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發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逐漸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各種新媒體涌現,媒體行業逐漸進入到新媒體時代。在該時代背景下,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途徑越來越多樣。并且在“互聯網+”的支持下,自媒體開始出現在人們眼前,抖音、快手等被廣泛應用,這些自媒體將現有媒體的各個功能有效融合在一起,為媒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影響??h級融媒體中心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要掌握融媒體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新聞采訪工作。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縣融媒體中心;新聞采訪;途徑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面臨的困境
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依賴”新媒體。與此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受到了極大影響,收視率越來越低、廣告收入越來越少、觀眾也逐漸流失。在這種情況下,縣級融媒體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在逆境中翻盤,必須要搶占媒體市場,不斷壯大自身,借助新媒體的優勢有效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做好新聞采訪與信息搜集工作,制作出更多百姓習慣的新聞節目,從而促進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進一步發展。
二、當代新聞采訪工作的現狀
第一,采訪內容較為膚淺,缺乏深度與廣度。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這種單一的娛樂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融媒體中心為了得到更好發展,開始制作各種形式的新聞節目,以期受到更多的關注。但是由于新聞采訪工作本身就比較嚴肅,缺乏娛樂性,再加上采訪內容質量低,導致很多受眾認為這些新聞節目沒有觀看的必要,為此,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新聞節目收視率越來越低。
第二,采訪形式較為陳舊。通過觀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采訪視頻發現,采訪模式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沒有絲毫不同,缺乏新意和吸引力。一般采訪方式都是記者提問,被采訪對象回答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記者提前設計好的,沒有根據現場采訪情況而隨時應變,再加上被采訪對象回答得中規中矩,沒有絲毫新意,導致整個采訪過程枯燥乏味,所獲取的信息也不符合受眾需求。
第三,記者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有部分記者為了博取眼球,在采訪中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制造“爆點”,完全忽視被采訪對象的想法與感受。在采訪過程中,所提的問題也是十分刁鉆,甚至還有部分問題是虛構的,這不僅是不尊重被采訪對象的表現,而且所獲取的信息也缺乏真實性,這樣非常容易讓受眾產生厭惡心理。
三、融媒體時代縣融媒體中心
做好新聞采訪工作的途徑
(一)創新新聞采訪的技巧
1.利用網絡做好采訪前準備工作
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并且新聞記者的采訪活動更加多元化。針對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新聞采訪中,要緊隨時代發展步伐,新聞記者要具有隨時面對意外情況的素養,并且在短時間內可以加入到新聞采訪行列中。另外,記者在采訪的時候要對采訪內容以及網上內容做到“兩手抓”,做好隨時開展采訪工作的準備。
2.優化采訪內容的時效性,抓住采訪重點
在新聞工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時效性,而這也是影響新聞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媒體之所以得到社會大眾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其傳播速度快,新聞時效性強。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的時候,可以將新媒體傳播方式融入其中,從而使得采訪內容更具時效性,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新聞內容進行傳播,讓受眾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就像地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突發性新聞事件,這些事件都是突然間發生的,由于時間短,記者無法準備好所有的采訪設備,這個時候,記者就要轉變自身的采訪思路,利用移動設備進行采訪,確保在第一時間內可以將新聞信息傳回融媒體中心。這樣一來,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搶占新聞播報的先機,提高新聞傳播的效率。
3.注重提問的技巧
