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暉宇 李君毅 阿旺桑珠
摘要:西藏自治區號稱“世界最后一片凈土”,對于西藏自治區的大氣污染問題應當更加重視,法律作為解決社會問題最有力的工具,在大氣污染治理監督的工作中必有其決定性作用,但法律也有其滯后性,我們需要在對當前存在影響因素及問題的認識研究中不斷對其進行完善,使之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當地生產生活活動。所以即便拉薩市的大氣質量仍位于我國前列,但對其保護監督的工作也絲毫不得怠慢。“防患于未然”,我們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發展道路,相關部門也應當嚴格遵守已制定實施的法律法規,同時保證交通、工業生產關于排污等方面數據的真實性,從而進行更好的管理監督。
關鍵詞:拉薩市大氣污染防治 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相關法律法規建議
1.拉薩市大氣污染現狀分析
拉薩作為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對于拉薩市的任何措施對于整個自治區乃至整個青藏高原都可以說是舉足輕重,所以對于該地的大氣防治工作更是十分重要。首先,需要了解拉薩市大氣污染存在的源頭,各源頭污染的成因以及在拉薩城區各種污染源頭的分布區域。只有了解分析了這些,才能更好的結合相關法規法律解決目前拉薩市存在的大氣污染問題。
1.1城市概況
拉薩,別稱邏些、日光城,是西藏自治區首府,城市建在雅魯藏布江最大的支流拉薩河中下游的寬闊平原上,總面積2951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82.82平方千米。海拔3650米,全年多晴朗天k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1.2拉薩市大氣污染現狀
大氣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大氣環境污染是當今世界的主要問題之一,嚴重的影響著人類的方方面面。拉薩市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民族風情。目前拉薩市大氣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因農業對拉薩市的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非常小故此可將改污染源忽略不計,根據通過對拉薩市環保局發布的《2019年度拉薩市空氣質量總結》的數據分析:“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2019年拉薩市空氣質量有效監測天數為365天,環境空氣質量優為192天、良為172天,輕度污染1天,優良率99.7%。生態環境部發布的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我市排名第二,2019年PM2.5、PM10、O3、SO2、CO監測值(均值)與去年同期相比,SO2、O3、NO2、CO監測值基本持平,PM2.5、PM10下降56%、27%。”可知大致污染物與什么類型污染源頭相掛鉤,下面分別對其他污染源進行分析。
1.2.1 拉薩市大氣環境交通污染源情況。近年來隨著拉薩市建設水平進程的逐步加快,使得群眾的生活水平隨之提高,汽車保有量顯著增加,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呈現出逐年遞增之態勢,成為了拉薩市當前大氣環境的第二大污染源。因為拉薩市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情況比較復雜(如海拔高、空氣稀薄等),從而很容易造成汽車燃油無法充分燃燒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汽車排放的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及碳氫化合物的濃度較高,對城市大氣造成了嚴重污染。
1.2.2 十八大后,拉薩市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拉薩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西藏地區唯一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商務部和自治區、拉薩市兩級黨政府的指示和要求,開發區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市場化運營和規范化管理,堅持貫徹國務院批復的"三個為主、一個致力于"的方針,即:堅持以工業項目為主,吸收外資為主,出口為主和致力于發 展高新技術產業。一園三區作為拉薩市乃至西藏自治區的新興經濟園區,其中的工廠生產等生產活動必將會帶來一部分必須重視的環境問題,該“一園三區”囊括達孜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三個工業園,面積達到28.8平方公里,對如此聚集型的產業經濟中心的排污治理業直接影響到經濟生產與環境治理的平衡。
1.2.3 拉薩市大氣環境生活污染情況,根據相關調查數據結果顯示,截止到2018年,拉薩市的常住人口約54.35萬人,城鎮人口約33萬人,城鎮化率46%。生活在市區內的居民日常使用的主要能源有液化氣、電能和太陽能,這些基本上不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太大污染。而拉薩市大氣生活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寺廟煙霧和煤炭燃燒。拉薩作為藏傳佛教圣地,每年來此朝拜的善男信女不計其數,加之寺廟每天都要燃燒貢香和酥油,導致寺廟上空常年煙霧繚繞。
2.結合拉薩市當地近年相關法律法規與案例分析存在問題
通過之前對拉薩市市區各項大氣污染源頭、成因、分布等的分析,針對這些給出合適的舉措后,重中之重是要將這些舉措與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價值與效果,依靠法律解決當今社會存在的各項問題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堅信“依法治國”方略,預防和解決西藏自治區潛在和已經存在的大氣污染問題更應依照相關法律。法律存在其滯后性,承認法律在社會實踐中肯定會顯示出法律的不足,一些問題并不能依靠法律十分妥善的處理,所以就更需要在其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存在的不足并不斷改進才能符合時代進步,解決現有問題,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
2.1.對拉薩市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分析
隨著《西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在2018年12月24日在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通過,西藏自治區針對當地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變得更加順利。該條例適用于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作為地方法律法規,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大氣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進行實施,其中對上述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問題作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約束與治理方案。該條例總共八章,法條共有五十七條,分別為: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限期達標規劃和監督管理;第三章 沙(揚)塵污染防治;第四章 機動車船等污染防治;第五章 工業及能源污染防治;第六章 農業和其他污染防治;第七章 法律責任;第八章 附則。
