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向各級企業提出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號召。作為每一名港口的管理人員都必須直面新時代賦予的新挑戰,樹立打贏企業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的堅定決心,投身到推進港口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進程。為此在高質量發展新理念指引下,以“高效創效”為主線,制定“一提、二優、三增、四控、五適宜”發展思路,“一提”,增強提效創效能力,提升行業影響力;“二優”,優化制度管理與科技開發相融合的綜合治理能力,提升發展創新力;“三增”,增強干散貨支柱貨類做優做強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四控”,增強公司黨建、資源、改革、財務四方面的組織管控能力,提升發展控制力;“五適宜”,增強政策、市場、安全、環保、管理五方面適宜發展能力,提升綜合抗風險能力。
關鍵詞:十九屆四中全會;高質量發展
一、以“效”為先,增強提效創效能力,提升行業影響力。
1.堅定“效率優先”,提效創效經營發展戰略。圍繞“高效創效”工作思路,以量化提升為目標,補短板、夯基礎、增動能。
2.建立提效考核體系,推動作業效率與公司、部室、個人三者價值收益的同步提升。
二、優化管理制度,優化科技融合,提升發展創新力。
1.堅持和完善國企制度管理優勢,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優勢,形成“強制度、精管理”發展格局。
2.加強科技賦能,促進制度與科技融合發展,打造信息化制度執行機制,加大智慧港口創新力度。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優化、整合信息管理平臺,提升行政辦公效率。
二是以“打通數據孤島”為主線,改進、升級現有信息化系統,開發能源管理功能模塊,加快推進維修、耗材、能源等數據融通步伐。
三是以“貨場北斗差分定位系統”研究為引領,推進智慧物流與港口作業深度融合。
四是加強能源體系建設深度開發節能管理系統模塊,提升到港船舶岸電使用率,優化企業能源結構,提升清潔能源利用率。
五是堅持“尋找一流,對標學習”的創新理念,重點推進“裝載機無人化研究”“等科技項目,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三、靶向發力任務目標,增強干散貨支柱貨類做優做強能力,提升多維度核心競爭力。
1.加大有色礦爭攬力度,不斷提升吞吐量及集團內作業占比。
一是調整有色礦貨源爭攬策略,逐步將港口服務向終端客戶延伸、將傳統作業模式向提高全程服務水平轉變、將港口功能向鎖定客戶需求拓展服務功能轉變,通過精準服務贏得市場。
二是聯合進中遠散貨板塊戰略資源,優化、整合服務半徑資源,推進發運站、遠端基地的功能化建設。
三是加快推進港區散貨資源的深度融合,形成疊加優勢。
2.緊跟宏觀政策與市場環境發展步伐,發揮焦炭傳統市場開發優勢,充分吸引潛在回流焦炭貨源來港作業。
一是綜合考慮加工、周轉等因素,降低焦炭客戶綜合成本,提高其焦炭經營收益,結合焦炭回流情況,利用港區貨場承接貨源增量。
二是做好規模化、特性化貨類開發和引進,優化作業流程,降低客戶綜合物流成本。
三是深度挖掘各物流節點市場需求和功能建設,結合鐵路運費政策變化,努力推動“重來重去”運輸格局形成,降低客戶尤其是大客戶綜合物流成本。
3.利用貨場聯動、板塊聯動優勢,適時做好煤炭開發工作。
一是利用自有鐵路道線,保持接卸火運專列的連貫與高效,加大煤炭核心客戶的培育與新客戶的發掘培養。
二是將煤炭快速流通屬性與貨場高效周轉相結合,拓展貨場資源的戰略縱深,為煤炭的集中達到儲備戰略空間。
三是爭取鐵路政策支持,聯合大客戶,建立“班輪式”作業模式,逐步培養核心煤炭客戶資源。
四是提高煤焦泊位業務融合,發揮好泊位專業化作業優勢,通過過程取樣等特色服務吸引貨源,提高泊位使用率。
四、發揮黨委引領作用,著力從黨建、資源、改革、財務四方面發力,提升企業發展綜合控制力。
1.持續推進“融入式”黨建,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經營管理高質量發展。
一是持續推進“融入式”黨建工程,推動黨建工作融入戰略規劃、生產經營管理、安全環保等方面,為公司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二是把“嚴”和“實”的要求貫穿于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全過程,持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規范化、標準化。
三是加強思想建設,落實落細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輿情分析管控,筑牢對黨忠誠的思想根基。
