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才遠,劉國聯
(1.金陵科技學院 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9;2.蘇州大學 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裙褲作為一種代表優雅女性形象的服裝款式,將褲裝封閉式結構的嚴謹性與裙裝開放式結構的舒適性統一起來,形成獨特的著裝效果。在傳統風格上進行了裙褲的現代風格設計演繹,出現了多層飄逸裙褲、喇叭型裙褲等款式。伴隨服裝設計風格的多元化,裙褲的設計融入了現代設計的時尚元素,運動、嘻哈、另類的設計風格出現在裙褲的設計中[1]。
目前,女性消費者有了日益增長的美好著裝需求,對穿衣的合體性、舒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在傳統的裙褲結構設計過程中,僅將腰圍、臀圍尺寸等分,沒有考慮到人體不同圍度的截面特征對裙褲設計的影響[1]。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時代的到來,女裝消費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無論是電子商務模式下的服裝銷售,還是個性化的服裝定制,服裝尺寸的合體程度是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
本文將通過圖像處理方法獲得青年女性人體數字圖像的輪廓,識別人體圍度對應的寬度、厚度,構建體型細分后的圍度擬合方程,剖析裙褲結構設計的參數規律,以實現合體裙褲結構的參數化設計,贏得青年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運用自主研發的非接觸測量系統(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3]和SYMCAD II型三維人體測量系統(法國TELMAT公司)對青年女大學生進行測量,年齡為18~24歲,身高為155~170 cm,測量人數為230人。
為了提高測量數據的精準度,對被測量人員有以下5點要求:①穿著貼身文胸、內褲;②摘除項鏈、耳墜、眼鏡、手表等配飾;③身體直立靜止、眼睛平視前方;④手臂遠離身體,能夠區分人體軀干與腋窩;⑤兩腳要站在測量室中指定的位置。
在顏色空間內,彩色圖像是由R、G、B這3個分量構成的,可以用3D數據組表示。因此,建立3D直方圖可進行圖像的彩色分割[4]。
運用C-均值聚類法可進行青年女性人體圖像的彩色分割。假設f=(x1,x2)為1個像素坐標,g(f)為該像素的灰度值,則該聚類法準則見式(1):
(1)

運用C-均值聚類法提取青年女性人體圖像的主要步驟如下:


③重新計算每個聚類中心的值,見式(2):
(2)


經過彩色分割圖像處理可有效獲取人體圖像。但是,由于人體某些部位的膚色與測量背景的顏色較接近,導致處理后的人體圖像內部存在孔洞。在此基礎上,運用孔洞填充、開運算等算法,平滑青年女性人體圖像的輪廓,刪除人體圖像中小的孤立物,去掉人體圖像中細小的突出部分[5]。
形態學重構從青年女性人體圖像的峰值開始,根據像素的連通性依次計算到圖像的其他部分。運用MatLab軟件,采用函數Bwperim提取出光滑的青年女性人體圖像輪廓,圖像輪廓提取及特征尺寸識別見圖1。

圖1 圖像輪廓提取及特征尺寸識別
運用圖像處理學中的區域描繪子,得到人體圖像的8個極值點。其中,人體正面圖像中的最高點所在的行,記為Lmax;圖像中最低點所在的行,記為Lmin[3]。根據圖像學知識,人體身高的圖像學尺寸為Lmax行與Lmin行之間間隔行數的絕對值。
提取的人體輪廓屬于二值圖像,用1表示輪廓的二值。由于臀高與身高存在比例關系(R),該比例關系在一定范圍內浮動,可用區間[R1,R2]表示。就進行圖像處理的某青年女性人體輪廓而言,根據人體的身高、臀高與身高的比例區間,可以得到臀高對應行數的浮動區間[L1,L2]。在區間[L1,L2]內,尋找臀部的二值像素點,以確定臀突的位置。在區間[L1,L2]內,同一行上左、右像素點所在列數差的絕對值的最大值為臀寬的圖像學尺寸。同時,將最大值所在行記為Lp。同理,在人體側面圖像中,Lp行上左、右像素點所在列數差的絕對值為臀厚的圖像學尺寸。按照類似方法,可以得到人體其他圍度對應的寬度、厚度尺寸。
將青年女性人體的3D點云圖導入Imageware軟件中,提取腰圍、臀圍截面,得到不同形狀的腰圍、臀圍截面。分析發現,腰圍截面、臀圍截面的寬厚比差異較大。因此,將青年女性人體的腰部寬度與腰部厚度的比值、臀部寬度與臀部厚度的比值作為分類指標,完成體型細分[6]。230名受試者中有20人的體型分類比較分散,本文不予以考慮。按照一級、二級分類指標將剩余的210名受試者進行體型分類,體型細分結果分布見表1。

