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麗
摘 要: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網絡的推進,在時代發展格局下,優化通訊行業的發展進而促使行業的發展更加規范和有效,這一舉措是非常有必要的。網絡安全是目前不得不提的話題,在通訊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優化網絡通信的發展,提升網絡安全質量,打造高速、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是必然趨勢。通訊立法是一個推動網絡安全建設的重要環節,保證通訊安全加快立法進程,是基于最新的5G通訊網絡背景下的關鍵舉措。本文分析了5G時代下會產生的網絡安全問題,并基于此問題分析,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和立法約束,保證5G能順利落地,保證國家數字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網絡安全;5G通信;政策規定;法律法規
1、5G時代與網絡安全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簡稱,是4G通信的延伸和發展。5G正在使用新興技術系統來促進所有事物的互聯互通,為經濟和社會的“萬物互聯”、全面數字化轉型并促進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有效的推進。未來5G不僅能改變通信行業,在無人汽車、在線教育、VR游戲和遠程醫療等行業都會有較大的改革。在當今背景下,構建5G供應鏈安全已經引起了各國的關注。這關系到國家核心利益和國家通信安全,因此,根據5G供應鏈的特點、分析5G通訊安全風險,提出5G網絡安全立法和政策引導、為5G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行業監管者、運營商和設備制造企業提供參考,從而提高5G供應鏈的安全保障能力是大勢所趨。這是保證5G的健康發展,促進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的必然趨勢。
2、5G通信安全發展過程中的立法實踐
2019年,歐盟委員會發布了5G網絡安全法律建議,并于同年的3月中旬通過了《網絡安全法》,以及要求歐盟成員國提交與5G建設相關的風險評估報告,在2019年底前制定一套5G網絡安全規則。相關措施主要針對具有潛在風險的產品或供應商,包括認證條件、測試、檢驗和識別等完整的流程都要制定一系列的立法措施和政策引導措施。為了更好地應對網絡安全的威脅,加快相關立法進程、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絡安全認證體系,值得全球司法部門思考研究,怎么徹底貫徹落實5G時代的全新法律法規,執行5G時代新標準,也值得廣大運營商思考。尤其是基于華為孟晚舟未能獲釋的事件,這也充分顯示了5G背景下國際法、電信法、反壟斷法、對外貿易法以及通訊法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可協調的問題需要解決。
3、中國5G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和政策問題
3.1 中國5G建設過程中的實踐
通過對《法治藍皮書(2020)》分析,中國在通訊技術發展革新的背景下,逐漸實現了5G通訊的落地和實踐,第一,2019年工信部頒發了5G牌照,這次一共有4家電信運營商獲得了商用牌照,其中就有中國廣電,實現了通信行業的“四足鼎立”。第二,在5G業務發展的大背景下,2014年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和2019年相關基礎電信運營商之間聯合建設和共享的競爭,對中國通訊行業的立法和政策引導意義日益凸顯。中國的5G建設是依托于公共部門建設,在政府的支撐和引導下不斷推進完善的,目前基于5G建設的階段性問題在于,2020年也就是今年,5G通信是否能廣泛落地并進入商用階段,在2025年,能不能跟上世界的步伐,實現全面覆蓋,中國和德國、英國等國家的5G建設,區別在于中國有資金有技術但是覆蓋區域上都要比這些國家廣泛,怎么能實現5G建設的全面落地,是需要多層次立法支撐下循序漸進發展的。
3.2 中國5G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和政策問題
但是基于4G建設并實踐的法律政策,已經不能滿足5G時代的發展要求的現狀分析,中國在立法和政策引導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中國電信業正式升級到5G的“四足鼎立”的競爭時代,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法律地位,這樣才能保證在“一碗水端平”的基礎上,讓不同的電信運營商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更好地服務人民大眾。第二,這需要在法律層面上澄清中國電信運營商的地位,尤其是在“提速降費”對運營商服務定價權利的制約下,從法律層面上對運營商地位澄清是有必要的。第三,中國目前關于電信行業的改革沒有辦法和《反壟斷法》實現對接,而在行政壟斷上的制度設計始終不能和電信監管機制形成合力,這就導致了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要想實現通訊業的快速發展,就離不開《電信法》的改革,實現和《反壟斷法》的對接。
3.3 5G時代立法原則
立法的原則在于:(1)公共公正公開,政企分開,鼓勵競爭;(2)價格合理,服務優質;(3)依法開辦,維護國家的利益;(4)同步規劃、同步建設;(5)保護電信用戶隱私,維護用戶正當權益。
4、關于5G時代多層次立法建設的分析與研究
4.1 根據5G通訊特點完善法律
5G時代下數據的吞吐量和信息量都在擴大,所以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信息安全的保護,同時,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數據安全的保護等等,都要有所涉及,所以要中國5G時代的立法和政策引導能得到有效落實,就要完善中國關于通訊行業的法律條例,基于《電信法》基礎上,對《網絡安全法》、《數據法》等進行完善,在此基礎上加大通訊行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探討,對《CII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知識產權法》等的立法進行有效推動和法律界定。
4.2 對立法和政策引導的具體控制項目進行有效界定
在確定了立法原則之后,立法者需要對不同的法律政策進行控制項目的界定。(1)信息安全與關鍵信息的設施保護。有以下三點:①穩定業務提供優質安全的通信服務、②加強培訓,保證人員的規范服務、③對重要的系統數據進行備份處理,加密方法應當符合技術規范要求。
(2)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有以下三點:①應急處置,建立完善的應急處理預案、②明確安全與保密義務責任,簽署安全保密協議、③及時進行安全評估和整改、④確保數據境內和境外存儲與提供的合法有效。
(3)明確合同責任。基于5G通訊的特點對通信行業業務的合同進行訂正,對合同責任的條款格式、免責情況、終止服務、合同違約等多種責任進行有效界定。
4.3 對涉及到的責任方進行有效的法律界定
對5G通訊技術的提供商、運營商和監管機構的責任進行法律和政策上的界定,保證各方能有效界定自身的責任,保證在實際的運營建設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認真履行各方的責任,并規范自身的業務流程。在“政府主導、鐵塔統籌、開放共享、服務社會”的原則下,合理高效地開展5G通訊的建設業務,保證實際的工作有序有效,協同各項工作的立法和政策引導的更快更好落地。在此各方需做到嚴格立法、有效落實、積極引導、加強宣傳,全面推進5G時代的全面來臨。
參考文獻:
[1]王嘉傲,丁晨曦.淺談5G時代的法治新象[J].科技傳播,2020,12(06):136-139.
[2]楊曉嬌,易繼明.5G發展關鍵性戰略資源管理與技術治理制度研究[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23(06):31-36.
[3]彭暢.在法律層面,為5G領域創業保駕護航[J].中關村,2019(11):90-92.
[4]朱莉欣,李康.網絡安全視野下的5G政策與法律[J].中國信息安全,2019(09):94-96.
[5]張正陽.5G時代我國新媒體法律監管問題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