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兵
摘 要:林業不僅是我國社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我國生態體系中的一部分,林業自身的發展狀態與我國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相關部門若想建設生態林業產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則要深入了解林業的產業結構,明確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林業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較強的解決措施,改進傳統的林業結構,發揮林業的生態環境保護作用。
關鍵詞:林業生態;影響因素;措施
引言
在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新時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在不斷的依賴自然資源。我國是人口大國,社會的發展和龐大的人口使得人與自然的矛盾不斷凸顯,大氣污染、氣候多變等問題的出現,導致經濟遭受嚴重的損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重視林業這一社會與自然的紐帶,使林業的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只有不斷的挖掘和利用林業的生態價值,才能更好的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林業的生態建設屬于一項具有基礎性的發展型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公益性,因為林業的發展不僅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同時也對生態環境起到了保護作用,在環境的改善上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林業生態建設影響因素
1.1生態林業建設科學性有待提升
在現代林業轉型發展背景下,很多林業管理人員固守傳統模式,導致林業生態建設缺乏時代性和科學性。隨著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林業生態建設出現了新趨勢,傳統的林業發展理念和工作模式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容易出現脫節的情況。如何借助現代林業生態建設模式與工作理念提升林業生態建設的科學性與高效性,是擺在林業管理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1.2林業病蟲害存在較大威脅
森林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且生態系統具有閉合性循環的特點,森林中地形復雜、情況多變,一旦有了適合病蟲害生存的條件,森林環境會在短時間內遭到嚴重破壞,打破生態物種之間的平衡。而且害蟲的繁育能力強、可變異性大,會導致林木快速枯萎和死亡。如果沒有外界干預,病蟲害會致使森林系統中樹木的抵抗力變弱,從而為病蟲害提供更加舒適的繁殖環境。不同的病蟲害形成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大類。自然原因是森林的天然環境不斷演化,其中某個環節可能對病蟲害的發展有利。人為原因一般是人類活動破壞森林資源,例如水土流失、亂砍濫伐導致生態失衡,從而加快病蟲害的發展速度。
2林業生態建設優化措施
2.1提升林業生態保護意識
構建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體系建設需要從相關企業以及每個人員的意識方面進行完善,使其逐步意識到對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對于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能力以及科學防護措施。要想加強有關于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需要從了解林業資源的具體作用方面做起。林業資源對于自然環境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這是森林資源的顯著作用,例如:近些年隨著林業資源的流失,加大了風沙的蔓延,使得在城市中頻頻會有原本純凈的天空變成黃土色的報道,嚴重影響著民眾出行,也由于風沙的加大,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呼吸道健康,危害人類的健康,這正是人類為了攫取利益而大規模進行林業砍伐而造成的,因此要使民眾意識到林業資源對防風固沙的重要性。此外,樹木的減少也留下了水土資源流失的隱患,例如:現階段黃河的水質逐漸呈現泥沙化,這是由于黃河兩岸的水土沒有樹木的加固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因此,要讓民眾意識到林業資源的減少對于人類自身生活環境的影響。
2.2健全林業生態保護體制
目前,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正在沿著可持續發展之路前進,我國相關林業部門也大力提倡低碳環保。所以,建設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需要通過科學實際的考察,健全森林服務保障體系。相關部門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做好科學嚴謹的布局和管控工作,大力支持農業建設工作的發展,引導社會各界力量為林業發展建言獻策,共同參與林業建設工程[2]。尤其是對林業工程招標階段進行嚴格的把控和篩選,保證林業工程建設的規范性和合理性,研發適宜本地的先進技術,保障當地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開發,保證工程的質量。同時,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建設相關的數據分析庫,為林業項目提供強大的數據平臺,進行分析和整合優化,提出技術性指導意見,保證成果的驗收效果。充分調動各行各部門的人員高度參與,提高其使命感與責任感,保證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有序進行,保障整個過程中的連續性、參與度和重視度。統一規劃、共同建設,保障生態建設工程質量,保證我國林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使種植人員、管理人員、監督人員、技術人員協同工作,互相成為一個整體,完善林業的管理體制,使項目整體得到更好的保障。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設和推進,必定會帶來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重提高。
2.3堅持科教興林
在實現林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還要重視林業資源的保護,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就要依靠科學技術來實現,通過科技來促進林業的生態發展,來改變傳統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而發展生態林業不單單只依靠國家的財政撥款,各個院校、企業、民間組織和各種專業的科研團隊也是林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應鼓勵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林業的科技發展中,鼓勵引導各地方院校,科研所等投入科學研究,積極的為生態林業的建設注入科技力量,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在生態林發展中所占的比例,通過多方合力促進林業發展。另外,通過對林業的自然發展規律加強研究,能夠發掘出林業經濟發展和林業資源的開發限度,堅持走生態林業的發展道路,從而實現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統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4展開科學誘捕工作
隨著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綠色發展和綠色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斷深入人心。我們更應該注重森林生物防治的措施與方法,生物昆蟲等具有相生相克的特性,我們在日常管理中注意為害蟲的天敵創造更好的環境,或者為害蟲的天敵提供食料或越冬場所,這樣都可以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對于林業生態發展有著較好的作用。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誘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式,在多年的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證明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我們具體的工作是結合森林害蟲習性和特點,采用害蟲喜歡的味道吸引成蟲產卵或交配,然后將害蟲聚集在一個部位進行統一消殺處理。誘捕工作有著長期較好的作用,可以減少害蟲對森林的破壞程度,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藥物灌注就是按照科學的配方將藥物注射到森林內部,藥物對病蟲害有防治功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藥物灌注之后需要及時向樹木輸入營養液,對樹木遭到損害的部分也要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修復。藥物的灌注措施要符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樹木的生活習性,按照科學的配方進行處理,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完善灌注方法,在不影響樹木生長的前提下進行改良。
結語
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是我國森林資源的重要保障,森林治理的好壞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息息相關。要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管理水平,促進森林資源長效發展。注重人才的培養和現代科技的運用,在保證森林體系穩定的前提下不斷創新管理理念,推動生態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睿.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現狀與生態環境保護措施[J].吉林蔬菜,2020(2):82-83.
[2]劉旭華.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實踐[J].鄉村科技,2020(5):52-53.
[3]陳茂才.生態林業建設推動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0(7):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