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木江·阿不都熱合曼

【摘要】目的 研究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部分硬核白內障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進行隨機分組處理,其中參照組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予以治療,研究組則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并發癥發生率予以分析。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療效顯著高于參照組,數據對比差異為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96.66%,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86.66%,兩組相比研究組優勢作用顯著,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結論 應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術對硬核白內障患者予以治療,該術式具有切口小的優點,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對于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有著重要意義,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硬核白內障;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白內障是導致中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嚴重威脅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研究發現,晶體改變、退行性老化等因素均是導致患者患病的原因[1]。白內障會使得患者的視力受到影響,目前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機體植入術是常用的治療手段,但研究發現,傳統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患者術后較為容易出現相關并發癥。因此,本文對白內障患者治療中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并通過分組的方式對不同術式下患者的臨床療效差異進行了比較,相關研究內容請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應用數字隨機表法將2018年3月~2019年3月間我院收治的120例硬核白內障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兩組,每組納入60例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排除存在認知障礙、智力障礙和溝通障礙的患者。研究組患者男女比例為32:28,年齡區間62~82歲,年齡中位數為(73.39±3.67)歲,其中左眼患病共計37例、左眼23例。參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30:30,年齡區間62~83歲,年齡總位數為(73.54±3.51)歲,其中左眼患病共計25例、左眼35例。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傳統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手術前應用復方托品酰胺眼液進行散瞳操作,然后對患者進行麻醉,作一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作為輔助切口,粘彈劑注入前房后行連續環形撕囊,水分離并吸出晶狀體核及皮質后,進行人工晶狀體的注入。
1.2.2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前期操作與上文一致,撕開球結膜于角膜緣后作一鞏膜隧道切口,在前房內注入粘彈劑,給予連環形撕囊,完成水分離后,應用圈套器將晶狀體娩出,之后應用I/A將殘留皮質吸出,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囊袋中,最后閉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顯效(癥狀消失,視力恢復)、有效(癥狀改善,視力恢復)和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00%]
記錄并比較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差異。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對組間各項觀察指標數據差異進行驗證比較,軟件版本為SPSS 20.0,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指標采用n(%)進行表示,并應用x2進行檢驗,計量指標則應用(x±s)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后對統計量及相對應的P值進行計算,若P值<0.05則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采用不同手術方式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同研究組相比,參照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根據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96.66%,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86.66%,兩組相比研究組優勢作用顯著,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如表2所示。
3 討 論
白內障具有較高的致盲性,臨床常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該種治療措施具有操作時間短、術后恢復效果佳、并發癥少等特點,因此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硬核白內障患者對于超聲乳化手術操作者的技術要求較高,在手術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較高的能量,同時還需要進行多次復雜的劈核,因此較為容易出現囊膜破裂、角膜水腫等情況,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角膜內皮失代償并發癥,嚴重影響預后效果。
角膜透明主要由角膜內皮細胞予以保障,對于成年人而言,發生角膜內皮細胞損傷,不可再生,只能依托細胞移行與擴展。為此,在臨床治療中,盡可能對內皮細胞損傷的影響降到最低。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術有著顯著的安全性、可行性特征,且并發癥發生概率較小,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損害,可使預后效果提升。相比于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術盡管手術步驟基本相一致,但是也存在明顯差異,小切口最為其顯著的優勢作用,在摘除晶狀體核期間,能夠避免前房的頻繁操作,有助于患者角膜內皮細胞損傷程度的降低,安全性更高。且相較于現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小切口術式更加穩定,有助于患者術后角膜水腫發生率的降低。根據有關臨床研究顯示,與超聲乳化術相比,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術應用效果更加顯著,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使患者盡早恢復。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對硬核白內障患者予以治療,能夠有效避免對前房予以反復操作,進而顯著降低了對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害,有利于保護患者的角膜。此外,該種治療手段的切口閉合性較好,角膜散光較小,患者術后視力恢復較快,顯著降低對患者眼內組織的損害情況。
本次研究將常規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在治療硬核白內障患者的效果通過分組對比的方式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研究組治療有效率要顯著高于行傳統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96.66%,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86.66%,兩組相比研究組優勢作用顯著,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由此可見,應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其臨床效果更為理想,可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此次研究結果與周婕研究結果相一致[2],說明此次研究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應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對硬核白內障患者進行治療,能夠得到較為理想的預后效果,因此該種治療手段具有廣泛應用的價值,建議臨床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嚴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在硬核白內障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0):4326-4327.
[2] 周 婕.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臨床分析[J].醫藥前沿,2016,6(3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