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濤
摘 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自貿區戰略呈現了新格局,隨之而來的,要對應配備相應的法律制度進行約束,才能保障經濟發展的平穩運行,快速發展,繼而推動我國自貿區加快融入世界經濟格局的進程,與國際市場接軌。
關鍵詞:中國;自貿區;法律制度;構造
1、前言
目前來看,我國的自貿區戰略,實施至今已經有了明顯的效果,但是較國際先進自貿區比較,我國自貿區的發展路程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無論是行政體制,還是管理創新,以及法制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通過國際先進自貿區的對比,認清實際情況,找出弊端,努力學習,將我國的自貿區推向成熟化。期間最為重要的就是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本文主要針對我國自貿區存在的立法問題角度出發,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
2、自貿區法律制度的重要意義
宏觀角度考慮,我國自貿區法律制度只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制度結構,另一個是制度內容。在法律制度結構方面,當前最重要的兩大問題就是缺少立法和授權立法。國家層面,立法可以有效保障戰略性建設,授權立法則可以充分為自貿區管理機構提供資質管理權限,可以使自貿區自由發揮、自主創新[1]??梢约涌靽H共享和自貿區制度紅利,有效推動“一帶一路”的共通性,呈現優勢互補的發展趨勢。
2.1我國自貿區法律制度優化,提高事權劃分合理性
自貿區法律制度分為結構和內容兩個部分,自貿區法律制度的合理性結構是指,通過國家的立法,來進行規劃引領、統籌管理,使自貿區整體發展速度加快。一線管理機構中,管理權和立法權可以帶動自貿區事務管理工作得積極性,其中包括國家的權威立法、地方輔助立法、一線單位的自主管理,三層立法式的結構,是針對自貿區法律制度的最高理想狀態。但是至今為止,我國并沒有對此方面做出相關措施,過分依賴自貿區所在地的地方立法。所以,我國應加快對此方面的授權立法,給自貿區提供有力保障。
2.2自貿區制度內容施行民主化、法制化及國際化
法律制度的結構和內容是相互依靠、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關系。在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制度的結構和內容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在法律制度中,要保證制度結構的完整性、科學性,以此再深入探究具體的制度內容。
2.3解除自貿區制度中上位法體系障礙
我國自貿區是接軌國際貿易高標準規則的窗口,也是我國進行改革法制的試驗點,在制度創新方面著重關注,才能推動更多得制度創新出現。然而,我們不能只關注制度的本身設計,還要注意制度發布后的落實和應用。目前來看,通過立法和授權立法,在舊法基礎上推出新法,才能創建適合新時代發展的上位法規定。因此,在立法和授權立法監理師,不僅要建設重點內容,還要針對自貿區各項制度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實現其真正的意義。
3、借鑒國際經驗的必要性
3.1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必要性
有效借鑒,可以沖破現有的體系束縛,更好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我國可以借鑒國際自貿區建設的經驗教訓,使我國的自貿區建設平穩發展??萍蓟瘯r代的快速發展,支撐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也為國際經濟法制度奠定了基礎。借助對外貿易區,在本國范圍內建立一個離岸制度特區,借鑒國際經驗,在有限的范圍內,實現制度融合,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往來。
3.2為參與國際經貿規則重建積累經驗
一直以來,國際經濟貿易的投資規則都不是中立的,美國發達國家等市場經濟憑借強大的正經經濟、軍事等優勢,在國際貿易中為自身獲取了巨大的利益。不對稱的力量滲透到國際貿易市場投資規則中,且從國際組織會員國,國內立法進行調整,繼而延伸到各國國內立法體系中。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把全球化當成是“歐美化”、“美國化”,這也是我國目前產品、服務及投資活動中,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充分了解國際自貿區運行規則,在此基礎之上,我國可以適當進行調整,才能更好推動我國自貿區的建設和發展。借助這種調整,可以行之有效的改善對外效力,使我國更好的融入世界經濟格局,參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
4.自貿區國家立法以及地方性立法存在的利弊
4.1以國家立法為主的自貿易區存在的優勢以及不足
優點:可以保障法規實施的權威性以及統一性,使得法律適用方面存在的局部差異化減少,并防止區域之間出現惡性的立法性競爭。它可以進一步實現自由貿易區法規的穩定性,可用性以及有效性,從而為中國自貿區的戰略建設提供了相對來講比較穩定的法律環境。缺點,立法模式的適應性以及靈活性等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缺陷,其以及自由貿易區存在的自由,靈活以及開放等固有的特征并不具備一致性,這樣使得自由貿易區的管理體系以及商業模式出現僵化的情況,從而對自由貿易區戰略最初的市場化,國際化以及自由化等經營理念以及管理體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從而引入了一些全新的戰略指導方針,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自由貿易區的戰略造成了影響。
4.2自貿區地方性立法存在的利弊
地方立法的靈活性以及多變性等特點更加適應自由開放的貿易區特征。在自由貿易區地方立法的基礎上,可以制定與當地政治,習俗,經濟,文化以及歷史等相匹配的自由貿易區法律體系,這樣可以進一步刺激自由貿易區。貿易區具備非常大的市場活力,并且可以促進自由貿易區管理以及運作的市場化,現代化以及國際化等。地方立法不僅可以輔助地方政府積極的履行自身的具體行政職能,而且還可以使得立法成本得到大大的降低,減少立法所需的具體財政資金,并使得社會風險得到避免。但是地方立法通常不具備比較嚴格化的立法評估程序以及社會研究程序,并且不具備標準化以及科學性,進而無法對立法質量進行有效的保障。立法權的過度下放,會對該國的總體政治穩定性以及經濟的持續性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縱觀這些利弊形式,中國政府一定要對這些立法機構進行認真的權衡。
5、國際先進自貿區法律制度建設建議
5.1依法辦事,提前制定自貿區國家立法
法制先行、依法治理,一直都是國際先進自貿區堅持的法治精神和理念,在注重本國自貿區法律制度國際化的同時,還要做好前期準備,制定相關方面的法律,為本國自貿區建設提供保障,使自貿區可以規范化運營,在自貿區施行先立法、后設區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已經被大多數國家所認可。法律先于實踐,能夠確保自貿區建設運營方面,可以規范制度框架內有序運行,針對各項工作都可以有法可依,有效規避自貿區管理秩序混亂。
5.2比較成熟的自貿區授權立法制度
以美國為首的先進自貿區,通過制度化授權立法在區內富裕充分的管理權和部分立法權,自貿區經營管理模式以市場主體為核心。與美國相比較之下,我國自貿區管理的行政法律方面問題至今都沒有得到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應該借鑒國外成熟的自貿區授權立法制度經驗,來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授權立法,做到規劃化、科學化,促進我國自貿區經濟的快速成長。
6、結束語
目前為止,我國的自貿區法律制度,已經初步顯現成果,但是在國家層面來講,立法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有所欠缺,很大程度上,過于倚重地方性立法,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區內制度的創新,日常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難以提高,自貿區管委會的授權立法、管理權限,都收到了束縛,從而影響“一線”自貿區的管理者在工作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較低,此外,自貿區的自由開放性、創新自主性都難以發揮自身優勢,從而受到羈絆,使其在區內市場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猛.中國自貿區法律制度的構造及其完善[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7,000(006):36-36.
作者簡介:
范濤(1980-)男,湖南永州人,中共黨員,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中南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研究方向為政府法治和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