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輔導員工作中,思政課是和與其最廣泛聯系、最緊密結合的課程,他和輔導員工作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思政課的教學與輔導員工作相互都比較獨立,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里還沒有有效的融合。本文以思政課為基礎,思考輔導員工作的融合方法,最終使得思政課教學與輔導員工作達到深度融合的效果。
關鍵詞:思政課;輔導員工作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之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更高要求的情況。在我國,高校大學生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日新月異的科技吸引著這些剛剛成年進入大學的年輕人,在接觸多種多樣的信息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一旦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認知水平不夠成熟,其面領的誘惑會侵害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在對學生全方面引導上成為了亟待研究的方向,而高校輔導員是一個跟學生緊密聯系的群體,因此研究如何通過思政課教學,輔導員充分引導來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和輔導員工作現狀分析
思政課作為一門課堂教學的理論課,在高校當中多為一百多人的合班授課,老師的精力分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是非常有限的,其上課形式理論教學、觀看思政類教育視頻、開展思想政治主題活動等,方式方法上也比較簡單,而課堂外的教學環境不夠完善,學生在課外和任課教師交流也比較少,沒有較為有效的實踐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全方位健全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因此,如何在思政課外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反思、討論成為了本文研究的一個重點。
輔導員的學生工作主要是在課外深入到學生的方方面面,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引導學生的思想發展,協助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因此,輔導員作為連接學生和學校,學生和課外教學的重要環節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然后,輔導員在引導學生的同時,由于沒有科學的理論支撐,效率較低,使得學生工作比較碎片化、扁平化。所以如何引入科學的思政教學方式也成為了輔導員工作的難點。
二、融合可行性分析
思政課任教師和輔導員都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素養發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是在實際教育教學的工作中,其分別由教學崗位和輔導員崗位的性質限制住了發揮空間,雙方的工作獨自運行而難以形成合力。所以,探究思政理論科學輔助輔導員工作,輔導員協助思政課教師完善課外實踐教學,雙方互相協作從而構件“大思政”格局的方法至關重要。
(一)科學的理論基礎
思政課教學和輔導員工作結合離不開學校方面有利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發揮雙方隊伍各自的優勢,共同推動學生思政教育的發展。同時,雙方也要具有底線思維,協同合作時尊重對方的工作內容,實現雙贏。
(二)多教師“大課堂模式”
通過思政課堂教學和輔導員工作結合,實現了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環境進行了全覆蓋。將思政課引入課外增強了課外實踐環節,將輔導員工作深入課堂,完成了更為科學的管理。打造了一門課程兩位教師教學,課堂內外全覆蓋的“大課堂模式”。
(三)建立互助平臺
思政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都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間會涉及到不同的專業、年級的學生,問題和解決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快融合經驗的積累。因此學校可以依托這一特點組建具有共享互助的思政融合平臺,幫助兩支隊伍內部和隊伍之間的溝通與互助,進而構建“大思政”格局,真正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新局面。
三、融合方法探索
思政課是融入了德育教育、三觀構建、愛國信念、法治素養、政治素養等的高校重要課程,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可以為輔導員學生工作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石,和輔導員踐行國家、社會和學校教育政策的指導方針。所以可以從多個方面探討思政課和輔導員工作融合的路徑和方法。
(一)課程設計和教學合作
高校思政課是每一個新生入學后都要學習的一門課程,所以往往都是集體備課,授課內容和方式也較為相似,所以不能完全貼合每個學生的需要進行授課,針對性較差。因此,讓輔導員參與到思政課程的設計中,對特別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設計,融合其專業特色,達到貼合學生教學的目的。同時,輔導員還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協助思政課教師在課程內容中增加趣味性。
在正式授課時,輔導員可以作為協助教師參與到課程的教學中,多教師的存在使得“中班授課、小班討論”具有存在的可能性。目前,高校中傳統的大班教學普遍存在,所以加入輔導員來輔助教學,分擔了任課教師的工作壓力,同時作為輔導員的學生也會更加專注于課程的學習。
(二)加強課外實踐環節
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偏重于理論授課,而輔導員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交流更全面,所以讓輔導員加入實踐環節教學中來,設計一些融入實際案例的實踐活動,由輔導員負責組織管理職能方面,思政課教師負責理論教育職能方面,相互補充和協作。
同時,在輔導員在課中參與實踐環節時,可以擔任實踐環節的評委和指導教師,收集學生對實踐環節方案和內容的相應情況和反饋內容,并反饋給思政課教師。
(三)共同參與課程考核
輔導員通過全程參與到思政課教學中,為了保證思政課教學的效果,在課程最終考核時應給予其一定的考評權限。可以根據輔導員參與的程度將成績的一部分由輔導員進行評判,其考評指標可以參考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優異程度、實踐環節的表現等來制定。
(四)構建經驗反饋模式
思政課通過新模式構建一套全新的合作模式,所以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可以將經驗總結并形成統一的課程材料。這一模式可以持續性的完善思政課與輔導員相結合的“大課堂模式”,真正實現高校全覆蓋育人。
四、結束語
上述觀點是本文對思政課教學中對輔導員工作融合路徑方法的一點思考和建議。通過分析思政課教學的特點和輔導員工作的全面性,本文把思政課教學和輔導員工作的相關性作為切入點,在“大思政”格局的引導下,實現科學的路徑探索,找到完善高效的思政課與輔導員工作的融合方法。
作者簡介:鄭涵文 (1989—),女,漢族,籍貫:重慶江津,單位: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教育、計算機網絡。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教改項目“大思政格局下構建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雙平臺聯動式”模式的探究——以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為例”階段成果之一(SWJWJG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