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倞
摘要:現如今,我國各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各類污染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為此對林業工程的關注程度也在大幅提高。而森林病蟲害作為影響林業工程發展的重要因素,自然也受到了人們較多的關注,對林業工程森林病蟲害進行防治成為了促進我國生態環境良好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現代林業;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技術
引言
在我國經濟實力逐漸壯大,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的今天,病蟲害的發生具有破壞力大、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顯著特征,所以預防病蟲害已成為林業維護工作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對林業常見病蟲害的特點和預防措施進行研究,從根源上處理問題,獲得最佳防范效果,同時還能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發展。
1林業病蟲害的基本特點
林業病蟲害并不是單一的,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出現了很多輸入性的林業病蟲害,林業病蟲害表現出多樣性特點,也是林業病蟲害難以得到有效治理的一個主要原因,目前林業種植中的害蟲主要包括楊扇舟蛾、松毛蟲以及天牛類等。此外,林業病蟲害通常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涉及的范圍也比較廣,給林業種植帶來較大的損失,治理工作量也隨之增大。目前,我國的人工林數量明顯增加,病蟲害發生面積也隨之增大。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依靠冬季的低溫對病蟲害進行滅殺,但是隨著氣候變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很多地區出現了暖冬現象,導致很多害蟲在經歷了冬季之后仍然存活,也造成了林業病蟲害的頻繁發生。林業病蟲害的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根治,尤其是青楊天牛以及松毛蟲類的害蟲,生命力極其頑強,難以做到根本滅殺,這類害蟲每年都會給林業種植帶來巨大的損失,極大地影響了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現代林業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2.1多樣化種植
針對林業病蟲害所具有的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以及不可預防等特點,在種植時應采取多樣化種植方式,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氣候、土壤、環境等情況,盡可能選擇多類型樹種。林業病蟲害皆在某種特定樹種上發生,而多樣化種植,可以很好地將此類樹種實施隔離,阻隔病蟲害的傳播,同時林業人員可對患病樹種實施針對性治療,以此提升其工作成效。除此之外,多樣化種植還可以實現各樹種之間的互相扶持,利用各樹種的特性,招引不同種類的昆蟲,而這些昆蟲中很有可能存在害蟲的天敵,在預防蟲害的同時,還能起到生物殺蟲的作用。在選擇樹種時,需要對其各個生長特性實施合理搭配。如某些樹種在生長過程中,會對其它植株造成破壞,所以該類樹種便不可種植;夾竹桃一類的樹種,在開花時期,可以招引蜜蜂等昆蟲,有利于促進森林系統的生長,所以該類樹種可以與其它樹種進行搭配種植。
2.2物理防治技術
首先,可以利用鋏鼠、蛹繭等在害蟲的成蟲和幼蟲階段進行抑制與扼殺;其次,借助塑料布綁扎,上膠環或捆毒繩等方法阻礙害蟲上樹,進行隔離處理,阻止其產生危害;最后,林木種子可以曝曬之后再進行種植,并在林木生長過程中,特別是秋冬季節對樹干進行一定的處理,通常情況下涂抹配制涂劑,有效扼制害蟲產卵,防止病蟲害的大范圍擴散蔓延。
2.3提高林業資源的多元化水平
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最有效且具有高價值的策略是選擇病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不僅能夠豐富林業的生態圈,還能促進林業生態平衡。根據調查顯示,啄木鳥和喜鵲這些對人類有益的鳥不僅能夠對生態起到保護作用,還能豐富林區生態種類,讓林區更有生機。同時,如果林區的資金充足,還可以考慮豐富林區的樹木種類,提高林業資源的多元化水平,構建多元化的生態體系,從根源上提高林區的抗病蟲害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林業工作人員不能為了短時間內消滅林區的病蟲害危險,而過度使用化學藥劑,而應該提前配置合理劑量和濃度的化學藥劑,在適宜的范圍內進行科學應用,以此降低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林業生態環境的平衡。因此,林區工作人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防治方法,以此實現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效益最大化。
2.4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技術的應用
在新建林區可以采用物理及化學混搭防治技術。特別是針對楊樹潰瘍病防治,宜在發病之前對樹干進行涂白處理,同時噴灑殺菌劑,有效防治病害的發生,實現對林木的保護。當楊樹已出現病斑但還沒有達到環剝程度時,宜使用藥物進行防治和處理。具體要用刀將病斑刮除掉,將病株皮部變成褐色的部分劃成細木條刀狀,并使其深入到木質部。將腐爛敵涂抹在病株的病斑位置。藥劑要現配現用,有利于藥效的最大程度發揮。對病枝、死枝和死皮進行及時清理,集中焚燒或深埋。染病較為嚴重的林分則采取“皆伐更新”的方法,將病株徹底根除,美國白蛾也是當前森林病蟲害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害蟲,在具體防治時宜采用藥劑進行防治,利用滅幼脲、苦參堿等來防治白蛾低齡幼蟲,1年防治1~2次,采用人工與機械噴施藥劑相配合的方式,確保達到較好的效果。
2.5加快技術創新
首先,做好前期的保護工作。在防治過程中,根據的不同環境,分析可能發生病蟲害的種類,然后對癥下藥,在育苗期根據不同的病蟲害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保證幼苗能夠健康生長,避免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其次,對當前病蟲害技術進行創新和完善。目前主要運用的防治手段為生物防治方法,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生物防治技術具有成本低、效果佳、無毒害等特點,利用害蟲的天敵來消滅害蟲,限制害蟲的繁衍,從而實現生態平衡,保證樹木健康生長。最后,注重撫育間伐的合理性,對森林的結構進行合理地規劃,去除生長不良的樹木,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2.6完善森林的保健措施
對于森林來說,覆蓋范圍較廣,樹木種類較多,而且每個地區的樹木和樹種的經營方法都不一樣。這也是森林健康無法保證的原因之一。因此,為了使森林病蟲防治取得更好效果,就要在問題出現之前進行樹木的保健和蟲害預防。要結合地區樹木發展的實際,分析森林健康原因,排除主要隱患,然后制定合理的計劃,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治理,進而保證樹木的健康。另外,國家和地區可以通過制定一些政策和法規,嚴格森林管理方面的治理,對綠化工程的實施提前進行設計,樹苗選擇等各個環節都要進行監督,對于破壞森林的行為要進行處罰和整治,鞏固森林的保護和病蟲害治理成果。
結語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各方面給予高度的重視,不斷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創新防治方法,加強人員培訓和管理,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效提高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國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苗莉莉.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核心思路[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3):206.
[2]于玉蓮,張淑芳.現代林業病蟲害防治新技術與方法推廣[J].農業與技術,2020,40(0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