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紅
(廣元市昭化區柏林溝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四川 廣元 628021)
從目前四川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的實際情況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獼猴桃育種手段單一、產學研究機制不健全以及獼猴桃產業的深加工力度不夠等方面。相關部門與相關人員要進一步落實好科技創新的要求,推動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本文針對問題,探討四川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
在四川省獼猴桃產業中,“紅陽”獼猴桃占據著主要地位,既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對象,也是四川省的主要獼猴桃品牌。相對應的黃肉和綠肉發展就比較緩慢。四川省當前的黃肉栽培主要是通過外省來選育品種,而在綠肉上也尚未達到理想的口感與甜度,不符合高端產品的標準。那么在育種手段單一的前提下,也在很多程度上制約了四川省獼猴桃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相關部門與企業要進一步提高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優化問題解決。
產業研究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我國關于知識產權的保護還不夠健全,很多新品種的獼猴桃知識產權都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科技人員的創新,打擊了創新的積極性。其二是在科技創新工作中仍缺少市場的主導,無法發揮出市場在產業發展中的優勢。同時,現有的體制也在束縛著科技創新人員,無法更好地展開創新工作。
產業深加工能力是衡量一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四川省獼猴桃產業雖然逐漸加大了科技創新力度,但是在獼猴桃采摘后期的商品化處理以及綜合加工利用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僅僅限于單一的果實銷售,一些附加產品仍與外省存在較大差異。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等因素也都在很大程度地限制著四川省獼猴桃產業的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四川省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提高對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政府部門與企業也要營造出積極的科技創新環境,加大資金扶持與政策扶持,確保科技創新工作的更好展開。
在四川省獼猴桃產業的科技創新工作中,品種培育的優勢始終是事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企業與相關部門要加強品種的篩選,以及新品種的引入。同時,還要發揮好野生品種的優勢,挺好資源的適應性。結合市場需求與本土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點的獼猴桃品牌,推動獼猴桃品種結構的調整。
在四川省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就地選材”的原則。要在適合的地方栽種適合的品種。對此,首先需要相關部門完善自然環境的勘查工作。通過科學的勘查規劃制定,分析區域內的土壤環境、氣候環境以及水文環境等,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栽種。其次,還要集成關鍵創新技術,著重打造秦巴山優勢老產區和邛崍山脈兩大新興優生區域。最后,還要通過技術手段的應用,進一步提高獼猴桃的質量與產量,形成獼猴桃產業鏈,打造享譽全國的獼猴桃品牌,擴大市場份額。
在產業創新中,企業占據者主體地位,要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動性。在市場經濟的導向下,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市場的優勢,推動企業自發的科技創新。同時,在科技創新中,考慮到資金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做好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引入社會資本,拓寬產業的資金來源。通過資金的完善保證科技創新的持續、穩定。但是從四川省的實際情況來看,創新企業和研發企業是比較少的。對此便需要做好企業科研資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整體的作用。打造以企業為組成部分的四川省整體科技創新體系,更好地實現經濟價值與品牌價值。
綜上所述,在優化與完善四川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與相關人員可通過樹立科學推動發展戰略,提高對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優化產業品種培育,促進內部結構調整、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優化四川獼猴桃產業布局以及加強科研工作的資金投入,提高產業創新力度等一系列方法來達到目的。意在從多個角度出發,針對目前四川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成因,找尋解決方法,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案策略。從而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