第一,循序漸進,構建采訪語境。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縮短與被采訪對象的距離至關重要,而這就需要記者構建合適的采訪環境與采訪語境,讓被采訪者從感興趣的問題著手開展采訪工作。這樣一來,被采訪對象會對本次采訪目的有正確的理解,不會歪曲記者的采訪目的,自身也不會產生被采訪的負擔。另外,在構建采訪語境的時候,一定要注重采訪氛圍的和諧性與融洽性,這樣采訪工作才更有效。
第二,根據掌握的線索,順藤摸瓜。在新聞采訪中,經常會出現不在記者預料中的線索,而這個時候,就需要記者有新奇的采訪思路和較強的現場把控能力,及時抓住有效線索,順藤摸瓜,加深對采訪內容的挖掘,從而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4.注重提問方式
首先,對特殊問題要直截了當地問。有一些問題可能在被采訪者的心里存在陰影,那在提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開門見山地問,避免過于拖拉而加重被采訪對象的緊張心理。其次,對于隱秘的問題,要引導性地問。在采訪過程中,有一些問題可能是被采訪對象不愿意回答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記者要轉變提問方式,用一些引導性的語言引出答案。就比如在談人物關系的時候,被采訪對象經常不愿意說明自己與某某人的關系,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是遮遮掩掩、顧左右而言他。對于這種情況,如果記者不引導性地提問,那么一定會增加采訪時間,并且還容易引發被采訪者的反感心理。而引導性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還可以保證被采訪對象的愉悅感。
(二)創新新聞采訪的模式
1.采訪中重視細節信息
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在新聞采訪中亦是如此,細節信息至關重要,就像在會議或者發布會的新聞采訪中,記者要注重對細節的觀察,如發言人的眼神、表情、小動作等,這些都要體現在新聞報道中。新聞記者在獲取、記錄細節信息的時候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像是在會議報道中,可以通過新媒體搜集民生信息,并在該會議上進行提問與采訪,這樣會議既變得“接地氣”,而且社會百姓所關注的民生新聞也得到有效解決。
2.對新媒體資源進行合理應用
縣級融媒體中心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工作中,要不斷創新采訪方式,合理且高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相關設備,并以此提高新聞采訪的工作效率。首先,新聞記者可以在自媒體和社交網站上開通賬號,如微博官方賬號、微信公眾號、抖音官方賬號等,并且縣級融媒體中心也可以構建APP客戶端,在網絡上加強與受眾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受眾的新聞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供新聞服務;其次,新聞記者還可以利用網絡設備通過連線、直播的方式進行采訪,提高新聞采訪的時效性。
(三)提高新聞記者的專業能力
1.提升記者的辨別能力,學會傾聽
學會耐心傾聽他人的陳述,能夠體現一個人的良好素養。而對于新聞采訪記者而言,更需要這種良好的素養。傾聽不僅能夠拉近新聞記者與被采訪對象之間的距離,更能夠通過傾聽他人的陳述,找到“關鍵點”“中心詞”,進而再通過針對性的提問、追問等方式,讓其新聞成為“要點”與“熱點”,不僅能讓其“采訪”更具有意義,還能促進新聞記者對新聞辨別能力的提升。以新聞記者“現場”采訪而言,新聞記者會隨機對路人進行采訪,這是因為每一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現場”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有助于新聞記者更全面了解“現場”,進而更真實地對“現場”進行報道。但部分記者卻沒有傾聽,反而不停地問,不停地打斷,這樣既會影響被采訪對象的思路,壓迫式的提問也會讓被采訪對象產生緊張的情緒,進而片面虛假、支支吾吾地回答。與此同時,新聞記者如果不仔細傾聽被采訪對象的陳述、不細致分析被采訪對象的言辭、不認真觀察被采訪對象的表情,對被采訪對象的言論也不能進行真偽辨別,盡信其虛言片語,不僅不利于新聞記者對“現場”的真實了解,這樣報道出來的新聞也不具備真實性。
2.提高記者的知識儲備,既廣又博
新聞記者在采訪時,不僅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更會遇到各行各業的精英。例如,記者要采訪該地區農業大戶的種植心得,以此形成新聞,讓更多的農民受益,可他對農業種植一無所知,這樣的知識儲備,可能讓他連開場的問題都不知如何去提,更不要談后續的采訪談話,形成新聞了。由此,新聞記者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讓自身的知識儲備既廣又博,這樣在做新聞采訪時,才能針對被采訪對象的行業,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與此同時,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也會拉近新聞記者與被采訪對象的距離,聊天都是“專業知識”的內容,被采訪對象緊張的情緒也會得到大大緩解,在整個采訪過程中更隨意、更自然。
四、結語
總的來說,當前融媒體時代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新聞采訪工作中,一定要緊隨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特征,不斷創新新聞采訪技巧與采訪模式,加深對采訪內容的挖掘,進一步提高新聞記者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獲得更多的高質新聞信息,保證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打造出社會大眾喜歡的新聞節目,提高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影響力,促進其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