合征的全面概括[15]。筆者以為代謝綜合征的中醫病因病機如下:飲食失調、缺乏運動是外因,脾虛不運、腎氣不足等臟腑功能失調是內因;總的病機濕濁偏盛。濕濁之邪形成留濁敗精聚與肌膚,淫于脈道,伏與臟腑發為本病。可見本病病位較廣,治療更需通調三焦。
3 臨床運用
筆者在臨床上運用雞鳴散治療代謝綜合征臨床療效顯著,正是取其開上、疏中、導下三焦同治之制方原則。雞鳴散由檳榔、陳皮、木瓜、吳茱萸、紫蘇、桔梗、生姜組成,其功效為宣散濕邪、下氣降濁。方中檳榔為君,質重下達,行氣逐濕;臣以木瓜舒筋活絡,并能化濕;佐以桔梗開上焦之氣,陳皮開中焦之氣,并妙在吳茱萸泄降下逆,配合檳榔沉重性墜,直達下焦,三焦同治,苦降辛開,寓升于降,開結氣降濕濁。臨床上可根據實際病情進行加減,如濕濁之邪明顯常加茯苓、澤瀉、草果、蒼術、車前子、益母草等祛濕之品;氣滯者可加枳實、青皮、大腹皮以行氣;偏于肝火亢盛的佐以青葙子、夏枯草、決明子以清肝瀉肝;血瘀者,加參三七、銀杏葉、丹參、干荷葉等;陰傷者配以干地黃、菟絲子、沙苑子、枸杞子等;同時配伍防風等祛風之品以助收濕,伍桔梗開肺氣,加強提壺揭蓋之功;加山楂以配合陳皮醒脾開胃之效;合川牛膝、炒黃柏以加強利濕之力。
4 總 結
代謝綜合征的發病是機體多個系統共同發病,但其發病機理又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是通過整體調節,糾正機體的病理狀態,其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的作用機制與公認的通過降糖、降壓、調脂、糾正代謝紊亂等全面干預來糾正代謝綜合征各組成部分的治療相吻合。三焦與臟腑功能聯系密切,通調三焦正是基于這一層面對代謝綜合征的全面治療。中醫學是以“辯證論治”為基本治療原則,通調三焦也不是簡單的三焦同治,而是在通調三焦的基礎上,調節臟腑氣血功能,同時也需要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條暢情志、戒除不良生活習慣等綜合治療,達到治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孔光一,趙巖松,嚴季瀾,李杭州.少陽三焦膜系病機探討[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03).
[2] 楊一工.三焦實質初探[J].天津中醫藥,1992(04):34-35.
[3] 章太炎.章太炎醫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
[4] 陳啟蘭,龔一萍,祝光禮,等.三焦實質探幽[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6(5):311-313.
[5] 顧東風,楊文杰,等.中國成年人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3):181-186.
[6]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3):156-161.
[7] 雷學劍,梁智東,馮惠珍,等.麝香保心丸治療代謝綜合征合并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52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6,31(11):49-51.
[8] 蔡陽平,康 雷,王 蘭,傅 騫.姜良鐸教授從三焦論治臨床經驗總結[J].現代中醫臨床.2014(05).
[9] 王中琳.血濁病因病機淺談[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8):81.
[10] 任 銳,任志剛.健脾瀉濁降脂湯治療脂肪肝42例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0,(9):63.
[11] 溫秀清.降脂清沖劑治療高脂血癥5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5):21.
[12] 高繼龍.補腎化濁方防治腎陰虛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療效觀察及機制探討[D].山東中醫藥大學
[13] 孫菱娟,顧曉明,席 彪.化瘀泄濁湯治脂肪肝46例療效觀察.江西中醫藥,2000,31(4):15-16
[14] 白曉寒.黃連溫膽湯治療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5
[15] 劉衛紅,張 蕾,顏賢忠,張 琪,王麗華.以三焦氣化理論指導脂代謝紊亂等代謝性疾病的治療[J].遼寧中醫雜志.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