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薇

摘要:本文對新媒體視域下新聞采訪中的觀察藝術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了具體的觀察藝術運用策略,希望能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視域;新聞采訪;觀察藝術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各行各業的改革創新,新媒體的出現促使新媒體時代到來。新媒體視域下給新聞采訪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掌握一種新聞采訪觀察藝術,從合適的角度觀察采訪對象,獲取更多不一樣的信息,保證新聞采訪實效與價值,提高新聞采訪工作質量。不能說每一篇報道都始于記者的觀察,但是可以說每-篇報道都離不開記者的觀察。沒有觀察,就沒有報道。一個不善于觀察的人,即使有一個好的新聞題材擺在他面前,也未必能采寫出優秀的新聞。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在面對眾多記者時,往往說的信息相差不多,甚至金口難開不想對記者說什么,這時新聞記者要想獲取獨一無二的信息,就需要記者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靈活使用觀察藝術與被采訪者互動,觀察被采訪者的神態、表情及肢體語言等,促進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收獲有價值的信息,在激烈的新媒體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一、新聞采訪中記者觀察藝術的重要性
(一)促使新聞報道更加真實可靠
在日益復雜的新媒體視域下,新聞報道的虛假現象越來越普遍,這直接影響著新聞內容的可信度。究其根本原因是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只聽采訪對象的一面之詞進行報道,且沒有進行現場踩點工作,沒有對新聞現場進行觀察,導致所收集的新聞內容存在失實性。對此,如果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有效運用觀察藝術,善于對新聞現場進行觀察,便可挖掘到新聞事件真實有效的信息,以此便能增強新聞報道的可信度。
(二)促使新聞報道更具真情實感
新媒體視域下新聞事件的報道除了要保證真實可靠之外,還要注重新聞事件細節方面的觀察和把握,這樣才能增強新聞報道的現場感,才能激發受眾對新聞本身的細心品味,從而增強新聞作品的可讀性。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運用觀察藝術對新聞細節進行挖掘,可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融入一些自己事件現場所感受的一些東西及自身感受,以營造一種現場氛圍,讓受眾有身臨其境之感,使新聞報道更具真情實感,引起受眾的共鳴,從而增強新聞的影響力。
(三)促使新聞表現力增強
在新聞采訪工作進行中,記者可運用觀察能力對新聞線索進行深入挖掘,從多層面、多角度提高新聞報道價值和表現力,從而直接提升新聞質量。另外,新媒體視域下新聞記者可根據受眾群體的興趣需求及口味運用觀察藝術挖掘一些能吸引受眾眼球的內容,或者在新聞報道中增強一些有趣的內容,既能吸引觀眾關注,又能提升受眾的觀看體驗,有助于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
(四)促使記者深度挖掘新聞線索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能否挖掘到有價值的信息直接影響到新聞采訪的整體水平。觀察作為記者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對記者深度挖掘新聞線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一些新媒體視域下從業經驗較少的新聞記者來說,他們往往在采訪過程中無法做到對新聞事件背后信息的深入挖掘,如果具備了一定的職業素養和觀察能力,便能在新聞采訪過程中以新的視角、恰當的時機挖掘重要的新聞線索。所以,觀察藝術在新聞采訪過程中非常重要。
二、新聞采訪中的記者觀察藝術應用
(一)把握觀察時機和角度
在新媒體視域下新聞采訪過程中找準觀察時機和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最佳的時機記者才能獲取最有意義的內容,只有最好的角度才能更好地對采訪對象進行觀察。
首先,對新聞的觀察在不同的角度所采訪的效果是不同的,但是,最好的觀察角度往往只有一個,所以,記者必須搶占采訪的最佳角度,針對具有新聞價值的關鍵內容進行精準性的觀察,以便獲得有效的信息。同時,記者在對采訪對象進行觀察時應保持正面,相對及盡量靠近的位置,最大限度地縮短視覺、聽覺空間,避免對采訪造成不利影響。
其次,在新聞觀察過程中要科學把握觀察時機,因為每一個新聞事件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面對動態發展的新聞事件時,選擇最有利觀察的時間進行觀察才能觀察到事物變化的最典型狀態,否則極有可能錯過大好的采訪時機。
