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興龍 楊婧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小企業發揮著舉足輕重作用。但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和外在的種種原因,在發展中面臨一些困難,本文試圖從政策層面研究有利政策,助力中小企業更好、更快、更持久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政策;研究
一、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意義
中小企業在繁榮經濟、穩定社會、解決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作用。在雙小(小行業、小企業)承接雙大(大行業、大企業)背景下,中小企業成為大企業的有力補充,實現經濟體系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
一是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中小企業在穩定社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三是中小企業在解決就業、創造就業機會發揮重要作用;四是中小企業對技術革新具有推動作用。
總之,中小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舉足輕重,可以說小企業,大未來,仍可期。
二、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1.競爭壓力。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具備自身特點和優勢,但是與大企業比起來不如大企業資金實力、技術發達、人才完備,在市場競爭中還處于弱勢。而中小企業之間存在的同類競爭就更大。
2.資金壓力。中小企業本身規模小,現金流量不足,這是通病,大部分還需要設備更換、產品升級等,尤其是大量庫存擠占資金,所以資金方面存在很大壓力。
3.經營壓力。目前經濟形勢下行,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很多中小企業已經被迫關停。企業生產成本壓力也在增大,需要支付原材料費用、各項稅費、員工人力成本、水電煤暖費用等等,都給中小企業運營帶來較大壓力。如果出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那經營壓力更大。
4.結構調整壓力。社會在飛速發展,很多中小企業屬于傳統型企業,跟不上社會發展形勢,抗風險能力較,增長動能不夠,科技創新不足,需要創新驅動、調整結構、升級換代,全面進行供給性結構改革。
三、多政策扶持中小企業走出困局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目前國家已經出臺各類政策,并取得好的效果。以下從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服務政策、創新支持政策,促進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助力經濟騰飛。
(一)財稅政策減輕企業負擔
1.財政政策。中小企業在發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經營問題,為扶持中小企業,在符合政策條件下:一是發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二是出臺政策減免降低相關費用。各地結合實際,適當降低公積金繳納比例、降低社保費率、減免各類費用等,對于防控疫情行業、環保產業、科技創新企業等信貸資金給予貸款貼息政策,引導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三是進一步落實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加大清理力度。梳理應收賬款名單,盡快落實賬款;四是鼓勵企業堅持走出去,增強競爭力。對于出口企業給予資金扶持、貸款貼息、出口退稅等政策;五是積極進行政府采購政策支持。政府部門采購預算預留一定額度面向中小企業,對小微企業參與采購競爭時給予價格扣除政策等。
2.稅收政策。一是減免稅收。對于一些稅項適當減免,如有的城市給予中小企業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減免,為企業減輕一定負擔;二是減少稅收。對于一些稅項稅率給予適當調整。對中小微企業稅率實行差別化。尤其是對于小微企業加大稅收政策扶持力度;三是適當延長稅收款繳納期限。對于稅收繳納時間能夠給予中小企業延期,在期限內交納,不交納滯納金,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資金流。
(二)金融扶持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如果說財稅政策幫助企業“節流”,那金融扶持則是“開源”。
1.普惠金融政策踐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又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政策,各商業銀行也在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產品,實現中小企業融資都有均等化的機會,不再讓金融只為高端客戶、優質的大客戶服務,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信貸支持維穩。人民銀行下發文件,要求金融機構不抽貸不斷貸,確保小企業貸款余額不下降,適度增加信貸規模,增加中長期貸款等政策,無疑是穩定中小企業局面、持續健康發展的“尚方寶劍”。
3.多方聯動,創新信貸產品。一是強化擔保,形成政府專項資金池擔保,實現企業有擔保可融資;二是推進供應鏈融資模式。中小企業融資有些困難,但是在產供銷鏈條上下游企業,形成應收賬款轉讓加之上下游企業某優質企業擔保,實現背靠大樹好乘涼;三是重點行業、領域,信貸優先支持。對于綠色產業、涉農領域、扶貧項目、保障事業貸款等給予降低條件、優先審批、快速放款的優先支持。
(三)公共服務政策優化營商環境
1.強化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理念。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簡化行政手續,提升辦公效率,真正給企業營造一個寬松充滿活力的發展空間。強化涉企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樹立企業至上的理念。
2.加大政策培訓、人才培訓。為中小企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社會無業人員等等進行專項培訓,給中小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管理,為中小企業發展添磚加瓦。
3.為中小企業免費法律咨詢。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詢公益服務,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法律障礙,規避企業生產運營中的道德與法律風險,讓中小企業在法治的陽光下運行。
(四)支持創新保障企業持續發展
1.支持創新研發、加大研發補貼力度。通過政策性的引領,政府的專項財政政策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鼓勵小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企業發展,創新生產方式,研發新技術,提高生產經營。
2.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的生產流程、內部管理、市場營銷、庫存管理以及產品的售后服務等流程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和整合。一些優秀電商、數字化企業已經實現信息化。為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一些地區已經采取信息化建設資金補貼政策。
3.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工信部20條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中提出:幫助中小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溝通合作、抱團取暖,營造共榮發展、共克時艱的融通生態。目的就是要打造發揮大企業龍頭示范作用,協調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四、結束語
黨和國家為中小企業發展出臺多項政策給予扶持,為中小企業發展解決大問題,這是“輸血”過程,中小企業也要自身改革、升級、換代,自身“造血”,內外部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通暢。
參考文獻
[1]尉薛菲.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研究(J).經濟師,2020(1):48.
[2]姚傳娟.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時代金融,2020(7):27.
作者簡介:車興龍,1988年3月4日生,男,滿族,遼寧省丹東市,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政理論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