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永勝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小學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及各項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文本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樣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激發小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為了提高小學文本閱讀教學的實踐性及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興趣在教學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現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重要任務,只有從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彰顯閱讀教學指導的價值,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的綜合效果,促進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為他們語文閱讀綜合素質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創造理想化的條件。
1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在素質教育推行的背景下,傳統灌輸式、滿堂式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及小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略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作用,導致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被動,久而久之便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則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不斷激發小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為其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小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提升小學文本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及水平。
1.2有利于加深小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理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小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促使小學生對文本中的知識及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求知欲的驅使下,小學生會積極地、主動地、自主地進行閱讀和探究。如此一來,小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有效地加深他們對文本知識及內容的理解程度。
1.3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心智發育尚未成熟,不管是在認知能力方面還是在自控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要想樹立明確的學習方向,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再加上小學生對未知事物及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但是自主學習能力又相對較弱,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培養小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及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發揮重要作用。
2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教學方式
2.1注重文本的魅力
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去閱讀并進行思考和探索,真正愛上和學會閱讀。教師自己也要加強文本閱讀能力,提高自己的文本閱讀鑒賞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教師在文本閱讀講解過程中,要求有清晰的教學思路,善于抓住文本中的中心點,即文本中心思想,明確文本中心思想的主要作用。準確地抓住文本的中心點,就能夠有效地將整個文本內容聯系起來,從而提高文本閱讀能力。
2.2教師示范閱讀
學生在文本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閱讀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閱讀內容。教師向學生示范閱讀中必須要掌握的要點,通過抑揚頓挫的語氣將文本中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傳遞給學生,教師還要向學生傳授相應的閱讀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示范閱讀的影響下,學會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和抓住文本的本質。教師示范越多,就會為學生文本閱讀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主動地模仿教師的閱讀情感和閱讀技巧,在模仿教師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閱讀興趣。
2.3注重情境設置
在語文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前備課,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教師通過構建生動的閱讀情境,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并且要在情境教學中設置一些有趣的切入點,幫助學生迅速地進入到情境閱讀當中。情境閱讀的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對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心理特征,教師可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動作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還要設置一些課堂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2.4利用懸念問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設置懸念問題教學方法也是教師在文本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方法,設置懸念能夠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比如在《望洞庭》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展示不同時代的名人作品,并向學生提問:“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們接觸過或是了解過誰的杰作?”教師利用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杰作”一詞的意思,繼而再將“杰作”引入到具體教學內容當中,洞庭湖就是大自然的“杰作”,讓學生對洞庭湖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通過洞庭湖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洞庭湖的自然風光。
2.5利用朗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閱讀內容蘊含著大量的人文知識和情感,所以教師要加強學生對語文教材的朗讀,并在學生中進行示范閱讀,通過飽滿的情緒和適當的技巧,將文章中的情感表達出來,讓學生感同身受,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文本閱讀當中。在教師的示范閱讀過程中,學生會受到教師的影響,情不自禁地跟著教師一起朗讀,模仿教師的閱讀方式,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在教育教學中對英語教學的要求逐漸提高,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語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英語作為人文性較強的語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對學生人文思想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通過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英語專業素質,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鮮梅.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英語教師,2019,17(21):86-88.
[2]張巍.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J].課程教育研究,2019(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