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改革任務已逐漸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整體的改革方向、改革目標也逐漸穩定。對于高中階段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其主要的教育核心也由成績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在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時,教師不僅要夯實學生的基礎,增強學生的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中,思維是會決定學生學習狀態以及發展狀態的重要因素。只有學生具有較高的思維意識,才能夠學好語文,掌握語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思維;培養措施
前言: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逐漸嚴格,標準也逐漸提高。作為一名處于現代社會的人才,其不僅要具有較為扎實的文化基礎,更應該具有較強的綜合品質以及綜合素質。只有素質過硬,才能更好地應對社會以及工作賦予自己的挑戰。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深入我國各個階段的教育領域,成為教師們新的教學準則。高中語文是學生需要接觸的一門必修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創新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為切入點,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一)培養個性思維
在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個性化認識,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十分重要,是促使學生語文思維穩定發展的主要條件。高中階段,由于每一個學生都來自于不同的初中院校,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學習經歷以及學習習慣,所以其自身所呈現出的思維特點,認知特點也均有不同。甚至一個班級中的學生所呈現出的學習能力,對于知識所能夠達到的接受狀態也會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面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一定要穩定自己的狀態,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而是需要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學習語文,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個性。
教師自身也需要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貫徹終身學習的理念,在不斷自我提升,自我優化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指導和教學服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
高中生的年齡層次大多在15-18周歲。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心思比較敏感,很多時候對于文本信息他們會有自己的理解。當學生提出質疑或者突破固定的教學大綱時,教師不能訓斥,而是應該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大膽創新,大膽質疑,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思路解讀視角,進而提高學生的個性思維認識。
(二)激發想象思維
除個性思維外,語文思維中另外兩大組成部分就是想象思維和聯想思維。夯實學生的想象思維,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擴散,增強個人的語文思維能力。
現代高中生與傳統高中生不同,他們所生活的社會更加的豐富,接受信息的途徑也更加的多樣。在多樣因素、多樣信息的支持下,高中生會具有強大的想象力,聯想能力。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的這一優勢,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借助想象與聯想的抽象支撐,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1]。
雖然,高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教材數量有限,內容也有限,但是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素材發揮無限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例如,在講解《孔雀東南飛》時,教師便可鼓勵學生在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在教學活動開始前,要求學生預習,對文章內容、文章背景形成了解。課堂上,學生需要通過自主朗讀閱讀的方式,喚醒自己的預習記憶,并和自己的同學相互交流自己在閱讀完這篇文本之后,所形成的感悟。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所講出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總結,讓學生感受到本篇文章所描述愛情的凄美與真摯。并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青春期的理解,分析文章主人公的行為。比如有的學生會認為兩名主人公的愛情很真摯,至死不渝。但有的學生卻會認為兩名主人公的做法并不可取。世界上還有很多比愛情更加重要的東西。并且,在面對父母的不允許時,主人公可以選擇反抗,也可以選擇共同面對,并不一定非要以死相逼。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想象思維與語文思維的火花會逐漸形成。
(三)提升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模式倡導以教師為主,而在多年教育領域的發展過程中,教師也逐漸適應了這一模式。思維的發展離不開主體意識的形成。所以,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調整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為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解《過秦論》時,當學生可以了解文章內容,并且也能夠掌握文章主旨后,教師可以做出適當的教學拓展,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秦國沒有施行暴政,而是施行仁政,那么秦國的結局是否還會如歷史一般?”借助這一開放性、拓展性較強的問題,帶動學生思維發展,使之站在主體角度上對問題加以解讀分析。教師也可鼓勵學生成立合作小組,小組內學生和各自收集資料,在共同探討中找到最有價值的信息,并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得出結論,強化語文思維與分析能力。
二、創新語文教學模式
一方面,教師應貫徹理實結合的教學模式。傳統理念中,教師逐漸習慣理論教育,把語文教學變成了說教課。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興趣,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師要做出改變。比如,教師可以不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文學知識競賽活動、演講活動以及劇本創作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開展實踐性的操作,提升認識,發散思維。
另一方面,教師應貫徹平等教育的模式。正所謂,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2]。教師對于文本的解讀是正確的,但并不是唯一正確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大膽表達,為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插上翅膀,為學生的進步提供養分。
結論: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站在因材施教的角度上,對學生實施教育引導。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時,教師要尊重學生所展現出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想象思維,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教師也應創新教學模式通過結合理論實踐提升寫作地位,豐富教學方式的途徑,有效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合理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將學生塑造成符合社會要求的全方位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華.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02):143-144+151.
[2]趙偉.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0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