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敏 余春梅
摘 要:同期線損是指線損計算中供售電能量使用同一時刻電能量的計算方法。臺區同期線損管理工作狀況的好壞直接反映了營銷管理水平的高低,臺區智能電能表100%全覆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全采集是臺區同期線損管理工作的基礎技術條件。本文以臺區同期線損管理工作主要內容、臺區同期線損異常分析和處理方法為重點,進行簡要闡述和介紹。
關鍵詞:臺區同期線損;管理;技術措施
1臺區同期線損現狀分析
(1)臺區負損難以徹底消滅。臺區戶變關系不一致、采集失敗、計量失準等問題導致臺區線損為負。臺區基礎信息數據量較大,且不斷在變化,治理困難。無線采集方式受信號影響,無法保證100%采集成功,用戶用電量存在估讀情況。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負損臺區很難徹底消滅。(2)小電量高損臺區成為線損治理難點。小電量高損臺區主要存在于新建房地產臺區和季節性負荷臺區。這些臺區用戶用電量較小,采集設備、表計、配電設備、線路等自然損耗占比較高,導致臺區高損。(3)竊電現象“屢禁不止”。目前竊電現象依然存在,臺區竊電用戶零星、分散存在,致使竊電用戶未能被及時發現,電量異常損失,引起臺區高損。
2臺區同期線損管理措施
2.1技術措施
(1)加速農網改造,優化配網網架結構。對供電半徑過長、架空線路線徑過小的臺區制定合理的農網升級改造計劃,尤其是搭乘政府美麗鄉村建設這輛高速列車加速農網改造,采用切割末端用戶至鄰近臺區、分設配變、更換架空線路等方式減小臺區線損。新分設的臺區要做好中長期規劃,配變要安裝在負荷較為集中的地方。(2)增設無功補償電容器。針對功率因數較低的臺區進行合理無功補償,從而提高功率因數,提高電壓質量,進而減少電能損耗。(3)根據線路首末端電壓判斷三相負荷是否平衡,針對三相不平衡情況比較嚴重的臺區制定線路負荷調整計劃,通過用戶落火線相位調整、原大負荷單相用戶通過增容安裝三相表、安裝三相平衡自動調整裝置等方式減小三相負荷不平衡。(4)合理安排計量裝置的輪換計劃,每年都要對年久的計量采集裝置進行輪換,包括公變終端、集中器、無線采集器、載波采集器、智能電表、JP柜等。同時對于采集系統內監測到的采集、計量異常工單要及時處理,每張工單盡量控制在2天內處理完畢,盡可能降低由于采集和計量異常導致的臺區線損異常概率。(5)負荷實時監測。通過同期日線損的監測分析,關注季節性負荷用戶所在臺區,對紡織、制茶等用戶的計量設備的負荷數據進行監控,確保此類用戶負荷在計量裝置精準計量范圍內,避免因低壓用戶計量裝置失準導致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根據城市地區160kVA和農村地區100kVA的容量開放要求,對新裝低壓用戶,應根據用戶受電容量合理配置相應量程的計量表計或帶有合適互感器變比的計量裝置,保證計量精確度。同時合理分配公變臺區下用戶,確保臺區不出現重載、過載情況。(6)竊電管理。對長期線損超大,但是線路狀況良好,基礎信息準確,數據正常采集的臺區,線損超大異常一般由竊電或計量失準引起。借助采集系統,對線損超大臺區下用戶逐一進行用電負荷分析,確定疑似用戶進行現場用電檢查,發現竊電立即拍照取證,聯系用戶制止竊電行為。日常工作中,臺區經理結合周期核抄、低壓巡視等工作,加強現場管控和用電檢查,以防用戶竊電、超容用電等情況的長期存在而使得臺區線損超大。(7)通信信號治理。良好的通信信號是用電信息采集的保障。在信號較差地區,采用加長加強天線或加裝信號放大器補強信號;在極少數信號未覆蓋地區,利用載波采集方式實現數據穩定采集,通過有線方式將數據傳送至通信信號正常區域再發送至基站;對于偏遠山區,利用中壓載波實現信號未覆蓋地區載波集中器和臺區公變終端的數據采集。
