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1月6日俄羅斯官方宣布暫時限制中國柑桔類水果的進口,一時間俄羅斯的綠色貿易壁壘成為學者們熱議的話題。本文通過構建貿易引力模型并依據2000年-2018年中國對俄羅斯柑桔出口相關數據來分析俄羅斯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柑桔出口貿易的影響。結果發現:俄羅斯的綠色貿易壁壘在中國向俄羅斯柑桔出口貿易中形成了一定的阻礙;俄羅斯的GDP也對中國柑桔出口產生了一些負向影響。
關鍵詞:俄羅斯;綠色貿易壁壘;中國柑桔出口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俄羅斯與我國貿易往來歷史悠久,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成員國,是我國擴大貿易的主要對象之一。但在擴大雙邊貿易的同時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要數綠色貿易壁壘。這種貿易壁壘相較于傳統貿易壁壘更具隱蔽性和廣泛性,其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也不言而喻,因此研究中俄農產品貿易的綠色貿易壁壘問題具有一定戰略意義。
隨著國際市場對綠色貿易壁壘運用的增加以及其波及領域逐漸擴大,識別應對貿易中的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貿易至關重要。國內學者對綠色貿易壁壘的研究逐漸深入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隋文環(2011)分析了吉林省農副產品出口受到了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并發現其削弱了吉林省農產品競爭力、延長了進口通關時間最終導致企業利潤下降;譚忠昕、崔欣、李爽(2015)通過構建貿易引力模型分析了日本的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蔬菜出口的影響程度,結果發現隨著日本綠色貿易壁壘力度的不斷增強將對我國蔬菜出口造成嚴重打擊;孫紅雨、佟光霽(2019)運用貿易引力模型分析了俄羅斯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俄羅斯農產品的影響得出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起到了阻礙作用。
以上文獻普遍集中于研究目標國家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整體出口的影響,但針對某一類農產品貿易進行綠色貿易壁壘分析較少。隨著中俄農產品貿易合作不斷加深,研究中俄農產品貿易也越來越被重視。因此本文通過建立貿易引力模型并對綠色貿易壁壘進行量化來進一步分析俄羅斯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柑桔出口的影響。
二、中國對俄羅斯農產品的出口現狀
中俄近年來不僅在政治上聯系熱絡,且雙邊經貿合作也在逐漸升溫,加上中俄兩國地理方面的優勢,文化習俗上的融合,不斷推動著雙邊農產品貿易的發展。
(一)中國對俄羅斯農產品出口情況
我國對俄羅斯農產品出口額呈現波動式上升。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對俄羅斯的農產品出口貿易額從2009年的11.90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20.18億美元,即2018年中對俄的農產品出口額約是十年前的1.7倍。其中2014年中對俄的農產品出口貿易額出現了大幅下降,這是因為近年來俄羅斯國內的農產品產量有所增加,想要減小其進口農產品的依賴。根據2009年-2018年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對俄的農產品出口額占中國農產品總出口額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2011年中對俄農產品出口額占中國農產品總出口額的比重最高,其占比為3.24%。但2012年開始該比重出現下降,雖然2013年由于俄羅斯實施全面禁止制裁國家的農產品進口的政策使得中俄間的農產品出現了反彈,但之后4年里比重逐漸下降,到2018年中國對俄羅斯農產品出口額只占中國農產品總出口額的2.54%。由此可見,中國對俄羅斯的農產品出口面臨著一個不小的阻礙。
(二)俄羅斯進口柑桔現狀
由于俄羅斯對其農業投入不足,以及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其國內市場對水果、蔬菜以及茶葉等農產品的缺口較大,在此以柑桔為例來探討俄羅斯進口農產品的情況。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2018年的統計報告顯示俄羅斯向土耳其進口柑桔居榜首,進口額為3.01億美元,而中國排在第二位,俄羅斯向中國進口柑桔的金額為1.7億美元,這個數字僅占俄羅斯向土耳其進口額的1/2。另外,2009年的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向俄羅斯出口柑桔的貿易額占我國柑桔總出口額的11.1%,截至2018年雖然我國在俄羅斯柑桔進口國的排名上升至第二位,但我國向俄羅斯柑桔出口貿易額占我國柑桔總出口額的比重卻只上升了2.4%,表明中國對俄羅斯出口柑桔的貿易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俄羅斯貿易壁壘對中國柑桔對俄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立
在傳統貿易引力模型中主要考量的是地理距離對兩國貿易流量的影響,而本文研究對象是中俄兩國的貿易額,其距離變量為常數故將其剔除。本文的核心變量為俄羅斯向WTO通報SPS的數量與中國通報SPS的數量之比,在將其引入模型時,因考慮到其不一定表現出線性關系所以將其以指數形式引入該模型。此外,信譽在出口貿易中也十分重要,由于我國的外匯儲備不僅能說明一個經濟體的實力大小,而且能說明企業的對外信譽,所以本文用我國的外匯儲備代替我國GDP來代表我國的經濟實力,拓展后的貿易引力模型為:
(1)
(1)式中Tnij 表示在第n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柑桔的貿易額,FERj 和Yi 分別表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和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Hnij 表示在第n年俄羅斯向WTO通報SPS的數量與中國通報SPS的數量之比,WTOni 表示在第n年俄羅斯是否加入WTO組織,采用孫紅雨、佟光霽(2019)的方法取虛擬變量,在2012年之前取值為的0,2012年之后取值為1。為了賦予其經濟意義,對(1)式進行對數變換使其轉變為線性形式:
(2)
根據(2)式提出以下假設:
1.GDPi :俄羅斯的GDP代表該國的經濟規模和消費能力,GDPi 越大表示俄羅斯的國內消費能力越強,越能夠促進進口的需求,進一步促進中國柑桔對俄羅斯的出口。
H1:GDPi 與因變量Tnij 正相關
2.FERj :外匯儲備的多少可以說明該國經濟實力的大小,外匯儲備越多說明該國經濟實力越強,越多的國家愿意與該國有貿易往來,對中國擴大柑桔出口有積極影響。
H2:FERj 與因變量Tnij 正相關
3.Hnij :用俄羅斯SPS通報數比上中國SPS通報數來表示俄羅斯對中國實施綠色貿易壁壘的程度,比值越大則貿易壁壘越強則不利于中國柑桔向俄羅斯的出口。
