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貴英 孫啶棚 安承德 龍泓羽



摘 要:利用1960-2019年思南國家基本氣象站逐月降水量觀測資料,運用統計學、線性趨勢法、Morlet小波分析以及M-K突變檢驗等方法對思南縣近60 a降水量變化特征進行分析。分析表明:思南縣近60年來降水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降幅為15.5mm/10a,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2%,對全年降水量貢獻最高,影響最大;思南年降水量存在準2a、準5a、準7a、準16a和準26a的周期尺度,其中以準16a為周期的峰值最大,準7a為周期的峰值最小,各季節周期均有變化;思南縣年降水量時間序列在2008年發生減少突變,此后年降水量呈減少趨勢,各季節突變均有變化。
關鍵詞:降水;變化特征;思南
1? 引言
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已成為全球熱點問題。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大氣環流發生改變,區域降水量也將發生變化[1-2]。降水變化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系重大,降水過少或過多,都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貴州廣為流傳“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客觀反映了貴州地形復雜,各地降水差異明顯。多年來,許多學者深入研究了貴州降水變化特征和規律,取得了不少成果。貴州年降水量分布趨勢是南部多于北部,東部多于西部,暴雨及降水主要出現在5-9月,且月際變化幅度較大,極端降水日數和極端降水量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尤其是極端降水日數受海拔高度的影響明顯[3-5]。銅仁市年降水時間序列存在16-28年的顯著周期變化,春季和秋季降水呈顯著減少的趨勢,而夏季和冬季變化不明顯,日降水量特別是強降水的局地性非常突出[6-7]。
研究思南縣氣候變化的卻不多,尤其是近60a降水變化的相關分析研究甚少。本文擬運用思南縣1960-2019年近60a逐月降水資料序列,著重分析思南縣降水的年際和年代變化規律及其異常特征,以期為當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防汛抗旱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 資料和方法
本文運用1960-2019年思南國家基本氣象站逐月降水觀測資料,建立降水量的季、年時間序列。利用統計學方法計算分析思南縣近60年年降水量、季節降水量的變化特征;采用線性趨勢法擬合降水量的長期變化趨勢;通過Morlet小波分析法和M-K突變檢驗法分析思南60a降水的周期震蕩及突變特征。
3? 思南縣近60a降水變化特征分析
3.1? 降水量的時間變化特征
由圖1可知,思南縣近60a年降水量的年際波動幅度整體而言變化不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18.3mm,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2%,但年降水量整體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為-15.5mm/10a。其中,春、夏季降水量的年際波動幅度與年降水變化有較高相似性;春季降水量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為-6.9mm/10a,夏季降水量無明顯變化趨勢;秋、冬季降水量的年際波動幅度整體與年降水變化差距較大,以冬季波動最為頻繁。秋季降水量呈下降的趨勢,秋季下降幅度為-9.0mm/10a,冬季降水量無明顯變化趨勢。
3.2? 降水量的周期變化
3.2.1? 年降水周期變化
圖2給出了思南近60a年降水量周期變化情況。由圖2(a)可見,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下,年降水量的變化結構不相同。在大尺度(≧16a)上,23-27a的年降水量的周期震蕩非常明顯,存在4個豐、枯交替循環特征和4個震蕩中心;在較大尺度(8-16a)上,以16a為中心周期,循環交替;在4-8a尺度上,1976年前存在明顯的5a周期震蕩,之后變為7a周期震蕩;在≦4 a尺度上,中心周期為2 a右,其正負相位的交替變換更加頻繁。圖2(b)依次對應著2a、5a、7a、16a和26a的周期尺度,其中以16a為周期的峰值最大。因此,年降水量主周期為16a,次周期為2a、5a、7a和26a。
3.2.2? 季節降水周期變化
由圖3可見,不同季節降水的震蕩周期不同。其中春季降水周期2-4a,以3a為主,存在豐-枯-豐的交替循環特征;夏季降水周期15-18a,以16a為主,存在7個豐、枯交替循環特征和7個震蕩中心;秋季降水周期3-6a,以3a為主,存在豐-枯-豐-枯-豐-枯的交替循環特征;冬季降水周期8-12a,以11a為主,存在豐-枯-豐-枯的交替循環特征。
3.3.1? 年代降水量突變特征
本文采用M-K突變檢測法對思南年、季降水量進行突變檢驗,由圖4得知,思南縣年降水量時間序列在2008年發生減少突變,此后年降水量呈減少趨勢。由圖5得知,春季降水量時間序列在1980年發生減少突變,此后呈減少趨勢;夏季降水量時間序列在無明顯突變;秋季降水量時間序列在1990年發生減少突變,此后呈減少趨勢,冬季降水量2006年發生減少突變,此后呈減少趨勢。
4? 結論
(1)從多年降水變化來看,思南縣近60年來降水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2%。
(2)小波分析表明,思南年降水量主周期為準16a。其中,春季降水的主周期為準3a;夏季降水的主周期為準16a;秋季降水的主周期為準3a;冬季降水的主周期為準11a。
(3)M-K突變檢驗分析表明,2008年開始降水量呈減少趨勢。其中春季和秋季分別從1980年和1990年開始呈減少趨勢;冬季從2006年開始呈減少趨勢;夏季變化不明顯。
參考文獻:
[1]劉春葵.氣候變異與氣候變化對水循環影響研究綜述[J].水文,2003,23(4):1-7.
[2]任國玉,陳正洪,吳虹.我國降水變化趨勢的空間特征[J].應用氣象學報,2000,11(3):322-329.
[3]甘文強,李剛,萬雪麗.近57a5-9月貴州極端強降水變化特征[J].干旱氣象,2018,36(4):617-623.
[4]嚴小冬,金建德,雷云.近50年貴州降水時空分布分析.貴州氣象,2004,28:3-7.
[5]王芬,楊若文,唐浩鵬,等.近48年貴州暴雨日數及降水總量的變化特征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5(增刊1):236-243.
[6]何為,廖洪敏,石薇,等.1961-2017年銅仁市降水變化特征分析.現代農業科技,2020,4:177-186.
[7]謝仁波,史向陽,李曉龍.銅仁西5縣各級降水同步性初探.貴州氣象,2013,37(4):23-26.
作者簡介:
郎貴英(1992—),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