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市森林公園管理處(內蒙古通遼,028000)
【導讀】城市綠化建設中,需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人文環境等因素,選擇適宜的果樹苗木,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以及后續的養護管理。
近幾年,果樹在我國城市綠化中的應用發展迅速。將果樹用于城市環境綠化,同樣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及美化環境的作用,還能結出鮮美的果實供人觀賞或品嘗。由于受到其他綠化樹的影響,綠化果樹苗木培育及栽植的成活率不高。因此,需要掌握綠化果樹苗木培育與栽植的技術,才能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從而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可行性:與果園相比,城市綠化果樹在栽培管理上無法達到果園的標準。因此,在選擇果樹品種時,一定要考慮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的適宜性,以及是否具備相關的栽培技術措施。
觀賞性:在城市綠化建設中種植果樹有著很多優勢,除了改善空氣質量與土壤環境,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種植果樹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美化環境,而非生產果品,如果追求經濟效益,就會忽視果樹的綠化功能。因此選擇果樹苗木時,需要注意果樹的生長習性,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選出觀賞價值較高的果樹苗木進行種植。
地域性:選擇果樹苗木時,需要考慮果樹生長的環境和習性,并按照現實條件進行選擇,才能提高苗木種植的成活率。例如,在建筑物的北側需要選擇比較耐陰的果樹,而南面應該選擇喜陽的果樹。河流兩側選擇耐澇的果樹,缺少灌溉條件的區域應該選擇耐旱的果樹。不同的苗木對于土壤的適應度也不一樣。在實際的城市綠化過程中,還需要考慮環境條件等因素來選擇樹苗。
選擇果樹苗木時,首先要選擇根系保存完整,并且無病蟲害的1年生或多年生的成品苗木。土壤春化后挖出,進行定干、修剪枝葉、剪根等操作,放入之前已經挖掘好的浸坑,將其浸泡24小時。以北方為例,起苗的最優時間為4月初,李樹苗木定干的高度在50~60 cm,小蘋果苗木定干高度在70 cm左右,苗木的莖粗要選擇0.6 cm以上,且只有苗高超過80 cm的成苗才適合培育成綠化果樹苗。
種植方法:培育園林綠化果樹與創建經濟型果園有著很大的差異。綠化用果樹目的是為了盡可能提升土地單位面積內培育綠化果樹苗的數量與品質。根據多年培育綠化果樹苗木的經驗,利用大壟(65~70 cm)、大株距,在 1 m 的范圍內栽植2~3株苗木。土壤應覆蓋到嫁接口以下的位置,適宜壟溝栽植,每一株之間的距離保持30~50 cm,最后再用土覆蓋并踏實,注意植株位置要兩邊高、中間低,以便日后灌水。種植好后用水灌溉根部,使得水向兩邊覆蓋的土壤滲透,以免流失。
管理方法:當栽植后的苗木抽生的枝梢有10 cm長時,進行第一次人工抹芽,除了苗木中間及以上的5~6個抽出的枝條以外,其余枝條都可以抹去。抹芽以后開始進行根部追肥,使用0.3%尿素液對苗木葉面進行噴霧。為了預防病蟲害,還可以使用殺蟲、殺菌劑進行葉面噴灑,加快枝條生長的速度,并預防發生病蟲害。進入秋季后,苗木枝條已經長至60~70 cm,需要實施第二次人工整形。目的是綠化需要做好合適的樹形,讓不同方位的枝條能夠錯落有致地進行搭配,不會出現八爪魚、重疊等樹形。選擇3~5個粗壯的枝條作為整形的主要枝條培養,其他的枝條可以從基部進行修剪,以免耗費樹苗的養分,從而促進枝條成熟。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后,可以在當年的秋季培育出2年生高品質綠化果樹苗木。之后可以按照實際需求進行適當的整形與修剪,或者隔株、隔行繼續培育綠化果樹苗木。
