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麗
(山東省鄒平市韓店鎮綜合文體健康中心,山東 鄒平 256209)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農業生產活動專業化、規范化,從而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從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來看,其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以及土地利用效率,在帶動農民致富創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扶持力度,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向專業化、規范化、科技化以及產業化發展。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仍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生產力相對低下,農業生產效益不高,難以發揮規模化效應,而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正規土地流轉手續實現土地資源的集中,實現土地的集中經營,可以發展規模化經濟。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在初期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有效解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制度已經成為制約當下農村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難以實現土地資源的集中經營,同時在農業生產投入方面也不足,極大的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而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促使農業生產活動向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有助于推廣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可以顯著提升生產力,進而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根據相關統計顯示,100個農村人口當中就有約60個勞動力,但是受小農經濟模式的限制,導致難以發揮勞動力優勢。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多個農戶自愿成立,并對土地資源進行集中經營,這為機械化作業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并且也能承受更大的農業生產投入,在此情況下,僅需少量勞動力即可完成相應的農業生產活動,從而使大部分勞動力得以解放,而這部分富余勞動力就可以從事其他工作,比如農產品加工、銷售、養殖業等,這不僅可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同時也能減少人才流失,對于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首先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將農戶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組織或者團體,從而發展規模化農業,有助于實現標準化生產,有助于促進農民致富創收。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解決當前小規模生產、無序生產的問題,解決小生產和大市場間的矛盾,可以強化農民與市場的聯系,讓農戶抱團取暖,創造規模效益。其次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提升在農業生產活動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時也便于推廣各種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機械設備,農戶抱團有助于土地、資金等各項資源的集中,其抵御風險以及加大投入的能力可顯著提升。此外,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起到規范農民行為的作用,可以在組織內部建立標準與規范,這對于協調社員關系,促進農業生產規范化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農村地區分布較廣,人員相對比較分散,農民與政府的聯系相對比較薄弱,一方面政府扶持農村發展的相關政策難以傳達到位,導致出現政策雖好,但農民不知曉的情況;另一方面農民也無法及時獲得政府的幫助,在小農經濟模式下,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不足,發生意外情況時需要政府進行扶持,但是由于農村地區以及人口分布過于分散,而政府資源有限,導致難以及時對農民進行扶持。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將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便于政府進行統一管理,可以有效增加二者之間的聯系,這樣可以使政府的各項政策可以及時宣傳、落實到位,同時也能及時有效為農民提供必要的支持。
就現階段我國的發展情況而言,農民仍是最大的群體,并且農民普遍文化程度角度,組織化程度不高,因此,農民的意愿難以有效表達,農民群體的利益無法得到有效維護。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提升農村地區的組織化程度,可以將農民群體中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員集中起來,由這部分人為農戶提供相應的生產指導,帶領農戶發展生產,致富創收。同時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由合作社代表農民發聲,積極維護農民權益,便于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同時也能及時獲悉國家相關的優惠政策。
綜上所述,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的確不可小覷,無論是推動農業的集約化、專業化、機械化以及規范化生產,還是促進農村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都發揮了積極作用。政府部門對此應當加強引導,積極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扶持,提供必要的技術、資金以及政策支持,從而使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