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緒寶
語言的力量,常常超乎人們想象。有些不好好說的話,僅僅是聽到轉述或者看到文字,仿佛都能想象到受到這些言語傷害的人們心中的難受與委屈。其實,好好說話是一門可以學習的藝術,掌握以下兩個小技巧,你說出口的話將悅耳許多。
少用反問句
打開搜索引擎,你會很簡單地得到反問句的解釋:“反問句就是用疑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觀點。反問的形式比一般的陳述句語氣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們的深思與反思。”顯然,反問句比一般陳述句擁有更強烈的語氣和更加充沛的感情。但是,這樣強烈的語氣和充沛的情感如果被錯誤地用在溝通中,很多時候會產(chǎn)生情感上嚴重的傷害。
“地上這么臟你就不知道擦擦?”“都幾點了還不知道寫作業(yè)?”“我之前沒跟你說過嗎?”“這樣行不行心里沒點數(shù)嗎?”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nèi)祟愒谑褂梅磫栒Z氣上透露著骨子里的功利與懶惰。反問句可以殺死對話,結束不想要的交流,可以迫使他人朝我們預期方向上行動,使用簡單、效果顯著。因此我們會越用越順手,越用越習慣。相反,袒露真心,真誠表達既存在被嘲諷和傷害的風險,又會讓人覺得費心力,久而久之,我們也就可能不再真誠表達了。然而,反問雖然有效,可從長遠上講,它又會讓你成為一個尖酸刻薄、人皆側目的存在。
所以,少點使用反問句,在合適的場景下,盡量試著正話正說。以誠相待,熟能生巧。我們會慢慢發(fā)現(xiàn),坦誠的溝通才是實現(xiàn)我們意圖的正道。
說出真實的感受和需求,別讓對方瞎猜
生活中人們往往傾向于相信自己有良好的言語表達能力,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能通過溝通實現(xiàn)自己的意圖。但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做得并非那么好。
例如,當你的父母將你的東西放在了你不知道的地方,導致你找不到了。這時你傾向如何說?如果是過去的我,可能會這樣說“你們能不能別每次都把我的東西亂放?每次要用都找不到!”我會認為這清楚地表達了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其實不然,這僅僅是用反問的方式表達了我對父母的埋怨與否定,同時夾雜著我不滿和生氣的情緒。不僅僅很難起到溝通達到意圖的目的,還會造成親子沖突。
這時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你們把我的東西放到了我不知道的地方,當我用的時候找不到,我會感到非常著急,我需要/希望你們能在整理我東西前征求一下我的意見或者整理后告訴我相應的位置。”這樣的表達看似費時費力,但是清晰地表達了個人感受與需要,去掉了原本夾雜在語言當中的情緒,實際上大大加強了溝通效率,降低了溝通成本,也有利于維持良好的社會支持關系,可以說利好深遠。
以上兩個技巧,如果在平時的說話中多加注意,那么,我們離好好說話就更近一步了。當然,還有很多本文中沒有提及的技巧,諸如“去問題化”“少做否定”“學會傾聽”“充分表達憤怒”“心懷感激”等等,老師們可以自行找到相關資源進行學習。
最后推薦一本非常經(jīng)典的書,《非暴力溝通》,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這本書不僅僅是很實用地在教我們?nèi)绾螠贤ǎ嬲膬?nèi)在核心,其實是對生命真摯而深沉的愛。所以,當我們開始好好說話,其實就開啟了愛與生命的美好旅途,愿你的旅途幸福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