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芝 蘇煒
摘 要: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求,采取擴大總需求的辦法可以有效地解決當前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這項改革的實施,能夠進一步加快正度部門的內部治理結構,也能夠更好地明確政府部門的職責和工作效率。比如,在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政府部門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成本的降低。本文分析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內涵、阻力,最終得出可行性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制度性交易成本;結構性改革;資源配置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高質量發展”這個理念,當中表明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的轉變,以前是追求速度,現在是更注重質量發展,且發展的方式發生變化、社會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再加上增長動力的變化,都是非常重要的。2019年,河北省積極貫徹黨員的規章制度,堅持推進高質量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了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政府與市場的聯系,并且重新定位了政府部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對于目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之間的矛盾,有效地降低了市場經濟發展過程的交易成本,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所起的決定性的作用。而河北省為了快速地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相關工作,必須本著方便于民的原則進行,河北省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十三五”規劃的最終目標是要盡快打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所以,分析企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基本情況,能夠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改進并提升供給的效率,進一步健全供給側結構,才能夠為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服務。
一、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內涵
制度性交易成本,一般指的是企業由于遵守政府所制定的不同的制度、規章與政策而付出的成本,而且制度性的交易成本是企業最終獲利所面對的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對省內的新興企業、中小企業,其在創立開始的高稅費的壓力和融資難的問題,導致企業發展的后勁不足。如果能夠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對于提高其積極性和創新性有很大的幫助,進而提升供給的效率水平,才能夠改善供給的結構。
二、河北省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阻力
(一)政商環境的阻力
第一,“卡、要”情況仍然普遍存在。第二,“不作為”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隨著省內反腐革新的進一步深入,有一部分政府部門與領導人員為了躲避被冠上收受賄賂的名稱,對企業開始敬而遠之,應該屬于本部門辦理的事情拖著不辦,如果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時,態度與門檻都降低了,但是事情卻無人問津,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懶政。第三,法律制度的懲罰彈性過大。如果懲罰的彈性變大,會阻礙政府部門放管服的進度,必須把這個改革作為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核心,有利于政商環境的改善,保證市場競爭的有序進行。
(二)權力運作的阻力
河北省政府部門權力運作不順暢,是降成本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的阻力,最主要的表現有:第一,降低成本的相關政策法規在部分地方與基層都存在落實困難的問題,政策與執行仍然是“兩張皮”,沒有任何關聯。第二,權力下放到基層之后,就會出現“接不住”和“不想接”的問題。中央機關把行政審批的權限下放到地方之后,雖然節省了中央相關部門的審批時間,然而,并未徹底地解決基層審批效率低的問題。而且在審批的權力增加之后,部分政府部門的審批時間出現了延長。根據部門企業的轉述,一周就能夠完成的任務,網上申請則需要一個月才能審批,尚未充分地發揮出網上辦公的協同化、效率化的優勢。
(三)規則的可操作性較低
當前,河北省在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之時,缺少相關的配套細則,雖然有相應的政策解讀,然而,對于企業來說仍很難理解與把握,就會導致操作的難度加大。為了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相關工作,在更大程度上方便企業,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必須加深改革,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資源配置方面才能夠更好地得到發揮。
三、河北省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路徑
(一)優化政商環境
要更好更快地落實“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改革,在不同的地區實地開展企業名稱和簡易注銷登記的改革試點,推廣電子營業執照的應用度,盡快完成電子化登記制度,更加便于企業的登記。此外,還要加快外商投資審批體制的改革,進一步優化并完善外商投資企業的各項程序,更好地管理“先照后證”改革后的各項事宜。
(二)加強政府依法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
對于省內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不僅要降低開辦登記的成本費用,也要對設置的門檻或者條件提供免費的服務,比如在生產建設當中的許可、項目的評估與評價,二者都是需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進行服務提供的。而且,政府部門對于企業的資金成本以外的時間和機會成本也要降低,雖然政府審批權限進行了下放,但是審批的項目卻為減少,在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當中,雖然本著“一站式服務”原則,可是相關的行政許可的辦理時間很長,步驟比較復雜,企業的相關人員對于這些程序較難進行把握,因此,在建設服務性的政府之時,要加強法治化政府的建設,將基層政府職能進行具體化,把服務項目進行規范,進一步規范開展政府各部門依法提供公共服務的流程。
(三)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
河北省對于簡政放權與放管結合的一系列變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下放審批權力的部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還要進一步健全,此外,大部分取消了檢驗、檢測、認證及收費事項,整體上的營商環境有了較為顯著的改變。但是,制度繁雜、辦事困難的問題仍有發生,所以,需要從實際出發,把多的審批變為備案,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工作。利用“互聯網+政務”等模式改變政府的服務模式與監管模式,創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這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配合。
(四)深化審批制度改革
要落實好國務院取消與下放的審批的事項,再取消和下放一批省本級審批事項,采取措施減少審批的程序與環節,進一步降低交易性成本。同時,要對中介服務機構進一步改革,行政部門委托的能夠開展評估的中介機構需要通過競爭的方式擇優選擇。而且加強行政審批服務的標準化的改革,逐漸優化行政審批的各項流程,精簡審批的環節,才能夠健全外部發展環境。
總之,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門必須為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創造條件,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更加公開、透明,逐步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需要鼓勵市場競爭,充分地發揮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制定與實體經濟同步發展的制度政策,營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楊艷,車明.行政審批改革與制度性交易成本——基于效率評價的視角[J].經濟體制改革,2020(01):25-27.
[2]傅志華,石英華.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新表現、新問題——河北省調研報告[J].財政科學,2018(10):101-102.
[3]彭彥芝.我國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的現狀分析[J].經濟師,2019(03):56-58.
[4]吳子熙.中國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的路徑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2019(03):29-30.
作者簡介:
劉景芝(1988-),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研究生,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河北行政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營商環境、民族經濟學。
課題名稱: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降低河北省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實現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1804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