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嬌 梁輝
高校思政教學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非常重要,在高校教學中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特征,這為當地高校的思政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少數民族地區多元文化視角下開展高校思政教學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文章基于現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思政教學的現狀,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為提高思政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一、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思政教學
多元文化是指多個不同主體的文化共存的現象,各種文化的主體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存在明顯差異的同時也擁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在文化逐漸多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處于共存而又平等的狀態,形成了一個復雜的文化體系。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分布著55個少數民族,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些少數民族的學生因為長期受到自身文化的熏陶,帶有獨特的思想文化特色,這是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開展思政教學需要注意的一個關鍵點。在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教學時,讓他們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時,也要尊重他們本地的民俗文化,充分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開展教學。基于多元文化的背景,要給予少數民族學生足夠的重視,制定有特色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學。因此,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要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具體情況,如思想以及心理狀態,進行充分考慮,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二、多元文化對高校思政教學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外來文化與我國文化相互融合,呈現出文化多元化的趨勢。而在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則更加多樣,這種多樣化的文化為高校思政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量信息的涌入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由于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一方面,這為高校思政教學帶來了很多機遇,教師可以從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部分,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比如可以結合一些影像或者音頻為學生提供更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從而改變傳統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這些大量的信息有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由于學生的辨別能力有限,需要教師進行更好地引導。
(二)推進高校思政教學的不斷發展
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單一而又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多元化的文化可以改善這個問題。如果能將地方文化和教學很好地融合,就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接受到各種文化,開闊視野。這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則更能激發出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幫助他們融入高校的學習當中。
三、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思政教學現狀
(一)忽略學生的民族情結
民族情結是所有人都會有的一種情感,這是一種人之常情,也是一種代代傳承的根系文化。對于少數民族來說,民族情結則更為明顯。由于長期受到當地文化的熏陶,很多少數民族學生都擁有著很深的民族感情,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懷抱著自豪感,各種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比較特殊。但是在高校思政的課堂上,教師有時會忽略這個問題,發表一些不恰當的言論,比如對少數民族的各種習慣和民族風俗做出一些不恰當的點評,沒有給予當地的風俗人情以足夠的尊重,不利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成長。少數民族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少數民族的各種習慣進行了解,并給予尊重,關注每一個少數民族學生的內心感受,否則不僅會引發少數民族學生對思政教學的抵觸情緒,還有可能會引發民族之間的矛盾。
(二)教育理念落后
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很多地方的教學理念還比較落后,沒有將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投入實踐,這就造成了教育內容不妥當。只采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偏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而缺乏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的教育,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接觸多元的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會。因此,相關高校思政教學急需轉變教學理念,順應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為少數民族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三)針對性不夠
少數民族學生與普通學生相比民族性更為強烈,更容易受到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沖擊,造成一些心理問題或者文化沖突,不利于他們的成長。這點需要高校給予足夠的重視。實際上,很多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融合都是非常欠缺的,對少數民族文化也沒有足夠的關注。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將少數民族的各種風俗和文化融入課堂中,對少數民族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注,針對不同少數民族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
(四)教育模式不成熟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迅速結合,使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新媒體時代,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媒介資源成為高校思政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現代教學中,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并行為思政教學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但網絡環境也會給思政教學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何正確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思政教學環境就成為一個挑戰。
四、多元文化視角下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思政教學策略
(一)尊重少數民族差異性
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有著較多的少數民族學生,他們所在地區的文化差異非常大。高校思政教育必須對這種差異性有足夠的認識,尊重不同地區的文化,并且要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可以適當鼓勵少數民族學生發表演說,讓他們介紹自己家鄉獨特的文化和風俗,這既能夠激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對他們的各種能力進行鍛煉,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另外,很多學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產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導致做出錯誤的行為,而大學時期又是學生形成三觀的重要階段,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注意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培養,使他們能夠冷靜地對事情的對錯進行判斷;同時也要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狀況,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予以充分重視,比如可以開展相應的心理講座,在幫助他們學業進步的同時,也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幫助他們度過一個積極健康的高校生活。
(二)樹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強化多元文化指導
對于高校思政教育來說,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意順應現代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背景,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首先可以多開展一些宣傳活動和各種課外活動,來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參與其中,感受其他各種與自己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氛圍,從而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另外,教師可以去少數民族學生家中開展家訪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利于他們在學校的健康成長。
(三)充分結合少數民族特色開展教學
由于少數民族的特殊性,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的思政教學要特別注意結合少數民族特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在具體的教學中,高校可以對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平臺進行拓展,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充分挖掘當地的少數民族資源并用于思政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少數民族聚集地進行探訪,讓當地的少數民族同學對其文化、風俗習慣進行介紹,并鼓勵不同民族學生之間進行文化交流,豐富少數民族高校思政教學的內涵。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少數民族學生足夠關注,并制定特色化教學方案。
(四)打造多元化的教育環境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思政教學也需要跟上時代潮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近年來,網絡和各種新興的媒體設備走進了高校的課堂之中,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的思政教學也可以利用這種網絡資源開展教學工作。比如可以設立思政教育公眾號,每日發布一些最新的政策解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最新時政。另外,還可以開展少數民族線上工作室,面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各種輔導和職業規劃,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五、結語
思政教學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關鍵部分,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少數民族地區,思政教學更應該針對不同民族學生做好教學和引導。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要將各種外來文化和當地民族文化相結合,以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領他們走向正確的成長之路。在對待少數民族學生方面,教師不僅要關注他們課堂上的表現,還要重視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真正的需求,對他們進行關心,走進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給予他們真正的關懷。另外,思政教學在教學方式上也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提升教學水平,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周艷群.多元文化下的高校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49-50.
[2]魏翔宇.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學改革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63.
[3]藍文思.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國家認同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5):23-24.
(作者單位 呼倫貝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