所以說,新媒體視域下把握觀察時機和角度至關重要,不僅能提高采訪效率,還能及時捕捉到重要的新聞事實,進而使新聞報道的質量得到提升。
(二)觀察與詢問相結合
觀察就是用眼睛看,所以說眼睛是記者采訪的重要武器,但是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走馬觀花式的觀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要求記者在觀察時認真細心,同時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細節的捕捉能力,這樣才能在新聞現場觀察到更多的新聞細節,進而使得觀察更有效果。另外,新媒體視域下的新聞采訪中僅有眼睛的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眼睛和嘴巴的配合,也就是將觀察與詢問相結合,挖掘觀察背后所隱藏的真實問題,才能獲得最佳的現場觀察效果。
(三)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宏觀觀察指的是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對新聞現場及新聞事件本身進行大范圍觀察的一種能力,重點觀察新聞事件總的情況和印象,客觀地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微觀觀察指的是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對一些有特點事物、人物的觀察,以抓住新聞事件中有價值的材料。所以在新媒體視域下的新聞采訪中,不能僅從宏觀角度進行觀察,要注意宏觀觀察與微觀觀察的結合,從而對新聞整體及新聞細節中挖掘有價值的資料,達到對新聞事件的全方位認識,這樣才能使新聞報道更有深度,才能更有效地感染受眾群體。
比如,在國慶節慶典的采訪報道中,除了要觀察大畫面、大場景之外,還要注意一些細節觀察,如參與慶典活動人們的表情及內心感受,載歌載舞人們的心情以及手握鋼槍為偉大祖國站崗的武警戰士等,在大場面和細節的融合下,向受眾群體展示更加立體的新聞報道。
(四)觀察與理性思考相結合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句話放在新聞采訪觀察中,說的就是不同的采訪者觀察到一樣的事物會產生不同的解釋,有的記者能發現其中有價值的材料,而有的記者卻不能對此現象提起關注。這告訴我們在新媒體視域下新聞采訪工作中,除了要觀察之外,更重要的是對觀察內容的思考,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的心理分析,這樣才能在大腦的加工下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才能實現成功的新聞采訪。尤其是剛入行的記者既沒有太多的工作經驗,又沒有較強的捕捉新聞信息敏銳力,在采訪中一定要注重邊觀察邊思考,通過對觀察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真實有效的新聞線索。
我們的行為是由大腦支配的,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們的觀察行為很容易受思維所影響,這樣不但會錯過捕捉新聞線索的機會,而且會大大降低新聞采訪效率。所以,新媒體視域下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對觀察到的信息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以提高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及可信性。比如,在采訪犯罪嫌疑人時,需要精準觀察他的異常反應,以及異常反應背后可能隱藏的真相,如采訪的犯罪嫌疑人表述事情經過時的表情、神態及其手部抖動動作等。
(五)聯系背景和現場
新媒體視域下的新聞采訪過程中,不是以個人視角對新聞事件全貌的走馬觀花式觀察,而是有明確目標的,且是根據新聞現場進行有針對性觀察的。新聞觀察本身具有較強的主觀性特征,為了達到全面、有效的觀察目的,新聞記者應該在觀察過程中對新聞事件背景有詳細的了解,然后帶著思辨和求證的目的發現哪些是值得觀察和思考分析的內容,哪些是需要側重觀察和分析的內容,以此展開觀察才是正確的觀察方式。所以說,新聞采訪觀察一定要聯系背景和現場進行有目的地觀察。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媒體視域下,巧妙使用觀察藝術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是提高新聞采訪質量的有效措施。作為新時代的新聞記者,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經有效的觀察獲取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和材料,以為生動形象、全面真實的新聞報道奠定基礎,使受眾更加喜歡新聞作品。另外,新聞記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觀察藝術,在新聞采訪中能找準角度、找準時機、審時度勢對采訪對象進行觀察,做好新聞采訪信息采集工作,進而有效提高新聞采訪質量,創作出廣大群眾喜歡的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