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凱

摘要:本文從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產生原因、新媒體傳播中“蝴蝶效應”的影響以及新媒體傳播中“蝴蝶效應”的解決方法等方面展開論述,目的是推動新媒體傳播能夠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蝴蝶效應”;對策方法
一、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產生原因
(一)新媒體的特點功能
新媒體的主要特點是開放性、自主性、效率性、互動性等。傳統的媒體在傳播信息時,主要是國家信息管理局、有關政府部門等編撰新聞、選擇性地傳播新聞事件,進行社會輿論的控制,群眾并沒有便利的渠道進行自己的觀點表述,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抖音等軟件的開發,人民群眾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當一些社會熱點或是一些新聞事件被公眾知曉,就會被大量轉發,引發全面熱烈討論,個別群眾的反應過激或是看待事物的角度的問題,就會導致新聞事件的升級。因此,新聞媒體的傳播可能會放大網絡危機,盡管在各種平臺上人民群眾可以自由表達看法,但也增強了一些網絡輿論朝著不正確的方向發展,并且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自由民主的社會環境
當前自由民主的社會環境,也給新媒體傳播中“蝴蝶效應”的產生提供了可發展的空間。對言論自由的斗爭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社會問題,但我們清楚的是:言論自由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在社會環境為我們提供的一定的言論自由下,新媒體的傳播更為迅速,傳播的限制也更為寬松,因此也讓“蝴蝶效應”產生問題的控制難度加大,對新媒體傳播中的不良問題也因此不斷發酵。
(三)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與傳播
由于人民群眾對信息獲取的需求不斷增大,導致新聞信息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由于人民群眾對一些比較有吸引力的噱頭的新聞事件興趣更高,導致社會輿論的走向會朝著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方向發展。人民群眾的社會素質以及知識水平的不同,對于信息傳播的了解方式、評論等都會產生不同的社會反應,一些不符合社會道德認知的信息經過廣泛傳播,對于一些不明辨是非的年紀較小的群眾,為他們構建的社會氛圍將會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與傳播也將導致新媒體中的“蝴蝶效應”問題產生。
二、新媒體傳播中“蝴蝶效應”的影響
(一)信息的真實性、可信度得不到保障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新聞行業的工作者都將工作中心放在了收視率上,這也就導致了新聞事件內容的真實性、可信度得不到保障。由于新媒體傳播的工作競爭激烈,許多網絡新聞為了吸引更多關注,夸大新聞影響、扭曲事實真相,還有一些標題黨,更是擾亂了新聞市場,助長了不良風氣,也導致了“蝴蝶效應”在新聞傳播中的問題層出不窮。
(二)不良的社會風氣
不夠真實的新聞事件的大范圍傳播,也將影響社會風氣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對沒有經過調查的不實的新聞事件的播報,雖然吸引了人們好奇心,但長久以往,在群眾心中的形象將大打折扣,“蝴蝶效應”的負面不良影響主要是由人為因素導致的,也是新聞工作者以及人民群眾在未仔細斟酌之后,就隨意散發到社會,社會風氣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一些錯誤的社會價值觀的出現,不利于社會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新媒體傳播中“蝴蝶效應”的解決方法
新媒體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的發布、輿論的監督、生活的交流、服務于社會。而“蝴蝶效應”問題的產生就使這些功能出現了不良的社會導向,阻礙了這些功能的發展,使新媒體傳播與人民群眾的社會需求達不到很好的回應。因此,為了解決“蝴蝶效應”產生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促進新媒體傳播向著更優的方向發展。
(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
我國新媒體傳播中產生的“蝴蝶效應”問題主要是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讓一些非法人士鉆了法律的空子,所以必須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由于新媒體的發展極其迅速,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建設也必須依據時代的進步及時地進行調整,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不正確的網絡行為,用法律來進行約束,信息的傳播發展才能得到了質量的保證。因此,政府部門首先要加強立法工作的推進,考察社會實際情況,從實際情況出發,強化新媒體立法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是要建立網絡輿論監督與舉報的法律法規,對擾亂網絡秩序、散發社會恐慌等的網絡行為要進行監督與舉報,面對行為情節較嚴重的、舉報有效的進行公開表揚和獎勵機制,激勵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合理、真實的監督與舉報;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保護人民群眾的網絡信息,嚴厲制止網絡暴力,對網絡騙局也要有嚴格的法律法規來制裁,利用國家對網絡的掌控,要通過國家網絡衛星定位網絡騙子的實際生活,從而讓他們接受法律的制裁。依托政府法律法規的支持,加強網絡法律法規的治理力度,為人民群眾創造出和諧自由的網絡環境,也將“蝴蝶效應”產生的問題經過國家的宏觀調控加以控制。