四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鍥而不舍查糾“四風”問題,進一步提升廣大黨員干部履職盡責意識、廉潔自律意識。
2.圍繞核心資源,加強功能建設,推進“重來重去”模式高效運轉。
一是不斷創新貨場高效利用方式方法,積極推動物流節點的多貨類多功能開發利用,實現港口與堆場的優勢互補。
二是加強鐵路對接,有效釋放港口作業中轉能力。
三是夯實服務基礎,積極推廣貨場全域海關監管資質,帶動近中遠貨場多樣化功能建設為客戶提供多元化便捷服務。
四是充分挖掘公司貨場潛力,挖掘港區及周邊貨場為我所用,為高效生產留白蓄能。
3.穩步推進“三項制度”等機制體制改革,夯基礎、提效益,激發公司管理活力。
一是從突出職責、暢通運轉、提質增效角度,調整、優化公司組織架構,為各項工作的高起步開局與高質量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二是對標先進,完善公司規章制度,確保制度管理的全覆蓋及全時完善。
三是推進用人用工機制體制改革,加強方針目標全程管理監督,充分發揮績效管理正向激勵作用。
4.規范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控模式,提升“控本創效”能力。
一是固化資金與項目全面管理,將重點事項與督辦相結合,客觀全面反映資金運作能力與執行效果,促進公司全面預算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二是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控模式,增強預算執行與計劃兌現數據分析,提升財務工作嚴謹性與數據分析能力。
五、深耕企業治理效能,著力從政策、市場、安全、環保、管理五方面發力,提升企業發展綜合抗風險能力。
1.夯實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提升政策抗風險能力。
一是夯實風險管理體系基礎建設,加強風控層面制度建設,增強宏觀、行業等多層面多維度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建設。
二是制定風險管理及應急響應機制,將政策環境融會貫通到管理實際,實現對應風險的早預見、早響應、早見效。
2.以質為先、以客為尊,提升市場抗風險能力。
一是堅持“行商”模式不動搖,強化物流節點的平臺支點作用,加大貨源腹地的開發走訪力度,夯實市場人員的“橋頭堡”作用。
二是以質為先,不斷摸索港口、物流節點與終端客戶的服務需求。
三是以客為尊,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始終把客戶需求作出發點、落腳點,把服務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
3.筑牢安全管理基礎,提升本質安全抗風險能力。
一是全面推進安全雙重預防長效機制建設,大力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建設,提升本質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加強安全管理平臺等安全信息化建設,完善安全生產視頻監控巡查系統檢視糾錯功能,提升自主安全意識。
三是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人員配置,打造高素質的安全生產管理隊伍。
四是持續改進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適時開展安全生產合規性評價和制度層診斷。
4.打造傳統作業環保新模式,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抗風險能力。
一是完善多貨類多流程環保工藝及措施,嚴控關鍵點作業,實現公司現場全范圍全流程環保。
二是提升作業環保快速反應機制,增強公司立體環保設施設備全域全天候管控能力。
三是制定抑塵霧化作業標準,推廣雙機清掃等機械化環保作業模式。
5.夯實基礎管理,加強團隊建設,提升抗風險能力。
一是加強預收貨款與應收賬款的雙向管控,實現財務資金高水平運行。
二是建立法律事務與各項業務的聯動機制,將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有效結合,實現問題的早發現早預防與“糾早糾小”。
三是以成熟實施、穩步推進為原則,重新梳理崗位職責,提升員工崗位待遇,增進員工的企業歸屬感。
四是系統開展多元化技術型產業工人與綜合性管理人員的培養與儲備,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積蓄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