表1 體型細分結果分布
3.2.1 基于點云數據的臀圍測量
按照臀高與身高的比例關系,在3D點云圖中確定臀圍的位置,臀圍測量的步驟如下:①使用Imageware軟件輸入三維點云數據,切換到視角“Front”;②通過工具“Parallel Cloud Cross Sections”選擇Y軸方向的臀圍截面;③利用工具“3D-Spline”在“Left”視角下繪制臀圍的曲線,再利用工具“Object Information”測量臀圍值。點云圖中臀圍尺寸量取見圖2。通過類似的操作,可以量取腰圍的尺寸。

圖2 點云圖中臀圍尺寸量取
3.2.2 圍度擬合方程
由于圍度和相應寬度、厚度存在相關關系[7],可以構建對應的擬合方程。青年女性人體體型細分后,占比較低的類別不統計在內。借助SPSS統計軟件,構建的圍度擬合方程如下:
①若W1/W2=1.3,H1/H2=1.4,則
W前=1.149×W1+0.946×W2-11.675
W后=0.896×W1+0.601×W2+0.737
H前=3.467×H1-2.639×H2-8.691
H后=1.588×H2+9.335
②若W1/W2=1.3,H1/H2=1.5,則
W前=3.108×W2-1.602×W1+14.275
W后=3.451×W1-1.953×W2-11.932
H前=3.798×H1-4.026×H2+4.561
H后=1.31×H1+3.533
③若W1/W2=1.4,H1/H2=1.4,則
W前=1.119×W1+5.506
W后=1.297×W1+2.521
H前=5.81×H2-3.435×H1+21.07
H后=5.48×H1-6.108×H2+10.46
④若W1/W2=1.4,H1/H2=1.5,則
W前=1.875×W2+0.577
W后=0.965×W1+9.843
H前=0.829×H1+1.125×H2-10.025
H后=0.722×H2+31.004
⑤若W1/W2=1.4,H1/H2=1.6,則
W前=2.827×W1-2.09×W2+0.897
W后=1.753×W1-9.116
H前=5.282×H2-2.165×H1+4.835
H后=3.523×H1-5.035×H2+32.462
⑥若W1/W2=1.5,H1/H2=1.5,則
W前=1.524×W1-0.776×W2+7.992
W后=2.735×W1-2.63×W2+11.811
H前=0.983×H1+9.198
H后=1.042×H1+12.502
式中:W前為前腰圍尺寸,cm;W后為后腰圍尺寸,cm;W1為腰部寬度,cm;W2為腰部厚度,cm;H前為前臀圍尺寸,cm;H后為后臀圍尺寸,cm;H1為臀部寬度,cm;H2為臀部厚度,cm。
另外挑選50名受試者進行人體尺寸測量,將50人的實際三維測量值與不同體型分類后的擬合值進行對比分析。鑒于人體圍度的差異性,本文利用相對誤差(絕對誤差與三維測量值的比值)來檢驗擬合結果精準度,|±1|表示相對誤差在±1.25%到0之間;|±2|表示相對誤差在±2.50%到±1.25%之間;|±3|表示相對誤差在±3.75%到±2.50%之間;|±4|表示相對誤差小于-3.75%或者大于3.75%;相對誤差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相對誤差分析結果
驗證結果表明,基于人體圍度寬度與厚度比值分類的擬合方程預測精準度比較高,預測值相對誤差小于2的百分比超過85%,圍度擬合方程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假設標準女體的凈臀圍為H。其中,凈臀圍H為前臀圍與后臀圍的和。在裙褲結構設計時,橫襠部位對前后褲片中縫的牽制力需要減小到零[8]。當總襠寬(X)達到最大值時,X裙褲=0.21H[9],此時的襠寬系數(總襠寬與凈臀圍的比值)K裙褲=0.21。裙褲后腰線與裙裝后腰線設計相似,即后中心下降H/96,即裙褲后翹量h裙褲=-H/96。同時,后中線傾角α裙褲=0°,下襠縫夾角β裙褲=0°[10]。裙褲原型結構及參數值見圖3。