(二)對突發事件的發生要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
面對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在面對一些突發事件的產生時,要及時處理,不能有時間上的延誤。在突發事件的產生初期,其剛開始的影響、接觸的范圍等還小,在前期就進行嚴格的控制,采取良好的解決辦法,能夠及時有效地避免突發事件帶來更嚴重的后果,與此同時,也能極大地減少后期花費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導致事件到無法解決的地步。因此,建議完善的預警機制,對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將有很大的助力,在事件沒有發生或是發生前期就進行控制和解決能夠有效地防止事件后期將造成的巨大的危害。
(三)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功能
由于網絡世界的廣闊性,單單依靠政府的宏觀調控是遠遠不夠的,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功能,實現全面共同監督,將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利用起來,對網絡新聞內容進行審核,將不實的信息扼殺在源頭上,引導人民群眾自覺抵制虛假的新聞傳播。可以設立網絡不實信息舉報電話、開展網絡不實信息舉報網站,社會群眾在網絡上觀察到的發布的虛假信息,可以在網站上進行公開,對于宣揚新聞的真實性也有一定的促進效果。
引導人民群眾怎樣辨別真假新聞也極為重要,提高人民群眾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強人民群眾對新聞真實性的關注,也能夠有效地警示相關新聞傳播從業人員,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比廣大的,新聞傳播也要滿足于人民的需求,解決“蝴蝶效應”帶來的影響。
(四)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就當前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的發展情況來看,想要根除“蝴蝶效應”帶來的問題明顯是不可能的,要引導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將不好的問題轉變為好的促進作用。需要新媒體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政府的宏觀調控十分重要,將負面的、消極的社會輿論,挖取其中正面的、積極的社會正能量,避免錯誤的價值取向發揮一系列的聯動反應,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要發揮新媒體傳播中積極的一面,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社會穩定,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健康、自由、民主、和諧的輿論環境,保障大家的利益。
(五)提高新媒體從業者的專業能力和道德水平
在解決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產生的負面影響時,要從信息的組織、傳播人員著手,也就是新媒體從業者們。從事新媒體工作者首先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面對新聞事件的敏感度、新聞內容的組織以及新聞的播報等,都需要專業的技能支持,要提高新聞從業者的從業門檻,加強新聞媒體工作者的專業崗位培養與學習,要進行技術層面的培訓,只有考核結果優異,才能給與從業證書等,保障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過關。
而對于新媒體工作者的道德素質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新媒體傳播的工作人員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公開公正地進行新聞的傳播和播報,懲惡揚善,應該是媒體工作者的工作道德,為人民服務,客觀正確地編撰新聞內容,引導社會輿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確保從事新媒體的工作人員綜合素養全面發展,新聞傳播真實、準確。
四、結語
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帶來的社會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解決,我們必須通過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對突發事件的發生要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功能、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提高新媒體從業者的專業能力和道德水平等方面,從行動出發,切實解決問題。信息門檻的降低,促進信息傳播的便利,因此,在信息傳播有些許的偏差時,產生了“蝴蝶效應”時,就需要加強研究,保證新媒體能夠在今后的時代發展中保持穩定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