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源

摘要:2020年伊始,大多數綜藝節目受疫情影響暫停現場錄制,“云綜藝”悄然走進觀眾視野。節目不斷創新輸出內容,創造新形式、加入“黑科技”,切中時代脈搏和觀眾需求。本文基于創新擴散理論的認知、說服、決策、實施和確認五個階段,研究推廣“云綜藝”的創新傳播,提煉出“云綜藝”的核心特征,以期對今后綜藝節目的創新提供啟示。
關鍵詞:創新擴散;云錄制;意見領袖; ?抗疫;5G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了電視及網絡綜藝節目在演播廳的正常錄制,這對影視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疫情期間,數億人在家隔離,對文娛作品的消費需求直線上升。作為節目出品方、制作方,誰又能把握這個時間點,推出具有多樣功能的節目?這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云錄制”讓節目主持人及當期嘉賓各自在家,采取視頻連線的方式實現同框互動,最終生成一期完整的節目,最大程度保證已開播節目的持續播出。
5G時代的來臨,更有利于“云錄制”技術的創新升級,催生出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全新節目形式,化被動等待為主動作為,凝聚抗擊困難的力量、勇氣和民心,不失為一種特別的社會擔當。在發展傳播中,信息的傳播與技術的改進,其實就是新知識、新技術得到推廣和運用的過程,即創新擴散。羅杰斯在《創新的擴散》一書中明確將創新擴散過程分為認知、說服、決定、實施和確認五個階段,選擇渠道的差異會影響個體對信息的認知率和采用率。特殊時期應運而生的“云錄制”綜藝節目,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聚合,更是新技術與互聯網思維融入傳統媒介的一次嘗試。
一、認知階段:宅家云聚會,以明星
陪伴轉變固有模式
創新—決策過程是從認知階段開始的,當個人或其他決策單位面對一項創新并理解其功能時,認知階段就開始了。疫情的突如其來客觀上也在催促綜藝制作與主流媒體更好融合,一種全新的“云錄制”綜藝誕生。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專門為王牌節目錄制了“云版本”,多檔“宅家云綜藝”也在網絡新媒體平臺播出,如湖南衛視《天天云時間》《嘿!你在干嘛呢?》、浙江衛視《我們宅在一起》等都像是一場大型的“云聚會”,以“Vlog+視頻連線”的創新模式解鎖綜藝的新特征——時效性與陪伴感。盡管此前的綜藝節目對嘉賓的家庭生活已經有過細致的呈現,但《嘿!你在干嘛呢?》在表現明星居家隔離生活狀態時,還是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宋威龍在廚房煎蛋,手法生疏,煎蛋時還不忘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觀眾馬上就會有親近感,和明星一起享有共同的情境,當明星卸下舞臺的光環,鏡頭前的互動性也得以提升,讓這段內容有了一種親切感與煙火味。
創新—決策過程實質上是一種信息搜集和信息處理的行為,是個體用來降低創新利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的一種手段。認知階段即創新決策過程的起始階段,個人或單位認識到某項創新的存在。一般來說,認知一項創新比接受一項創新要快得多。活在現代生活節奏下的人們往往沉迷于生活表面,而忽略對生活內部力量的挖掘與汲取。《嘿!你在干嘛呢?》的播出,精準找到觀眾在這一時期的內心敏感點,貼近人心、鼓舞人心,讓觀眾感受到這股生活內在能量的強大。李維嘉給媽媽染發這段內容,無論是母子二人的對話,還是維嘉幫媽媽“追星”,他們兩人都完全忘記鏡頭的存在,讓人真切相信且羨慕這樣的親情表達。一旦電視臺真正打破在內容制作上的“正統性”,在表現形式上融入短視頻與直播的魅力,那么將為綜藝制播帶來不容小覷的“破壁之力”。
云錄制綜藝節目中電商主播薇婭會在活動開始之前進行抽獎,與網友進行互動,“幸運兒”可以獲得精美的禮品;何炅在面對鏡頭時意識到自己處于綜藝拍攝與居家生活的中間位置,便很好地把握住了分寸,不僅提醒觀眾在疫情期間一些必要注意的防護措施,還通過做一頓簡單的飯、讀一本有意思的書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生活進行時。何炅的“吃播日記”一經上線便收獲好評不斷,泡面小圓餅、超級小蛋糕、雙皮奶紛紛大獲成功,引發網友爭相打卡。“陪伴式觀看”成為了一種新的共同生活形式,明星的普通居家狀態極有貼近感,跨屏交流中觀眾獲得的交際感增強。在創新擴散認知階段,全媒體傳播理念促進信息的傳播擴散。
二、說服—決策階段:創造新形式,
以意見領袖助力共渡難關
