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渭敏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西方效應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存在盲目追崇西方文化的情況,而中國傳統文化則成為可有可無的存在,逐漸被人們忽視,導致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淡出人們的視線,直至消失,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想要改善這一社會現狀,就應從教育的根源入手,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運用。基于此,本文將針對這一課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互動 傳統文化 結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1.034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拓展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幫助幼兒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另一方面,能夠讓民族精神在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根深蒂固,起到時刻的監督與督促的作用,端正幼兒的行為舉止,使其能夠逐漸地成長為具有高尚品質的人。由此可見,對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運用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策略綜述如下。
一、幼兒園活動與傳統節日有效結合的意義
1.幼兒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的迫切需要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教育行業中對結果的看重高過對過程的看重的情況屢見不鮮,導致幼兒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學中的體驗感受成為無足輕重的存在,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運用則能夠有效地改善這一問題,置換幼兒園教育的指導思想,端正教育的根本目的,讓幼師認識到幼兒的真正需求,自覺摒棄急功近利的錯誤教育思想,積極地投入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讓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感受與探究傳統文化,對滿足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2.幼兒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整合教育資源的迫切需要
在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下,國家對中國特色越發看重,其中對在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更是著重強調。就實際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針對幼兒教育的項目研究眾多,但真正意義上的以傳統文化資源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結合的項目卻少之又少,致使傳統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滲透效果不佳。通過對在幼兒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能夠達到有效的宣傳作用,讓更多的人對傳統文化與教育的結合重視起來,展開對幼兒園教育的針對性探究,進而達到整合教育資源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措施分析
1.道德規范和禮儀教育相結合
幼兒的年齡較小,對外界事物的認識不足,理解與記憶的能力較少,在面對較為復雜的傳統文化知識時無法做到有效地學習。所以,在幼兒園階段的傳統文化滲透大多是以道德規范為主,理論性知識較少,十分符合幼兒現階段的情況。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規范和幼兒園課程中的禮儀教育具有眾多相同點,幼師在引入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時,可以采取將道德規范和禮儀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組織幼兒領略傳統文化中的禮儀與道德思想,調動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到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的重要性,最終實現傳統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運用的有效性。
2.傳統文化下的生活常規基礎訓練
在中國傳統文化類書籍中包含著大量的有關幼兒禮儀的知識內容,能夠為現階段幼兒園教育中的生活常規基礎訓練課程提供諸多教學資源。對此,幼師在制定幼兒園活動教育方案時,應立足于傳統文化內容,有效地豐富活動教學,帶給幼兒全新的學習感受。另外,為加深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幼師還應從幼兒的現實生活的方向入手,在飲食、坐、立等方面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讓傳統文化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逐步成為幼兒生活的一部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推進性的力量。例如在學習禮儀課程時,幼師可以采取故事教學法,為幼兒講解中國古代有關禮儀的故事,如孔融讓梨等,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的興趣,最后,幼師需要將活動的主體放在幼兒身上,向幼兒提出問題,如:“孔融讓梨的故事體現了怎樣的傳統文化?”“你從故事中獲得了哪些啟發?”等,引導幼兒依據自己的能力對故事進行總結,激發幼兒的自主意識,使幼兒能夠自然而然地對故事內容展開回顧,在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的同時,讓傳統文化中的禮儀文化深入人心,成為幼兒行為習慣的一部分,使幼兒能夠受益終身,進而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運用的有效性。
3.抓住節日文化的核心價值開展適宜有童趣的實踐活動
傳統文化就在人們的生活中,與人們的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幼師在開展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結合教學時,應注意抓住教學的契機,以傳統節日文化的核心價值為原點,積極地組織幼兒進行極具趣味的實踐活動,改變幼兒對學習的固有認識,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使幼兒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另外,幼師還應加強對幼兒宣傳傳統文化的意識培養,為幼兒布置合適的實踐作業,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將傳統文化帶給身邊的家長與朋友,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的構建,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幼兒能夠自覺地肩負起學習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推進性的力量。例如,包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幼兒園幼師可以為幼兒準備相應的工具,如粽子葉、糯米、紅棗等,組織幼兒進行包粽子的活動,在采取引導為主方式與幼兒展開互動交流,向幼兒提出相應的問題,如,“端午節是每年陰歷的幾月幾號?”“端午節節日的由來?”等,調動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能夠在一個較為自由愉悅的狀態下掌握傳統文化知識,有效地減輕幼兒的學習壓力。最后,幼師需要為幼兒布置合理的節日任務,如“與家長一起包粽子”“為家長講解有關端午節的故事”等,讓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滲透更有價值。
4.鼓勵幼兒家長參與到相關活動之中,構建和諧家園
幼兒階段幼兒所受的教育主要來自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二者在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時將會對幼兒發揮最大的良性作用。因此,幼兒園幼師應積極地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構建出良好的家園關系,使幼兒家長能夠更為全面地了解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學習與成長情況,理解幼兒園的每一項教育策略的實施目的,積極地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進而達成家校合作的目的。例如,在開展全園運動活動時,幼兒園可以鼓勵幼兒家長參與到南黎族竹竿舞的表演活動之中,通過幼兒與幼兒家長相互配合的方式呈現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讓幼兒與家長都能夠更為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幼兒家長與幼兒的默契度,增強彼此的親密度,營造出和諧的活動氛圍,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在幼兒園家園合作活動中的有效運用。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支撐力量。在幼兒園活動中運用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對新一代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幼兒思想意識、人文精神、社會責任感的構建都具有突出的促進效果。因此,幼師應對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滲透起到高度的重視,積極地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涵養,學習優秀的教學案例,創設更為優質的幼兒學習與成長環境,為傳統文化在世界中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提供推進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吳昊東《民族文化資源引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與探索》,《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10期。
[2] 黃碧凡、吳振東《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運用中存在問題的思考》,《幼兒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3] 焦健健《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運用中存在問題的思考》,《科學咨詢》2020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