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倫
(潛山市種植業服務中心,安徽 潛山 246300)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突破“鄉村產業就是農業”的思維格局,著力于引導鄉村產業向特色種植業、文化休閑業轉移,打造極富地域特色的特產“名片”,以走出一條產業復興的鄉村振興之路。
鄉村振興離不開興旺的產業,只有發展好產業,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才能讓農村成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讓人留在農村,激發農村的活力。1只有產業振興,經濟發展,才能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實現生活富裕的目標。因此,產業振興是源頭、是重要的物質基礎。
當前,我國城鄉發展差異巨大,產業結構脫節,很難實現公平有效的對接。只有通過大力發展鄉村產業,通過產業的聯通,才能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鄉村是城鄉融合發展中重要的一極,如果想充分發揮鄉村在整個現代體系中的功能,必須要有旺盛強大的產業作支撐。
當前,國內公共服務體系尚不完善,民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還不高,脫貧攻堅壓力還很大。只有借助鄉村產業振興,才能盤活村級三資,拓寬取財渠道,保證老百姓在新農村建設的新征程中錢袋子鼓起來,日子好起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隊。
挖掘特色產業,是農村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潛山務必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培育以“茶葉、蠶桑、瓜蔞、養殖”等特色產業的復興之路,將精準扶貧與產業發展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3.1.1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政府發揮好宏觀引導,在用地、用電、稅收等領域,給予龍頭企業以扶持政策,協調解決好企業發展問題,爭取應用的政策幫扶、資金帶動、融資支持。當前,潛山工商注冊的茶企、絲綢公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上千家,市級龍頭企業十幾家,很好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
3.1.2 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推進聯營經營機制,鼓勵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以訂單生產、股份經營等模式與大企業結成利益聯結體,推進小農經營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規范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整合資源、優化要素,成立專業化強的合作社聯營體。當前,全市有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近千家,每年培育的新型茶農、桑農等新型職業農民近千人,為助力鄉村振興保證優秀的人才資源。
3.1.3 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潛山是國內重要綠產生產基地,隸屬大別山茶區。這些年,茶產業持續走俏,逐漸成為本地農業經濟發展的主導,成為鄉村振興的富民惠民產業。由此,加快茶產業的轉型升級,應作為產業升級改造的重點工作來抓。應著力推進茶葉初制廠的清潔化改造,不斷優化茶葉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形成標準化、清潔化、智能化的現代茶葉加工體系。同時,聚合優勢資源,積極創建國家級特色農產品(茶葉)優勢區,爭取國家及省級茶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為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積蓄科研力量。
3.2.1 繼續推進特色農產品與文旅產業的融合
深入挖掘特色農業潛在文化,推進特色農產品產業與旅游業、養生業、會展產業等的跨界融合。
要立足于潛山優美的自然生態、美麗的鄉村建設優勢,持續舉辦類似塔畈茶文化鄉村旅游節、安徽天柱山(琪怡)茶文化旅游節等以茶為媒的文化節,深度挖掘潛山茶文化內涵。
要不斷探索“茶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借各類大型文化旅游產品推介會及高端體育賽事活動現場,促進茶旅的融合發展,找準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好路子。
3.2.2 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與互聯網的融合
堅持線上線下并重的營銷理念,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的合作,構建原產地農產品采銷集散中心、電商服務中心、倉儲物流一體化配送中心,形成有地域特色的一大批電商農企。
以文旅匯演為平臺,舉辦各類互聯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做好線上潛山特色館主打產品的線下農產品實體展示,曝光農特產品現場加工、制作、品鑒的全過程,以實體效益對接多家采購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精準扶貧插上電商翅膀謀實招、出實績。首屆以“金色王河,長庚故里,瓜蔞之鄉”為主題瓜蔞節暨長庚文化旅游節的舉辦,實現與省內外30多家采購商訂單對接總金額達5000萬元,其中金福農業就與蘇寧易購等商貿企業簽下了2000萬元的瓜蔞訂單,切實為助力鄉村振興出了一把力。
3.2.3 不斷激活特色農產品經濟發展
深度挖掘以茶葉、瓜蔞等為主題的特色農產品產業附加值,在做大做強本地特色農產業產業的同時,積極引進優質外來品種,擴大優質農產品的覆蓋面。
創新農產品加工技術工藝,提升特農產品加工技藝內涵,增強在同質農產品競爭方面的優勢。
打造茶文化為主題的文旅小鎮,創建免費吃茶一條街,創新茶文化體驗、茶藝展示、民間斗茶等特色茶文旅產品,吸引游客在潛山旅游期間體驗茶文化,實現以旅游業帶動茶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