圖3 裙褲原型結構及參數值
就裙褲結構設計而言,隨著裙褲外輪廓幅度增加,總襠寬的數值也逐漸增大,二者之間的函數關系為X=KH,K為襠寬系數,取值區間為K∈[0.16,0.21][11]。后中線傾角、后翹量以及下襠縫夾角都與襠寬系數存在函數關系[11-12],分別見式(3)~(5):
α=42-200K
(3)
h=29H/240-5KH/8
(4)
β=798/5-760K
(5)
式中:α為褲裙后中線傾角,K∈[0.16,0.21];h為褲裙后翹量,K∈[0.16,0.21];β為褲裙下襠縫夾角,K∈[0.16,0.21]。
省道是解決人體圍度差、將2D面料塑造成3D服裝的重要工藝形式。為了避免服裝在人體凸起部位出現尖點,通常將單個省量的最大值約束為3 cm。根據合體裙裝、褲裝放松量的加放規則,平分到1/4衣片中,腰圍的放松量設為0.5 cm,臀圍的放松量設為1 cm。就某類青年女性體型而言,裙褲前片的省量=2/3[H前+1-(W前+0.5)];裙褲后片的省量=2/3[H后+1-(W后+0.5)]。如果計算的省量在3 cm以內,則設置1個省道;如果計算的省量超過3 cm,則需要設置2個省道。
為了滿足青年女性個性化的著裝需求,設計師在裙褲原型基礎上進行現代設計,比如,改變裙褲長度、腰線結構,增加褶裥、分割線或者衩等結構變化。
斜裙褲最明顯的特征是裙擺量比較大。在裙褲原型的底擺處剪開,合并腰部的省道,通過省道轉移技術將腰部的省道轉移到底擺處,增加底擺量。為實現結構的平衡,內、外側縫分別向外撇出1.5、3.0 cm擺量。斜裙褲結構設計見圖4。

單位:cm,下同。
褶裥連腰裙褲的襠寬系數取值為0.16H,按照前、后襠寬的結構合理性進行分配。該裙褲屬于高腰裙褲,需要在裙褲原型上將腰線抬高4 cm。裙褲前片有3個褶裥,形狀為陰裥,單個褶裥量16 cm,運用切展法分別在前中線位置、橫襠線1/2處增加褶裥量。裙褲前片的省量也合并為褶裥量。將裙褲后片的腰臀差,設置為2個省道,按照對稱原則將省道補齊到高腰位置[13]。為了實現結構的平衡,內、外側縫分別向外撇出1.5、4.5 cm擺量。褶裥連腰裙褲結構設計見圖5。

圖5 褶裥連腰裙褲結構設計
按照45°四片斜裙褲結構設計的方法完成裙褲的腰線、底擺等結構設計[14]。根據襠寬系數的取值合理分配裙褲的前襠寬、后襠寬。圓弧形裙擺裙褲結構設計見圖6。

圖6 圓弧形裙擺裙褲結構設計
為實現青年女性裙褲結構的參數化設計,通過數字圖像處理方法提取人體輪廓并識別特征尺寸,構建不同體型的圍度擬合方程,剖析裙褲結構的參數設計規律,結論如下:
①綜合運用數字圖像處理的各種方法,運用MatLab軟件編程有效地提取了青年女性人體正、側面圖像的輪廓,識別出腰圍、臀圍截面對應的寬度、厚度等特征尺寸。運用Imageware軟件量取青年女性人體3D點云圖中對應位置的腰圍、臀圍尺寸,減小了人體圍度尺寸測量誤差。
②基于腰部寬度與腰部厚度的比值、臀部寬度與臀部厚度的比值完成了青年女性體型細分,構建了不同體型基于寬度、厚度的前后腰圍、前后臀圍的回歸方程,得到的回歸方程擬合精準度比較高,預測值相對誤差小于2的比例超過85%。
③歸納出裙褲前后腰圍、臀圍,后中線傾角、后翹量、前后下襠縫夾角以及省量等參數設計規律,可實現現代裙褲結構的參數化設計,能夠滿足青年女性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