第一章至第六章是針對西藏自治區大氣污染主要源頭和類型做出的相關規定,這些規定會使西藏自治區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得到提升,并且能針對不同類型的污染問題依照不同規定作出妥善處理。《生態文明工作專班2020年工作要點》(拉生專班辦發〔2020〕1號)通知要求,依照上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西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相關條款,拉薩市環保局啟動了起草《拉薩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工作,并向各園區管委會、縣(區)人民政府、相關部門開展了征求意見,為了進一步推進起草《拉薩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草案)》工作。這一消息也證明在《西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實施過程中,拉薩市也應結合本市的具體情況進行再次的優化, 針對“城市揚塵”這一方面專門進行立法工作,使之更符合當地的環境治理與監督,也表明了拉薩市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
2.2.對近年拉薩市生態環境污染案例的思考
隨著整個西藏地區的經濟不斷發展,拉薩市作為主要發展城市,其經濟發展狀況也是十分可觀,在諸多產業進入拉薩當地發展后,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同樣有各種爭端。隨著依法治國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和在各地的不斷落實,在拉薩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諸多爭端也依靠法律得到了較為完善地解決。以通過調查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西藏中興商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馬奴亥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的調查就能體現拉薩市人民法院對生態污染帶來相應損害的重視。案件其中牽扯到西藏中興商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2017年5月開始接收到拉薩市環保局的《限期改正通知》,其中就提到該公司應對其堆放的數千噸拆解廢料、廢鐵進行處理,且這些廢料廢鐵多來自于報廢汽車,雖然該案件主要解決的是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的民事糾紛問題,但其中各級法院對涉及到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是十分重視,從中也可以看出環保局對于污染問題的重視與環保局意見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的重要性。
在相關法律現象發生后,應當有更健全完備的法律來對涉及到的個人、企業、組織等進行約束管理,使大氣污染的賠償責任更加細化,處罰依據更加具體合理,這樣才能使法律具有其“靈魂”,在實踐案例中的作用更加明顯。
3.對拉薩市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發展的建議
在2019年下旬,拉薩市環保局提出“拉薩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深入實施“環境立市”戰略,堅守環境保護紅線、 底線、高壓線,堅持“強理念、建制度、優布局、 增投入、興綠化、治煙塵、控揚塵、減尾氣、嚴監管”, 保護和改善空氣質量。”,在針對拉薩大氣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問題中應當注意必須嚴格依照上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西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相關條款來進行。針對拉薩近年得到良好發展的“一園三區”經濟重區,應當通過對相關法律的改進,在工業園區周圍設立多個監測試點,在分析數據的同時也可監測出主要污染物來源,根據污染物的不同對涉及產業種類進行下發整改通知等說明,也應當制定例如限制入駐企業種類的規定。
在對下位法律法規的修改制定過程中也應當著重參考監測數據,并且充分考察工業園區、居民生活區、生活及產業廢料垃圾處理區等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專項專治”的法律規定,例如在針對工業園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該區域上年度的數據來限制下一年度各項廢氣廢料的排放標準,超出部分可按不同標準制定處罰措施,如超出限定量過多的可根據立法規定出的相關單位對涉及個體提出環境保護的公益訴訟。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公益訴訟也應當在法律法規中詳細體現,這也是直接加大地方法律法規在這方面的監管力度,部門之間的職能也應當在法條中詳細規定出來,避免相關部門執行職權的時候出現超出職權范圍、部門之間存在“扯皮”等現象。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拉薩市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得大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為此,應當全面準確地分析當地大氣污染的現狀,并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對大氣污染進行有效的防控和治理,以此來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法律作為解決社會問題最有力的工具,在大氣污染治理監督的工作中必有其決定性作用,法律也有其滯后性,我們需要在對當前存在影響因素及問題的認識研究中不斷對其進行完善,使之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當地生產生活活動,即使拉薩市的大氣質量仍位于我國前列,但對其保護監督的工作也絲毫不得怠慢,“防患于未然”,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發展道路,相關部門也應當嚴格遵守已制定實施的法律法規,同時保證交通、工業生產關于排污等方面數據的真實性,從而進行更好的管理監督。
參考文獻
[1]王珊,《拉薩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N].西藏日報 ,2018年 第006版
[2]白永飛,《2014-2016年拉薩市大氣環境質量分析及評價》[J].氣象科技,2018(6)
[3]尼瑪楚多,《拉薩城市大氣污染現狀與有效防治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0)
[4]拉薩市環保局,《拉薩市2019年空氣質量審核》 [Z]. 2020-10-30
[5]西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Z]. 2018-12-24
[6]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
本文為西藏民族大學2019年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關于拉薩市大氣污染的調查研究及相關法律法規建議”(項目編號為s20191069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