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敏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土壤肥料站,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關鍵資源,而我國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卻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0%,屬于中度缺水國家,水資源分布極度不平均且淡水資源匱乏。因而,對于水資源,我們應該珍而重之。農業是用水大戶,而現階段我國的水資源利用效率極低,存在許多不必要的浪費。建設節水型農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一環,刻不容緩。
在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率一向很低,每分每秒都存在著眾多水資源浪費的現象,因此,找出水資源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建設節水型農業的關鍵一步。
農民對于節水并沒有概念,不加節制的用水已經成為他們日復一日,經年累月的習慣,他們缺乏對水資源的節約意識,對水資源重要性沒有清晰的認識。這對后續節水工作的開展是及其不利的。因此,轉變農民的思維和意識是建設節水型農業的首要工作。
缺乏對節水機制的建設和投資,缺少節水補償機制和節水投入機制。農民的節水行為無法和收益掛鉤,使得農民缺乏驅動力和積極性,完善機制對于贏得農民的配合是戰略性的一步,對節水型農業的建設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國的節水技術層面還延續以往的落后技術,沒有與時俱進地創新,不能為如今建設節水型農業的需求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指導。及時進行技術創新和推廣,是建設節水型農業的重中之重。
通過對水資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探究得出以下的節水型農業建設思路。
農業用水不加節制是造成浪費的根本原因,改變傳統的用水觀念對于節水型農業的建設事半功倍。各級政府應當開展節水教育,開設相應的課程,加大節水教育,廣泛宣傳節水理念和節水知識,讓農民意識到節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善傳統用水觀念,承擔相應的責任,自發自覺地進行節水,規范用水行為,科學地進行用水。
農業節水相關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從制度上明確規范用水和對節水行為進行獎勵補助能夠有效增強農民的節水意識和節水積極性。制定相應的規范和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規范管理。“定額供水,超額加價”。對用水量加以控制,對規范使用的家庭進行獎勵表揚,對超出限額的家庭進行處罰批評。完善水價與水費征收體制,提升用水管理的透明度,讓農民參與到農業節水的管理與建設當中,調動農民節水的積極性。
相關的教材及規定都是按照傳統的灌溉形式編撰的,遠遠不能滿足現階段節水型農業的建設需求。國家迫切需要制定能適應高效節水灌溉需求的新標準使高效節水有法可循,科學指導節水事業發展。相應標準的出臺也能避免節水產品良莠不齊,以次充好的現象擾亂市場。推進登記評議工作的進行,加強材料和設備的認證工作,從源頭上保證節水工作的順利開展。
現存的土地利用結構不夠合理,存在農業用地過大,林業和牧業用地過小的問題。優化建立節水型種植業結構,擴大優良經濟型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避開用水高峰期,緩解調配壓力,加大人工種草的面積和林業牧業的種植面積。促進農林牧業的協調發展。可以有效地從時間、空間上調節供水,擴展水資源利用空間,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在條件允許的地區實施咸淡混澆技術的應用推廣,鼓勵開發非傳統水資源的使用例如海水、微咸水等;在渠網發達地區,充分利用留滯水,引蓄過境水,聯合應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調節供需。在無固定地上水源、設施落后老化、渠網也不夠發達的地區,加大農田水利的基建,改善澆灌條件。同時,積極研發節水型農業生產體系,加強節水型農業的技術創新,大力提升綜合實力。
確定水源范圍,加強對水資源和地下水的保護。在衛生防護區不得進行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排放。在井的影響范圍內不得使用持久性、劇毒性農藥。加強水質監測,讓民眾積極參與其中。加強地下水資源監管,在影響范圍內禁止開鑿新井,嚴格控制改造井,減少地下水的開采量,以保障生態環境不再惡化,為水源的可持續利用創造條件。
我們正處在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階段,建立節水型農業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戰略,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重要意義。邁出這關鍵的一步需要所有人的配合和努力。要達成這一目的需要積極進行節水教育,建立節水意識;規范管理制度,建立獎懲機制;完善節水標準,科學指導建設;調整種植業結構,降低農業耗水;推廣節水技術,提升技術水平;加強水資源的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