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茲朝
一、鄉土植物的內涵
鄉土植物又稱本土植物。廣義的鄉土植物可理解為: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及物種演替后,對某一特定地區有高度生態適應性的自然植物區系成分的總稱。本文所論述的鄉土植物,僅指在當地自然植被中,觀賞性狀突出或具有景觀綠化功能的高等植物,它們是最能適應當地大氣候生態環境的植物群體。
二、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建設中的優勢
1、鄉土植物適應性強,因而易種、易活、易管、抗早鄉土植物是長期生長于本地的物種,經過長期的自我發展,已經高度適應了本地的生存環境。與外來物種相比,鄉土植物的成活率要高出很多,有易栽培,易成活的優勢。
2、經營鄉土樹種的費用風險較低
種植鄉土植物,不需要刻意學習栽培技術,種植過程操作簡單。而且,本土植物對本地不良環境的適應性更強,栽種和維護起來更加省力。與一些外來物種相比,鄉土植物的觀賞性也不遜色,所以,相對來說,鄉土植物更加“物美價廉”。只要通過合理的栽培和配置,鄉土植物就能夠制造出優美的園林景色,所以鄉土植物的性價比是很高的。
3、鄉土植物資源豐富我國地跨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氣候, 自然環境復雜,形成了極為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孕育了眾多的鄉土植物種類其中相當多的鄉土植物為世界名貴花卉。如云南的八大名花,牡丹,梅花,桂花等。
4、抵御外來種入侵,保護生態安全 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穩定的系統,一旦有新物種的進入便會破原有的平衡,從而影響生態群落中其他物種的生存。如果靠引進新的物種來建設園林,則有可能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鄉土植物長期生存在當地的自然環境中,通過長期的自我進化,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成為當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用鄉土植物進行園林綠化,就能夠避免生態平衡被打破的危機。 因此,在園林綠化中科學地運用鄉土植物,能夠避免對原有生態環境中生物群落的破壞,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
三、合理開發和利用鄉土植物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措施
1合理開發和利用鄉土植物應注意的問題1、對鄉土植物的重視程度不夠在營造園林的過程中,建造者喜歡選擇外來的新鮮的物種,而且喜歡引進高貴的物種。鄉土植物在當地在普通不過。也就是因為它們的普通,造園者的才沒有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唾手可得的資源上。現在很多的造園者盲目地引進外來植物。這些外來物種會與爭奪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間,搶占其生存資源。在這種情況下,鄉土植物要想在本地的園林綠化中占據一席之地,還需要長久的等待。
2、鄉土植物的數量和種類都急劇減少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原有的植物已經不能承擔為人們日常生活服務的功能,很多的鄉土植物被新生的物種取而代之。漸漸地,本土植物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沒有從前那樣重要了。在人們心目中,鄉土植物所代表的文化也失卻了吸引力。市場經濟的大潮席卷各地。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人們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人們用速生林取代了鄉土植被。這樣,鄉土植物的生存空間被擠占。
3、鄉土植物的應用種類有限我國的城市園林綠化過程中,不乏鄉土植物應用成功的例子,但是,能夠為園林綠化所用的鄉土植物品種卻是十分有限的。這種現象下,很多人對鄉土植物的認識就不夠全面,認為鄉土植物過于普通、不上檔次、過于單調。
4、規劃設計者忽視鄉土植物在進行園林綠化的過程中,由于設計者對鄉土植物的重視不夠,也缺少對鄉土植物習性的認知和相應的設計理論,加上對植被的綜合功能認識不足,從而忽略了園林植物的選擇對人的生存環境和地區的生態平衡帶來的影響。為了迎合缺乏理性的大眾的審美情趣,也為了滿足相關領導人的政績工程需要,設計者在設計園林時,往往不用鄉土植物。設計者的忽視同時還導致了對鄉土植物的應用缺乏科學性。
5、鄉土植物的苗源緊缺林業科研部門熱衷于將外來植物作為研究對象,而忽略了對鄉土植物的保護。鄉土植物幼苗的繁育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鄉土業植物的開發也沒有的有效開展下去。 6、合理開發和利用鄉土樹種的對策措施,加大鄉土樹種引種栽植馴化力度。政府對鄉土植物種源的培育一致缺乏重視。這導致了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地位被邊緣化。因此,應該加強對優良的鄉土植物種源的開發和生產,并進行必要的改良和創新,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良種基地以滿足園林綠化的需要。 7、建議政府部門制定關于開發鄉土樹種的對策 政府及相關的部門應該對鄉土植物的應用優勢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在宣傳鄉土植物方面加強力度。提高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園林綠化整體責任感,增強園林建造者的整體環境意識。進一步改變人們對植物的美的認識,在城市群眾中形成更加理性的審美觀念。在充分認識到鄉土植物的重要性之后,針對本地的鄉土植物應用現狀,頒布一系列的獎勵制度,自主和鼓勵生產商生產和銷售鄉土植物。政府對鄉土植物種源的培育一致缺乏重視。這導致了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地位被邊緣化。因此,應該加強對優良的鄉土植物種源的開發和生產,并進行必要的改良和創新,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良種基地以滿足園林綠化的需要。 8、加強鄉土樹種選種育種工作園林綠化的規劃者和建設者應該對鄉土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物學特征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園林綠化的植物配置過程中,按照鄉土植物的特性進行配置,用對植、孤植、叢植、樹林、喬木、灌木、花卉和垂直綠化等方式對植物進行集中。在一定的設計理念的指導下,遵循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則,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對鄉土植物進行靈活運用。在設計園林和建設園林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原有植物的保留。原有植物已經適應了本地的環境。除了有較強的適應性,鄉土植物的抗逆性和地方特色也是外來物種所不能比擬的。利用鄉土植物,能夠在當地構建出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園林景致。從某種意義上說, 自然林所帶來的生態效益是人工林的數倍,甚至是數十倍。在園林綠化中使用鄉土植物,能夠盡可能少地破壞自然植被的生存狀態,能夠創造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的綠化園林景觀。所以,提高園林綠化的設計者和建設者的整體素質,不僅要增強他們對鄉土植物重要性的認識,還要增強他們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鄉土植物進行園林建設的能力。
總結:現代人對居住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和諧的,健康的、文化氣息濃厚的居住環境是現代城市居民對園林建設者提出的新的要求。鄉土植物不僅能夠節省園林建設開支而且能最大程度上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另外,鄉土植物承載著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使用鄉土植物建設綠化園林,能夠為園林增添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增強對鄉土植物的保護和利用的意識,園林的設計者也應該充分認識到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積極作用,建設出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