測量距離與挖坑:根據苗木的實際需求測量距離,一般情況下單行株距在2~4 m左右,雙行的行間距則為3~4 m;按照樹的年齡選擇挖大坑或小坑,3~4年內的樹苗可以挖直徑為50 cm,深度為30 cm的坑,大齡苗木5~6年栽植時需要挖直徑80 cm、深度為50 cm的大坑。在坑中需要填上30%的表土作為底肥,一般情況下,使用的是農家肥和表面土地的混拌肥料。如果缺少農家肥,可以使用尿素和磷酸二銨。果樹苗木栽植時,需要根據苗齡決定種植坑的大小,不可隨意挖坑。
挖掘、運輸:北方地區栽植果樹苗,如果綠化果樹苗木是在當地進行栽植,就不需要考慮運輸;如果需要進行異地栽植,在栽植前的一段時間內,先在栽植地挖坑。需要注意的是,大齡果樹苗木大多在11月下旬或初春時進行挖掘。這個時期挖掘的樹苗,根部含有凍土坨,根據苗木大小不同,起苗土坨從30 cm到60 cm不等,應確保起苗過程不傷到根部。果樹苗木的運輸途中,要保護根部的土坨不散落,可以采用無紡布袋或編織袋包裹根部,到達目的地后再將其摘除,從而提高果樹苗木的成活率。
定植:將果樹苗木根部保存完整的凍土坨放入挖好的定植坑中,四周用土封嚴踏實后做好灌水盤,栽種之后即進行灌水。初冬栽植需要進行2次灌水,栽植的當天進行第一次灌水,10天后進行第二次灌水,這次灌水的目的,是要讓地面封凍。假如是春季開始移栽定植,那么需要頂漿打壟,同時灌透底水,再在樹盤周圍覆蓋地膜,幫助樹苗保濕增溫,促進根系生長。
種植綠化果樹苗木時,不僅要強調果樹苗木的培育及栽植技術要點,還需要進行必要的栽培與養護管理工作。通過科學的栽植管理技術,例如修剪、病蟲害防治、越冬防護管理等,提高果樹苗木栽植的成活率。
修剪:綠化果樹苗木在移栽管理環節中,不同類型、樹形的果樹管護需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進而影響到果樹苗木的開花與結果。因此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果樹,進行修剪與整形處理,不過需要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修剪。如果是初冬季節栽植的果樹,正常情況下不需要進行修剪,到第二年春天再進行修剪。實際修剪過程中,在大剪口的位置涂抹少量的油漆,能保障果樹不出現失水的情況。如果在春季進行栽植,還需要及時處理樹形,并使用油漆將大剪口位置涂抹后,開展灌水與保濕作業。
病蟲害防治:綠化果樹苗木病蟲害較多,例如桑天牛、病菌等。移栽后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一定抓住重點,遵循差異性原則,提高苗木病蟲害防治的效率。例如預防食葉類蟲害時,防治關鍵期是破繭階段,可以噴灑樂果乳油400倍液,能提高針對此類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針對苗木腐爛的病蟲害,可以使用911乳油2 000倍液處理病害菌體與孢子。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做好季節性的病蟲害防治,尤其冬季和春季屬于病蟲害防治的重要季節。春季時,病蟲害會達到一定的暴發期。為實現病蟲害防治的理想目標,一定要結合病蟲害的繁殖特征,進行春季病蟲害防治工作。冬季要及時在果樹苗木上噴灑藥物,避免苗木凍傷的部位成為細菌生長的溫床,及時修剪遭受病蟲害的枝條,必要時,還可以通過廣譜性的農藥進行治理。此外,還可以在苗木枝條的四周噴灑波爾多乳膠,同時剪掉病弱樹枝,在苗木主干位置涂抹石硫合劑或樹干涂白劑,防治病蟲害。
越冬防護管理:完成綠化果樹苗木栽植后,進入初冬季,需要對苗木的根部進行培土處理。培土的厚度控制在15~20 cm內,避免根部發生凍傷。將果樹苗木的枝干部位涂白,避免發生日灼或者凍害等。
加強肥水管理:綠化果樹苗木栽植以后,要進行追肥。一般采用溝施或者環施的方式,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銨。追肥后,要及時灌水,使苗木更好地吸收養分,保障苗木健康成長。
總之,新時期進行綠化果樹苗木的培育和栽植,使用的栽植技術和苗木成活率有著最直接的關系。綠化果樹苗木進行科學化的培育和栽植,可以提高整體的價值和效益。因此,要想切實推進林業工程的成果,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苗木培育和移栽的技術,并對這類技術進行專業研究,從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