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要:在信息技術與數字化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廣播新聞采編工作也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采取新方式,不斷創新工作環境與提升廣播編輯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廣播新聞在新聞傳播的領域有著很重的分量,是新聞傳播的基礎,而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提升工作效果,就需要發展多樣性,摒棄傳統的落后的廣播新聞采編工作,在信息數字時代創新思維模式。本文從新環境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現狀出發,著重聚焦新環境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提升要點進行討論與研究。
關鍵詞:新環境;廣播新聞采編工作;提升要點
一、新環境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現狀
(一)盲目追求關注度
由于信息傳播方式的自由度越來越高,各種不實、虛假、過度夸張的信息在網絡等各種平臺大肆傳播,而眾多群眾對事實真相的關注以及廣播媒體的信任,相信了這些不實的新聞內容。而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為了博取這一熱度,盲目追求新聞帶來的爆炸效果,錯誤引導了大眾,編輯傳播了這些過于夸大甚至虛假的新聞內容,導致媒體市場紊亂。嚴重影響了廣播電臺新聞傳播的國民印象,不利于廣播電臺的權威形象的樹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需要進行細致研究,不能單純想要關注度,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要實事求是,確保第一標準是報道內容的準確性、公正性、客觀性。
(二)廣播新聞內容過于單一
我國人民群眾收聽廣播的時間段分布主要在早晚高峰以及三餐之間,而從事出租行業的務工人員則是在工作時間也習慣性地收聽廣播。收聽廣播是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息,心情得到一定的改善,從繁忙的工作時間抽身出來,了解世界各地的大事,再以飽滿積極的心情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中去。廣播內容的選擇上要有娛樂性,如果只是對思想政治上的照搬,廣播新聞內容過于單一。
在一些廣播新聞采編時,對這些新聞的前因后果的編輯選擇做出判斷,判斷依據則是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能否引起群眾的興趣,與群眾的生活是否有聯系。考慮到這些方面,才能讓民眾有一定的同理感。讓群眾在廣播中能了解到最為真實可信的新聞信息,將播報內容與民眾日常生活相聯系,才能豐富廣播內容。
(三)新聞采編內容不夠專業、準確
一些廣播編輯由于自身工作知識的缺乏,不適應新環境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改變,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太弱,專業知識又比較薄弱,使得編輯的新聞內容專業性、準確性遠遠不夠,使得播報的新聞得到的社會反響不夠,群眾的認可度低。因此,廣播編輯對編輯真實新聞的學習道路是永無止境的,應強化政治意識,對社會新出現的新知識要緊跟時代潮流,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并且將新知識合理正確地運用到廣播的編輯工作中。
二、新環境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提升要點
廣播新聞采編工作是廣播電臺播報新聞的第一步,也決定了新聞質量水平的高低。良好的廣播新聞采編工作,需要新聞采編者具有特殊、敏銳的觀察能力,對新聞內容的采集有敏感度,且具備創新精神,從新聞的角度將事件進行播報處理,真實、準確地傳達給廣大人民群眾,引發群眾共鳴,從而滿足收視率的要求。面對時代的進步,在新環境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提升。
(一)創新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理念
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專業能力水平的強弱對廣播新聞的質量息息相關,從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需要對新聞內容有獨特的角度進行摘取,并且依據事實情況,對經自己手播報的新聞要有一定的責任感,播報社會熱點話題時,需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走向,著重在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道德水平以及信息的獲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代替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大事、社會道德、人民利益等起到一定的監督效果。
與此同時,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腳步,創新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理念,不斷創新思維,激發創造活力,改革廣播新聞采編工作,將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與人民日常生活相聯系,比如設計群眾評論性的廣播新聞采編模式。但必須關注的是,創新理念,必須先要尊重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真實度這個首要原則,不能過度為了創新而對新聞內容的采編過于夸大或者捏造虛假新聞內容,以博取眼球,增加關注度,這種錯誤理念使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喪失了群眾的信任。因此,廣播新聞采編關注必須實事求是,收集真實可信的素材,樹立創新理念,促進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提升。
(二)創新新聞角度,豐富新聞內容
新環境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提升也可從創新新聞采編角度,豐富新聞采編內容出發,對新聞內容的敏感性對于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尤為重要,要對新聞事件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準確找到新聞事件關鍵處,從多個角度關注新聞,從新聞中提取出人民大眾感興趣的新聞熱點,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從而提高人民群眾對新聞的關注度。
例如,在新聞采編工作進行時,由于社會大眾在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大,在采集內容時應該多多關注一些比較富有娛樂性、幽默、有趣的,使廣播電臺在報道時,語言更加生動形象,使人民群眾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在獲取新聞內容時心情得到一定的放松,提高新聞的趣味性。
而進行新聞采編內容的選取上,要充分顯現出新聞傳播的及時性,對新聞采編最好是當天的內容,在采編、編輯、播報,要盡可能加快進度,這就要求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們要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待工,使得能夠隨時播報新的緊急的新聞內容,使廣大人民群眾在第一時間能獲取簡單明了、豐富生動的新聞內容,這樣才真正發揮出了廣播媒體的獨特優越性。
(三)對廣播新聞采編形式進行改革創新
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第一環節是采訪,對新聞采編工作者來說,為了采編到有用的新聞內容,需要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首先確定新聞主題,圍繞新聞主題提前預設采訪內容,從而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足夠素材的新聞信息,才可以播報出完整、準確的新聞事件。這種采訪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面對不同種類的新聞內容時,要采取新式采訪方式,才能縮短獲取新聞的時間,提高效率,以最短的時間將新聞準確地報道給廣大人民群眾。
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進行采訪時,可以采用由表及里的采訪方式對新聞有關人物進行合理的采訪。而對于一些不善言談、害羞內斂的被采訪對象時,要提前做好心理疏導,或者是通過詢問日常生活,朋友間的聊天等讓被采訪對象放松下來,從被訪對象的言談舉止、心理變化觀察到新聞內容的關鍵點,良好的聊天技巧的掌握可以幫助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更為簡單、有效的獲取到需要的新聞內容。廣播新聞采編工作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技術等對采編到的內容進行后期加工,將廣播新聞內容更加直觀的展現給廣大人民群眾。在現代科技不斷發展的社會,廣播采編形式可以與數字化的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輔助可以更為準確、快速的獲得第一手新聞資料,并且將播報形式以更加豐富的內容、更為有趣的方式播報給廣大人民群眾,促進新聞的宣傳以及社會道德的構建。
(四)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的能力提升
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進行新聞的采編和后期的編輯時,要利用專業知識以及創新思維加強廣播節目的編排能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要增強經濟、文化、社會熱點、科技、教育等在編輯時的分量,改革節目結構,創新新聞形式。在新聞采編工作開展時,對后期播報帶來的社會走向要提前預見,采集的新聞素材以及事物發展導向,要進行嚴格的控制,最終傳達給社會大眾的是積極的正能量或者是引發思考的新聞事件,感染到廣大人民群眾。
新聞采編工作者還必須提升個人素質,不斷學習新知識,作為新聞內容的采編者,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對新聞內容的選擇有著極大的影響,這就要求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要有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一直積累知識,保持自覺的學習態度。
三、結語
作為優秀的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不斷提高工作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并且具備創新精神,每次都有全新視角獲取到新穎的廣播新聞內容,從而使廣播新聞播報效果更好、收視率不斷提高。廣播電臺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對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重視,無疑對廣播新聞播報重獲生命力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在新環境下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不斷調整廣播新聞工作,提升廣播新聞的影響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