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馬蘭
摘要:“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2019年,我國甄選出“11+5”個試點城市和地區,成為建設“無廢城市”的先行者?!盁o廢城市”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細胞工程,是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產生固體廢物量最大的國家。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圍城”問題十分突出[1]。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128號),文中指出“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是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
1、“無廢城市”國際經驗介紹
日本率先提出建設循環型社會,2003年實施《建設循環經濟社會基本規劃》,目標為相比于2020年,資源生產率增加80%,循環利用率增加70%,最終處置量減少70%。當前日本每年產生的近4400萬噸廢物,僅有1%進入垃圾填埋場。
2009年大溫哥華都會區制定并發布了《零廢物挑戰: 目標、戰略和行動》,2010年通過《綜合廢物和資源管理規劃》,2011年發布《零廢物挑戰戰略——從想法到行動》。通過減少、再利用、循環、回收等方式加強廢棄物綜合管理,2018年,發布了《無廢2040年》,提出2040年實現城市“零廢物”目標[4]。
2014年新加坡發布《新加坡可持續藍圖2015》,提出“邁向零廢物”國家愿景,目標是到2030年,廢物綜合回收率達到70%,生活垃圾回收率上升到30%,非生活垃圾回收率上升到81% 。將2019 年定為“邁向零廢棄”年。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認,必須在2030年之前在全球大幅度減少廢物。歐盟委員會先后發布了“邁向循環經濟:歐洲零廢物計劃”,旨在將歐盟打造成可持續低碳、資源高效的經濟體。
2、“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情況
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18個單位,甄選出“11+5”個試點城市和地區,成為建設“無廢城市”的先行者,根據《“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建設試點應是有條件、有基礎、且規模適當的城市。篩選時,首先要考慮國家戰略布局,在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規劃區域,選擇具有代表性、帶動作用比較強的城市。其次,要綜合考慮東中西部不同區域的產業特點,以及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等因素,優先選取開展過或正在開展各類固廢回收利用試點,并且取得積極成效的城市。第三,就是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中選取基礎較好的城市。具體舉措上,主要圍繞理順城市層面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循環利用的體制和長效機制下功夫,包括建立部門責任清單,集成國家單項試點可推廣應用的制度,探索建立固體廢物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等。
3、“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開展現狀
深圳市圍繞生活垃圾、建筑廢棄物、一般工業固廢、危險廢物、市政污泥、農業廢棄物六大類固體廢物和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方面保障措施,系統構建十大體系。其中6項主要指標達到100%,生活垃圾填埋量實現趨零填埋,房屋拆除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98%,相關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包頭市全力推動工業、農業、生活領域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循環利用,努力打造無廢模式。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實現固體廢物全過程、閉環式、智能化監管,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精細化監管水平。
銅陵市在重點工程、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監管體系、試點宣傳六方面開展工作。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垃圾處理、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等項目均已加快推進。將“互聯網+固廢”綜合管理系統納入平臺開發內容。
威海確立了2020年基本建成廢棄產品逆向回收體系、全面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建立市縣鎮三級灣長組織體系、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生產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達60%、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的目標任務。
重慶印發實施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主城區公共機構全部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50%以上鎮街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建成投用主城區第四垃圾焚燒廠,屆時,重慶市主城區垃圾焚燒比例將達到100%,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紹興從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探路固體廢物治理領域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后制定了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和53項指標體系,實行清單化管理。
西寧市逐步構建垃圾精準分類減量—智能分質收集收運—資源化清潔規模利用—安全協同處置全鏈條集約化處置集成體系。
4、“無廢城市”發展未來展望
“無廢城市”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細胞工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我們要深刻認識“無廢城市”建設重大意義,扎實做好當前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無廢城市”建設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范模式。
參考文獻
[1]高敬.“無廢城市”要來了?——解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EB/OL].[2019-1-24]. http://www.xinhuanet.com/ 2019-01/24/c_1124038277.htm
第一作者:張潔,女,1987年生,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生態環境修復,Email:qingyiyan77@126.com。
通訊作者:馬蘭,女,1991年生,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業水處理,Email:orchild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