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摘要】家長教育資源的發掘,有利于家庭和幼兒園的各種教育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一方面是家庭、家長以及與家長有關的一些社會資源融入幼兒園教育中;另一方面是幼兒園中豐富而全面的教育資源能改變家庭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局面。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改進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
【關鍵詞】幼兒園;家長教育資源;共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3-0175-02
On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Kindergartens
(The third kindergarten,Ganzhou District,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China)ZHANG Xiaoli
【Abstract】The explor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resources is conducive to the effective use of various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on the one hand,families,parents,and some social resources relat‐ed to par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kindergarten education;on the other hand,rich in kindergartens and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resources can change the situation where family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It i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educators,and to the consistency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kindergarten education.
【Keywords】Kindergarten;Family educational resources;Co-education concept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教師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教育社會化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大教育觀念的體現,尤其對于學前教育來說,家長教育的切入,對幼兒的成長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長教育資源:是指以家長的職業、行業、知識水平等為背景的、能夠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能夠為幼兒游戲、學習等活動所利用并提供支持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因素和資源。可分為生活類家庭教育資源、運動類家庭教育資源、學習類家庭教育資源和游戲類家庭教育資源。可以說涵蓋了學前教育的四大領域,如果能充分地將這些家長資源發掘并有效利用起來,將會極大地拓寬幼兒園教育的范圍及思路,創新教育方式和內容,將幼兒園教育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真正實現教育來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教育社會化趨勢。
一、利用多種渠道,充分發掘資源
家長身上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教師要通過日常的接觸、交流、觀察等方式充分發掘這些教育資源,使其成為我們的教育資源,定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將這些隱藏起來的巨大資源充分地發掘利用起來呢?可以通過調查、訪談、觀察等方法發掘幼兒家長當中的各種教育資源。第一,我們可以利用開學初登記幼兒信息的機會,將家長的職業也一同登記下來,初步了解所有家長的職業,做到心中有數;第二,利用早晨接幼兒、下午送幼兒、日常碰面等這些直接與家長接觸的機會,通過交談,進一步深入了解他們具體從事的工作;第三,通過與其他家長交流了解,側面了解所有家長的專長;第四,通過日常組織的一些需要家長參與或幫忙的活動,觀察家長的長處,進而發掘更多的資源。
二、加強動員宣傳,強化共育理念
家長教育資源發掘成功后如何用,用的成效如何,不僅取決于家長的參與力度,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學校的整合和使用策略。通過各種形式的動員和宣傳讓家長樂于參與,是做好“家長進課堂”工作的基本保證。只要家長充分認識到教育幼兒不只是學校的事,更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配合,思想上想通了,才會積極主動并義無反顧地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家園聯系欄、班級工作群等渠道,以分享相關文章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家長進課堂給學前教育帶來的好處和意義;其次,利用幼兒園開展的家長會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包括端午節、重陽節等)、家庭教育講座活動、家教經驗分享活動等,安排部分家長在活動中介紹或展示個人專長,讓幼兒和家長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更讓助教家長感受一下成功的喜悅,當教師的幸福滋味,以此來激發家長參與學前教育的欲望和興趣,變被動行為為主動行為;再次,教師在宣傳的同時,要善于觀察,發掘人才,鼓勵大膽的家長身先士卒,并做好家長的指導者,幫助家長備課,準備材料,直到順利完成助教活動。活動之后,及時請助教家長通過班級群發出助教感言,進一步對此項活動給學前教育帶來的意義進行更真實、更有說服力的宣傳和證明,以此激發和鼓勵其他家長參與活動的欲望和信心。
三、密切家園聯系,營造共育氛圍
幼兒園的工作瑣碎,且很多工作都需要家長的參與與支持,比如主題墻的制作等,但取得家長支持的前提是需要得到家長對自己工作的理解,明白這項工作的目的,并與教師的想法和做法達成一致,才能順利完成。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幼兒園和家庭、家長與教師、家長和家長之間的密切聯系,努力營造家園共同關心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這是開展好“家長助教”的另一個關鍵點。要想切實做好家園之間的聯系,就要為家長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以朋友的角度和身份進行交流溝通,換位思考,贏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使家長中好的“家長助教”方面的方法和經驗得到廣泛傳播,對其他家長起到一定的推動與促進作用。
四、搭建交流平臺,鼓勵積極參與
幼兒家長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這本身就能成為幼兒園豐富的教育資源,但如果沒有展示交流的平臺和機會,一切資源都是浪費。因此,“家長進課堂”活動是一種非常好的家園共育方式,它是一種新型的家園共育方式,就是將有一定專長或從事特殊職業的家長,如糕點師、插花師、飛機火車乘務員、老兵等專業人員請到教室,帶上他們的專業教具或資源給學生現場講解、演示,并通過互動、參與、親身體驗,讓幼兒間接地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由此增加幼兒的社會經驗。這些家長資源的介入和滲透,不僅彌補了教育內容上的部分空缺,豐富了教學內容,還讓幼兒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
五、開展志愿活動,有效利用資源
教育的精髓在于在活動中育人,因此,幼兒園里總有許許多多的活動,而且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大型的,單靠幼兒園和幾個教師是無法完成的,還需要家長的參與和支持。而這些活動就成了家長教育資源發掘和有效利用的最好平臺。在這些活動中,教師首先會根據活動的需要,進行家長專長的了解,并會派發相應的工作任務,而家長也會盡自己所能,將個人專長發揮到極致。活動結束后,教師在表揚家長的時候,自己感到自豪,幼兒更會倍感榮耀。這樣的志愿者活動,在家長看來,可能就是為幼兒服務、為班級服務、為幼兒園服務,舉手之勞而已,但對于幼兒來說,卻有著非凡的意義,更會給幼兒的自信心、表現力、服務意識等方面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長教育資源的深入發掘,拓寬了幼兒園教育內容的范圍,充分利用又填補了幼兒教師在教學方法、活動內容等方面的缺失,更補充了家庭教育方法在專業化、合理化方面的匱乏,改變了中國家長心目中的學前教育就是過早地進行識字、數學等智力的發展,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尤其是人格教育,創新了研究思路。同時,一旦構建了“家庭+幼兒園+社會”三位一體的新型教育模式,會使學前教育更具特色化、社會化,更具可操作性。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規劃課題“幼兒園家長教育資源的發掘與利用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78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繆建東.家庭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