H3:Hnij 與因變量Tnij 成負相關
4.WTOni :其加入世貿組織后關稅壁壘強度會有所下降而綠色貿易壁壘的強度會上升,但總體來講,加入世貿組織會促進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
H4:WTOni 與因變量Tnij 正相關
(二)數據來源
中國對俄羅斯柑桔出口額數據來源于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統計報告,俄羅斯歷年的GDP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中國的外匯儲備數據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有關整理,俄羅斯向WTO通報的SPS數量與中國通報SPS數量之比是由WTO官網及中國WTO/TBT-SPS通報咨詢網公布的數據整理得到的。
(三)模型檢驗及結果
運用Eviews 9.0對引力模型進行了回歸分析,其中Hnij 由于其數據的不平穩性對回歸結果有所影響,所以對Hnij 作一階差分之后再對整體進行了回歸。在回歸結果中F統計量為443.805,說明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線性關系,所得到的回歸方程也是顯著的;各變量的P值均在5%以下都通過了T檢驗,表明它們都是被解釋變量的顯著性因素,又因為擬合優度為0.9927,所以這些解釋變量能解釋99.27%的被解釋變量的變動;DW值為2.12說明該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問題,最后得到回歸方程為:
(四)回歸結果分析
根據得出的回歸方程作出以下解釋:
1.GDPi :所得回歸系數為負,說明俄羅斯GDP的增長會對我國的柑桔出口貿易有所阻礙。結果與假設H1不同,因為俄羅斯GDP的增加意味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導致俄羅斯人民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國出口的柑桔為初級農產品,附加值較低,由此可知想要僅靠低廉的價格去占領俄羅斯的柑桔市場將會變得越來越難。
2.FERj :所得回歸系數為正,表明中國的外匯儲備對中國的柑桔出口貿易具有促進作用,即中國外匯儲備越多則中國對俄羅斯柑桔出口貿易也越多。由于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背后是經濟實力的日漸雄厚,說明了中國的國際清償能力逐漸提升。在此背景下,俄羅斯的商人必然更愿意更放心同中國出口商做生意,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柑桔對俄羅斯的出口。結果與假設H2一致。
3.Hnij :所得回歸系數為負,說明俄羅斯向WTO通報SPS數量與中國向WTO通報SPS數量之比對中國向俄羅斯的柑桔出口存在負向影響。即其比值越大,俄羅斯的綠色貿易壁壘水平越高對中國向俄羅斯出口柑桔的阻礙也越大。從回歸方程中可知,該比值每上升1%,中國向俄羅斯的柑桔出口貿易額就下降0.067%,說明綠色貿易壁壘的阻礙作用在逐漸顯現。結果與假設H3一致。
4.WTOni :所得回歸系數為正,表明俄羅斯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向俄羅斯出口柑桔的貿易有促進作用。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后,降低關稅改善其進出口貿易環境,能夠促進中國對俄羅斯的柑桔出口貿易。結果與假設H4相同。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目前,許多發達國家依賴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環保水平設置了較高水平的綠色貿易壁壘,而中國粗獷的農業生產方式很容易受到綠色貿易壁壘的束縛。本文運用拓展貿易引力模型對中國出口俄羅斯的柑桔受到的綠色貿易壁壘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發現,俄羅斯GDP的增長對中國的柑桔出口貿易有一定影響,同時也受俄羅斯綠色貿易壁壘的阻礙。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俄的貿易合作關系會進一步加深,所以中國對俄羅斯的柑桔出口還是以增長為主,但在出口時綠色貿易壁壘應該是我國重點關注的對象。
(二)建議
1.中國柑桔主產區應加快了解俄羅斯綠色貿易壁壘的情況
中國的柑桔主產區需及時了解俄羅斯現有的相關綠色貿易壁壘,具備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能力。由于各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其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也在不斷刷新,所以柑桔主產區的企業要主動積極地了解學習俄羅斯通報的相關綠色貿易壁壘案件。
2.發展農業技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隨著俄羅斯對農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我國不能再僅僅靠價格優勢來促進出口。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國應加大引進和研發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增加對農業科研項目的投資,對接目標市場,培育新品種,發展新技術,讓科學技術的提升帶動農產品質量的提升,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3.從上到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我國出口的農產品之所以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困擾,是因為我國從上到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夠完善。所以“從上”指的是政府要統領大局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比如對于食品質量標準的制訂要對接國際市場標準;“到下”指的是具體細分到各個農產品主產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比如柑桔主產區要對生產、加工、流通、消費進行一體化質量把關。
參考文獻:
[1]孫紅雨、佟光霽.綠色貿易壁壘對中俄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J].改革,2019,(02)
[2]盧授永、楊曉光.國際貿易中的綠色瓶頸制約及其對策——透視國際貿易中的環境貿易壁壘[J].國際貿易問題,2003,(01)
[3]譚忠昕、崔欣、李爽.日本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蔬菜出口影響的實證研究[J].北方園藝,2015,(16)
作者簡介:
陳羅旭(1997-)女 ,漢,重慶人,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單位: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