說服階段,即單位或個人對創新形成贊同或不贊同的態度;決策階段,即個人(或其他決策單位)所進行的活動將導致選擇接受或拒絕某項創新。創新機構經常通過在社會體系中發起對新想法的示范來努力加速創新過程,這些示范能相當有效地影響個人的接受程度。國內首檔原創分享互動生活創意秀《嘿!你在干嘛呢?》響應國家關于抗疫期間培養大眾健康心理情緒的號召,關注社會不同年齡和各階層族群,連線中每個人呈現的狀態,都是普通人在特殊抗疫時期的生活寫照,以綜藝的形式向觀眾傳遞一些積極向上、有價值且有意義的信息,同時又能讓觀眾感受到生活內部的活躍能量,日出脫胎于最黑暗的夜,無論過程如何兇險,我們都相信光明終將到來。
第一期請到的嘉賓有何炅、李維嘉、杜海濤、宋茜、宋威龍、何洛洛,疫情期間他們也遵守規定停工在家,陪伴平時因工作忙碌而忽略的父母。特殊時期,家庭生活極大影響每個成員的情緒,看到節目中這些“意見領袖”所表現的家庭關系,觀眾自然會受到觸動,在時間非常“充裕”的這段時間,用心陪伴父母。維嘉與媽媽視頻連線歌手周深,讓周深化身“網課教師”在線教唱抖音神曲《火紅的薩日朗》,這對不一樣的師徒互動起來趣味橫生,笑聲里的溫情也令人動容。
除此之外,抗疫竅門的分享也為“云綜藝”注入公益性和社會責任感,如《嘿!你在干嘛呢?》第二期演員袁珊珊與何炅的連線中,家在湖北襄陽的袁珊珊生動還原了湖北人民抗疫日常:360度武裝無死角出門、用圓珠筆按電梯鍵、在超市外隔空買菜、用熨燙機消毒外衣……跨屏互動融合節目不在少數,觀眾不再是聆聽者、接收者,而是轉化為行動者、發起者,以此提升觀眾的參與觀與積極性,促進社交跨圈層傳播。
三、實施—確認階段:加入“黑科技”,
以創新速度實現云端進階
執行階段是指個人(或其他決策單位)把創新付諸行動,并且如何使用創新的問題顯得特別突出。把一項創新投入使用,就是實施。從認識到態度再到行動,是一個效果的積累、深化和擴大的過程。湖南衛視《嘿!你在干嘛呢?》這檔節目是劉偉工作室針對疫情特殊時期的一次全新創作嘗試,創新速度創作了一個新的記錄,展現出“中國方案”。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所有的偶然都是喬裝打扮的必然。電視技術的發展不斷豐富著電視藝術的語匯,創新著藝術的表現,誰能夠在“云綜藝”錄制中脫穎而出,誰就有可能在媒體競合平臺中贏得主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于云錄制綜藝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近年來,每年都有一個舉國矚目的綜藝在做“云錄制”,那就是央視春晚,分會場直播連線的形式替代了傳統播出廣告等生硬方式,更好地銜接了不同節目之間的轉場,營造出“天涯共此時”的連線方式,本質上就是“云錄制”。
此外,2020《歌手·當打之年》以逆勢而上的情懷,成為“硬打之年”,進行“云錄制”。其創作理念就是不以品質做犧牲,力求最好的效果,保證每一次都成功,把失敗的幾率減到最小,無論何時都保持超強的應變能力。空無一人的現場加入云端大眾聽審,應用“5G芒果超視”及“AI(人工智能)人像識別處理技術”。在這種模式下,有很多溫暖誠摯的原創新作,如華晨宇錄制的戰疫主題原創歌曲《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后一天》,歌手的動情演唱穿透大屏與小屏,將安慰與信念傳遞到千家萬戶。無論大家身在何處,云端之上“天涯若比鄰”,音樂無界、傳播破界。5G和AI技術的使用讓“云端開唱”日臻完善。
事實上,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為“云綜藝”注入發展動力,節目對技術的應用,又促進了5G、AI等新技術的傳播擴散。“云綜藝”運用科技創新的過程,也是中國科技發展的縮影。這整個創新擴散的過程便構成了創新擴散的生命周期,羅杰斯的創新擴散理論為提高“云錄制”綜藝的傳播效果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視角。
四、結語
疫情期間“云錄制綜藝”擁有綜藝界目前的最小體量,卻為綜藝制播帶來了不容小覷的“破壁之力”。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綜藝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探索個人成長、探討社會議題、探究多元價值,“云綜藝”的創新擴散傳播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傳媒時代。無論如何,節目堅持“內容為王”,在形式上也不斷創新,是保持品質、避免同質不可忽視的課題。相信未來能看到更多貼近人心、鼓舞人心的優質節目,實現技術、藝術與文化的交叉融合,以精細化、專業化、深度化的標準踐行可持續發展之路,化被動等待為主動作為,凝聚抗擊疫情的力量、勇氣和民心,打造節目的獨有氣質,廣泛取材選材,進一步引發共鳴,不失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