2.2管理措施
(1)安排專人對每日營銷流程進行管控。當臺區“戶—變”關系發生變化時,及時同步營銷系統和采集系統的用戶采集點,并對GIS進行維護,確保用戶電源、采集點信息準確無誤。(2)加強采集運維管控。加強采集運維人員技術培訓,制定采集失敗“今日事,今日畢”制度,當日對采集失敗的公變和用戶進行原因分析和現場運維,以確保當日恢復日凍結電量的采集,對于3天及以上采集失敗未恢復的進行績效考核。確保所有有光伏用戶接入的公變終端投入7號任務,尤其是終端故障更換后,必須重投任務并召測該任務的當前投運狀態,以確保該任務投運成功。(3)目前可以通過監測采集系統以及一體化電量系統發現部門竊電行為,但針對以上提到的兩種比較隨機、隱蔽的竊電行為還是較難發現。對此一是建議推廣應用透明表箱蓋的表箱,組織周期性用電稽查以及臨時竊電排查,檢查時無需通過拆除鉛封擰開螺絲檢查用戶接線,可以極大提高檢查效率。二是試點應用臺區末端感知終端,該設備可以進一步減小排查范圍,此外通過該設備采集的抄表數據可以對臺區線損進行實時監控,以改善目前線損數據的滯后性。(4)人員培訓管控。線損管理涉及的專業較多,具體參與人員的業務面相對較窄,加之同期線損系統的功能不斷更新完善,經常出現由于業務不熟悉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情況。針對以上的問題,定期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工作:一是請項目組專家給線損專業人員培訓和專題研討,反復宣貫同期系統集成方案、指標計算方法和取數邏輯,研討系統建設中發現的典型問題和解決方案,提升解決問題能力;二是組織相關專業部門的專家相互培訓學習,破除專業壁壘、打通管理梗阻,推進專業間無縫銜接,熟悉同期系統各個平臺的操作,提高線損異常分析排查的效率。業務培訓和交底的常態開展,促進了線損管理的精細化和全員化,為公司線損管理工作的質量提供了保障。(5)營配協同管控。強化專業協同,建立營配協同機制,明確聯絡人員,深化末端融合。建立營配數據交互平臺,實時共享營配聯結交互業務信息,相互監督交互數據異常工單處理,規范營配業務的協同標準。通過工作群、聯系單、共享文件和電話聯絡實現線路輸入電量(小水電、分布式光伏)、線路輸出電量(關口計量、辦公用電)和臺區(戶變關系)異動及異常信息共享。制定每周“1+X”專業協同制度(每周1次專業協同會,X次不定期營配聯動會和聯動辦公)明確線損治理措施方案、計劃,探索線損治理的新路徑,解決線損治理中的疑難雜癥。
3結語
隨著電力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臺區線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嵊州企業創新建立“兩頭式治理、多維度管控、立體化考核”的臺區同期線損管理模式,通過不斷夯實基礎信息,強化通信信號保障,加強隊伍業務技能培訓,提高采集異常處理效率,全面打擊竊電行為,配以合理的考核體系,全方位調動基層積極性,堅決消滅負損臺區,壓降高損臺區。
參考文獻:
[1]魯應林,翟雨.精準高效做好同期線損治理工作[J].農村電工,2020,28(01):54.
[2]郭洋.同期線損臺區常見問題分析[J].湖北農機化,2019,(19):85.
[3]李彥龍,李娜.臺區同期線損管理的實踐[J].農村電工,2019,27(10):54.
[4]董長彬.低壓配電臺區線損管理及降損措施研究[J].中國電子商務,2014(24):242-242.
[3]李文遠.電力企業線損管理現狀及改進對策[J].黑龍江電力,2015.03(0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